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组装及吊装施工的水上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0843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水上平台的搭建,尤其是指一种便于组装及吊装施工的水上平台。包括水平间隔分布且可与池体侧壁实现固定装配的安装座,安装座上固定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表面设置有操作平台,井筒泵穿过操作平台且其下端开口于池体内,井筒泵其外侧通过法兰与操作平台装配,井筒泵与管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施工工序繁琐,工程技术要求高等问题。具有构造简单,便于施工及后期维护,应用于污水处理厂生化池改造及水质提标中社会及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济效益显著等优点。济效益显著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组装及吊装施工的水上平台


[0001]本技术属于水上平台的搭建,尤其适用于污水处理厂生化池升级改造或水质提标过程中,能够在不停水的情况下实现污泥回流或硝化液回流管道的安装的便于组装及吊装施工的水上平台。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及工业的加速发展,环保问题特别是城市污水处理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当工程提标改造、工艺调整或进水流量出现大幅增加时,需相应增大回流量,则原有的回流设施不足以满足实际需求,需增加回流泵,以满足回流要求。
[0003]井筒式污水泵具有大通道、高效、无堵塞、全扬程等特性,兼具潜水轴流泵及潜水排污泵的优点,广泛用于污水处理厂污泥回流。因为管道泵体积大、重量大,如果按照常规操作方法进行井筒泵安装,需要停水施工,并将池内水体排放完毕,在池体底部安装井筒泵底座,用于井筒泵的固定,该种方法实施需要提前向城市政府主管部门发函告知,确认停水时间,并且做好详细的施工技术方案,必要时还要经过专家论证,程序较为复杂,不仅影响了正常生产,甚至会造成污水未经处理而超越排放,污染水体环境。另外即使停水后,虽无大量污水进入水池,但仍会有小量污水断断续续进入,而井筒泵的安装需要保持池底污水,因此需要制作围堰进行挡水,并一直进行抽水作业,难度较大。如何实现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实现水上平台的搭建,便于井筒泵的安装,一直是困扰着污水处理行业的难题。
[0004]申请人所检索的专利包括:
[0005]在不停水的情况下进行平台搭建从而实现污水管道或其它设备的安装,目前多采用浮筒的方式安装。公开号为CN205131583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水上平台,该平台主要通过多个浮筒连接,浮筒上固定板材,形成浮筒+ 板材的水上平台,通过环绕加强架,防止平台变形。公开号为CN201720640623 及CN201921861413的专利文献中等也多采用浮体上搭建平台的方式,该类技术均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平台高度会随着水位变化而变化、无法保证硬质管道的安装和使用、施工工序繁琐,工程技术要求高、后期使用难度大等问题,限制了该类技术的大范围推广。二是因考虑到水上作业的安全性,需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安全技能培训,并且配备相关救生设备,同时需要辅助人员值班,确保实施过程的安全,整个过程耗费较多的财力、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组装及吊装施工的水上平台,针对目前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过程在反应池搭建平台时需要停水施工的问题提出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法,本技术解决了需停水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更加快速便捷的推进工程进度。
[0007]本技术的整体技术构思是:
[0008]便于组装及吊装施工的水上平台,包括水平间隔分布且可与池体侧壁实现固定装配的安装座,安装座上固定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表面设置有操作平台,井筒泵穿过操作平台
且其下端开口于池体内,井筒泵其外侧通过法兰与操作平台装配,井筒泵与管道连通。
[0009]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构思包括:
[0010]为便于实现支撑架与安装座的装配,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支撑架通过安装架与安装座装配。
[0011]安装架优选采用如下结构形式,安装架包括水平杆、定位杆及支撑杆,其中水平杆一端与安装座固定且其另一端向池体内部延伸分布,定位杆呈纵向设置且其顶端与安装座固定,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水平杆及定位杆固定且构成三角形安装架。
[0012]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安装座、水平杆、定位杆、支撑杆的设置数量、材质、规格及连接方式应根据操作平台承重科学计算后优化选配。
[0013]为满足安装座与各构件的装配,同时便于安装,安装座优选采用如下技术实现手段是,所述的安装座为可与池体侧壁内侧实现固定装配的第一固定板。
[0014]为便于第一固定板与池体侧壁配合牢固,同时避免池体侧壁因应力过于集中而产生损坏,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还包括与第一固定板对称分布且可与池体侧壁外侧实现固定装配的第二固定板。
[0015]第一固定板、池体侧壁及第二固定板优选采用如下连接固定方式,第一固定板、池体侧壁及第二固定板通过螺栓穿接并由螺母固定。
[0016]本技术中的便于组装及吊装施工的水上平台尤其是适用于水池、坑塘等由人工材料修建且具有固定围墙的池体,当池体需要进行水下泵体安装、管道铺设、人员水上检修行走等工况,通过采用本技术中的便于组装及吊装施工的水上平台,可有效避免因停止池体运行功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特别是指污水处理厂生化池升级改造或水质提标过程中,能够在不停水的情况下搭建平台,实现污泥回流或硝化液回流管道的安装。
[0017]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表面”、“下端”、“外侧”、“纵向”、“内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说明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暗示重要性。
[0019]本技术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0020]1、本技术中与水接触的主要部分可在陆地上施工装配完成,减少了水上作业工作难度。
[0021]2、本技术为固定平台,方便安装及后期维修。
[0022]3、本技术在装配过程中反应池正常处理污水,避免了因停水施工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0023]4、经申请人测试证实,采用本技术后对于污水处理厂生化池改造及水质提标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0024]本技术的附图有:
[0025]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果示意图。
[0026]图2是图1的A

A向视图。
[0027]图3是图1的B

B向视图。
[0028]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29]1、操作平台;2、第一固定板;3、螺栓;4、螺母;5、井筒泵;6、管道;7、定位杆;8、水平杆;9、第二固定板;10、支撑架;11、法兰;12、支撑杆;13、池体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记载的内容为准,任何依据说明书做出的等效技术手段替换,均不脱离本技术的保护范畴。
[0031]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如图示,其中包括水平间隔分布且可与池体侧壁13 实现固定装配的安装座,安装座上固定有支撑架10,支撑架10上表面设置有操作平台1,井筒泵5穿过操作平台1且其下端开口于池体内,井筒泵5其外侧通过法兰11与操作平台1装配,井筒泵5与管道6连通。
[0032]支撑架10通过安装架与安装座装配。
[0033]安装架包括水平杆8、定位杆7及支撑杆12,其中水平杆8一端与安装座固定且其另一端向池体内部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便于组装及吊装施工的水上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间隔分布且可与池体侧壁(13)实现固定装配的安装座,安装座上固定有支撑架(10),支撑架(10)上表面设置有操作平台(1),井筒泵(5)穿过操作平台(1)且其下端开口于池体内,井筒泵(5)其外侧通过法兰(11)与操作平台(1)装配,井筒泵(5)与管道(6)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组装及吊装施工的水上平台,其特征在于支撑架(10)通过安装架与安装座装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组装及吊装施工的水上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架包括水平杆(8)、定位杆(7)及支撑杆(12),其中水平杆(8)一端与安装座固定且其另一端向池体内部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磊安少锋李风文张立博王伟燕陈金杰康梦远李兴美李小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环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