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小连专利>正文

一种先后移动式多面翻转广告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0912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先后移动式多面翻转广告牌,包括多个并排的、可每次交替从其不同一端开始和均以第一根向外侧的方向、全都按次序地先后移动一个距离后就相互靠近拼合成完整画面、移动中配合转动翻面的正四棱柱(2),用于安装这些正四棱柱(2)的边框(1),以及使这些正四棱柱(2)移动和翻面的运行控制驱动装置,所述每根正四棱柱(2)活动连接在该边框(1)上,其特征在于:该正四棱柱(2)的运行控制驱动装置中具有铰链连杆机构,该机构具有沿这些正四棱柱(2)分布的一些摇杆(6),以及用铰链(9)把这些正四棱柱(2)和这些摇杆(6)按次序串联在一起的相应数量的连接杆(7),所述每个摇杆(6)的另一端用铰链(8)连接在该边框(1)上,所述的这些摇杆(6)和连接杆(7)至少包括所述被串联在一起的两两相邻的正四棱柱(2)之间的各至少通过有两个所述连接杆(7)串联有一个所述摇杆(6),被串联在一起的这些正四棱柱(2)相互之间连同这些摇杆(6)可按次序先后移动和转动配合,且每次先移动到位的所述正四棱柱(2)可被后移动到位的所述正四棱柱(2)及后转动到位的所述摇杆(6)锁住位置。(*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先后移动式多面翻转广告牌,尤其是一种由并排的多根正四棱柱通 过每次都不同方向地先后移动位置而获得转动空间的先后移动式多面翻转广告牌。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此类广告牌或装置己由下述专利文献予以披露。中国专利公开号cn2627609y,公开日是2004年7月21日的技术说明书中公开了一 种'四面翻画面轮流显示装置',其由底框,多根相互间隔一个预定距离并排安装在该底框上 的曲轴,位于每根曲轴上的一根正四棱柱,以及相应的动力驱动控制装置(此类装置该说明 书中并未具体提供)组成。其中每根曲轴的曲柄自由端的轴体同位于其上面的一根正四棱柱 的中心轴部位相连接,使每根正四棱柱即可围绕一根曲轴的固定轴移动位置,又能在该曲轴 的曲柄自由端围绕自身中心轴转动。另外,每根曲轴的固定轴同其曲柄自由端的轴的中心距, 从该说明书的附图中看,要略大于每根正四棱柱的一柱角到其中心轴的距离。在动力驱动、 控制下,这些曲轴的曲柄每次交替从其不同一端开始和均以第一根向外侧的方向,全都按次 序地先后转动一个角度,在这个过程中,每根止四棱柱在随之按次序先后移动时获得转动空 间而配合转动翻面,每这样移动和翻面完成一次后所有正四棱柱就相互靠近在一起,他们的 侧面就拼合成完整的画面。利用正四棱柱的四个侧面,这种四面翻画面轮流显示装置能轮流 拼合显示四幅不同画面,同时具有正反两面同时观看的功能。当该装置用于广告牌时,把广 告画面粘贴于正四棱柱的侧面即可。这种广告牌的性能优于现在市场上流行的由一组并排的 三棱柱所构成的,仅能单面轮流拼合显示三幅不同画面的三面翻广告牌。由于画面拼合质量的需要,该四而翻画面轮流显示装置每次翻转更换画面完毕,正四棱柱相互之间的缝隙都很小,而每根正四棱柱每次移动完成的一个自身位置的误差,会导致其 与相邻的正四棱柱之间相对位置的误差,由此,每根正四棱柱的每次移动完成时一个很小的 位置误差,都可能引起其与相邻的正四棱柱碰撞。同时,由于惯性作用,每根正四棱柱每次 移动完成的一刹那,都会对相应的用于使其移动停止和锁住其移动完成时位置的部件或装置 进行一定力度的冲击,使每根正四棱柱每次移动完成的位置精度难以控制,正四棱柱之间的 碰撞则不可避免,以至频频发生,从而导致整个装置或广告牌无法使用。这就是此类装置或广告牌时至今R仍得不到有效开发的技术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先后移动式多面翻转广告牌,它不但能精密 控制正四棱柱之间移动的先后配合,还能确保每根正四棱柱每次移动完成的位置精度,使正 四棱柱之间不会因为位置精度的失控而相撞。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先后移动式多面翻转广告牌,包括多个并排的、 可每次交替从其不同一端开始和均以第一根向外侧的方向、全都按次序地先后移动一个距离后就相互靠近拼合成完整画面、移动中配合转动翻面的正四棱柱,用于安装这些 n四棱柱的 边框,以及使这些止四棱柱移动和翻面的运行控制驱动装置,所述每根正四棱柱活动连接在 该边框上,该正四棱柱的运行控制驱动装置中具有铰链连杆机构,该机构具有沿这些正四棱 柱分布的一些摇杆,以及用铰链把这些正四棱柱和这些摇杆按次序串联在一起的相应数量的 连接杆,所述每个摇杆的另一端用铰链连接在该边框上,所述的这些摇杆和连接杆至少包括 所述被串联在一起的两两相邻的正四棱柱之间的各至少通过有两个所述连接杆串联有一个所 述摇杆,被串联在一起的这些正四棱柱相互之间连同这些摇杆可按次序先后移动和转动配合, 且每次先移动到位的所述正四棱柱可被后移动到位的所述正四棱柱及后转动到位的所述摇杆 锁住位置。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边框与摇杆之间,连接杆与正四棱柱之间,以及连接杆与摇杆之 间的连接均使用铰链,众所周知,铰链连接具有运行精密、适于高速重载、低磨损、结实耐 用等特点,因而能够确保被串联在一起的这些正四棱柱按次序先后移动配合,以及每次先移 动到位的正四棱柱被后移动到位的正四棱柱及后转动到位的摇杆锁住位置的精度。通常情况下,每次移动到最后的那根TH四棱柱是允许低速移动的,因为这样基本不会影响画面的翻转速度。因此,当只在两两相邻的正四棱柱之间用连接杆串联有摇杆时,每次移动到最后的那根TH四棱柱(0"通过降低速度的方法消除惯性影响,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知技术(如可采用前面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三面翻广告牌常用的凸轮装置)锁住其移动完成时的位置,也能 保证其移动完成的位置精度;当被串联在一起的这些正四棱柱的两端外侧也均这样用连接杆 串联有一些摇杆时,每次最后移动到位的那根正四棱柱可以被这些比其更后转动到位的摇杆 精确锁住位置。如此,就均能确保每根正四棱柱每次移动完成的位置精度,使lH四棱柱之间 不会因位置精度的失控而相互碰撞。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每根正四棱柱同所述边框之间的连接,为每根正四棱 柱的同一端相连接有一支承轴,该支承轴安装在边框上;所述每根支承轴上有一个用于所述 正四棱柱连接该铰链连杆机构中所述连接杆的摇臂。这样使铰链连杆机构可置于边框之内, 使该机构不受外界因素侵扰。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和优选,该铰链连杆机构是在这些摇臂的两端外侧各并排 有1至3个所述摇杆,这些摇杆和摇臂的固定端的铰链和支承轴的中心互相间隔相等的距离 呈直线分布,这些摇杆和摇臂每相邻的两个的自由端之间各仅通过有两个所述连接杆串联有 一个所述摇杆,这些摇杆固定端的铰链均在该铰链和支承轴的中心分布所呈直线的同一侧远 端,所述所有摇臂摇杆的自由端以及所有连接杆的两端各仅连接着一个所述铰链的中心,所 述所有摇臂的两端的支承轴和铰链的中心距以及所有摇杆的两端的铰链的中心距都相等,所 述所有连接杆的两端的铰链的中心距也都相等,所述摇臂摇杆同所述连接杆的两端的支承轴 或铰链的中心距的比例为1: 0.8 2,当所有正四棱柱每次移动完成时,所述每个连接杆两端 的铰链中心的直线连线,可以同时与沿连接杆相互之间连接方向的同一端其所连接的一个摇 臂或摇杆两端的支承轴同铰链或铰链同铰链的中心的直线连线互相呈直线,与其另一端所连 接的一个摇臂或摇杆两端的支承轴同铰链或铰链同铰链的中心的直线连线互相夹直角。这样, 可使每次移动到最后的那根正四棱柱也被摇杆精确锁住移动完成时的位置;同时,可使每根正四棱柱每次围绕其所连接的支承轴移动90度角度,与正四棱柱每次需要翻转的最小角度相 等,有利于正四棱柱随着自身移动一并翻面。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每根正四棱柱的一端和与该端所连接的安装于所 述边框上的一支承轴的连接为固定式连接,所述每根正四棱柱的另一端的相对位置也用一支 承轴同所述边框相连接,所述每根正四棱柱两端所连接的两支承轴所确定的一轴线,位于邻 近其同一柱角的该柱角和相对柱角之间的直线连线上的同一位置;当所有正四棱柱每次移动 完成吋,其所排列的正面或反面的所有侧面各都在同一平面上。这样,正四棱柱可在移动位 置的同时一并翻面,不但结构简单,还能确保翻面的精度。作为木技术的另 一种更进一歩改进,所述每根]f.四棱柱的一端和与该端所连接的安装于所述边框上的一支承轴的连接形式为,该支承轴的一端有一支承臂,该支承臂的自由端 有一轴安装于正四棱柱的中心轴部位并从其另一端伸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先后移动式多面翻转广告牌,包括多个并排的、可每次交替从其不同一端开始和均以第一根向外侧的方向、全都按次序地先后移动一个距离后就相互靠近拼合成完整画面、移动中配合转动翻面的正四棱柱(2),用于安装这些正四棱柱(2)的边框(1),以及使这些正四棱柱(2)移动和翻面的运行控制驱动装置,所述每根正四棱柱(2)活动连接在该边框(1)上,其特征在于:该正四棱柱(2)的运行控制驱动装置中具有铰链连杆机构,该机构具有沿这些正四棱柱(2)分布的一些摇杆(6),以及用铰链(9)把这些正四棱柱(2)和这些摇杆(6)按次序串联在一起的相应数量的连接杆(7),所述每个摇杆(6)的另一端用铰链(8)连接在该边框(1)上,所述的这些摇杆(6)和连接杆(7)至少包括所述被串联在一起的两两相邻的正四棱柱(2)之间的各至少通过有两个所述连接杆(7)串联有一个所述摇杆(6),被串联在一起的这些正四棱柱(2)相互之间连同这些摇杆(6)可按次序先后移动和转动配合,且每次先移动到位的所述正四棱柱(2)可被后移动到位的所述正四棱柱(2)及后转动到位的所述摇杆(6)锁住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连
申请(专利权)人:刘小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