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挤压形变控制线芯绝缘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0571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挤压形变控制线芯绝缘电缆,包括两个控制线芯和两个聚丙烯树脂芯棒共同绞合构成缆芯,所述缆芯外径为5mm至9mm,所述控制线芯和所述聚丙烯树脂芯棒的外径比为1.15:1至1.3:1,所述控制线芯包括两个对绞线芯绞合构成对绞线芯体,所述对绞线芯体外部包覆有发泡聚丙烯绝缘层,所述对绞线芯包括内导体及所述内导体外部依次包覆有FEP绝缘层、铁粉树脂复合缠绕层和屏蔽网状导体层,所述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聚酯纤维平织布绕包层和聚氨酯外护套。该绝缘电缆能够有效的承受弯曲挤压状态下的侧向压力,保持电缆正常的圆形截面,防止断线断芯发生,耐久使用性更好。耐久使用性更好。耐久使用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挤压形变控制线芯绝缘电缆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
,特别是涉及一种耐挤压形变控制线芯绝缘电缆。

技术介绍

[0002]通信电缆的用途是构成传递信息的通道,形成四通八达的通信网络。可按照敷设、运行条件、传输的频谱、电缆线芯结构、绝缘材料等方面来进行区分。由于传输技术、维护测试技术等的飞速发展,通信电缆逐渐走向细径化、轻质化的发展,与此同时,也需要具备良好的阻抗特性、电绝缘性、化学稳定性。然而,普通的2芯通信电缆在缆芯内不加入填充芯材,电缆在承受外部压力时,缆芯内部容易被挤压变形成扁平状,不能正常保持电缆的圆形截面,严重弯曲状态下出现断线、断芯现象,影响电气特性,不耐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挤压形变控制线芯绝缘电缆,能够有效的承受弯曲挤压状态下的侧向压力,保持电缆正常的圆形截面,防止断线断芯发生,耐久使用性更好。
[000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使上述技术问题得以解决。
[0005]耐挤压形变控制线芯绝缘电缆,包括两个控制线芯和两个聚丙烯树脂芯棒共同绞合构成缆芯,所述缆芯外径为5mm至9mm,所述控制线芯和所述聚丙烯树脂芯棒的外径比为1.15:1至1.3:1,所述控制线芯包括两个对绞线芯绞合构成对绞线芯体,所述对绞线芯体外部包覆有发泡聚丙烯绝缘层,所述对绞线芯包括内导体及所述内导体外部依次包覆有FEP绝缘层、铁粉树脂复合缠绕层和屏蔽网状导体层,所述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聚酯纤维平织布绕包层和聚氨酯外护套。
[0006]作为优选,所述内导体由若干直径为0.02mm至0.05mm镀锡铜单丝同心绞合构成,所述镀锡铜单丝绞向与所述对绞线芯绞向相反。
[0007]作为优选,所述聚氨酯外护套厚度为0.8mm至1.2mm。
[0008]作为优选,所述铁粉树脂复合缠绕层为铁粉聚丙烯复合树脂带单向螺旋搭盖绕包结构。
[0009]作为优选,所述聚酯纤维平织布绕包层厚度为0.2mm至0.5mm。
[0010]作为优选,所述聚酯纤维平织布绕包层为聚酯纤维平织布螺旋绕包结构。
[0011]作为优选,所述聚酯纤维平织布宽幅为20mm至45mm。
[0012]作为优选,所述聚酯纤维平织布绕距不超过30mm。
[0013]作为优选,所述屏蔽网状导体层为两种不同线径且线径比介于0.9至1之间的镀锡铜丝混合单向螺旋缠绕构成。
[0014]作为优选,所述镀锡铜丝线径为0.01mm至0.04mm。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1.合理优化设计缆芯外径在5mm至9mm,通过在缆芯内部添加两个聚丙烯树脂芯
棒,并优化设计控制线芯和聚丙烯树脂芯棒的外径比为1.15:1至1.3:1,使得缆芯能够更好的承受弯曲挤压等状态下的侧向压力,防止缆芯受挤压变形,始终保持电缆正常状态下的圆形截面,有助于防止断芯断线发生,保证电缆的电气性能,耐久使用性更好。
[0017]2.通过设置铁粉树脂复合缠绕层增强屏蔽信号干扰,比如采用铁粉聚丙烯复合树脂带,铁粉填料与聚丙烯树脂复合材料,聚丙烯树脂基层能够有助于减少屏蔽网状导体层的应力集中,提高耐弯曲扭转性能,屏蔽网状导体层能够有效的抑制内部的信号或噪音泄漏至外部及抑制来自外部信号的干扰,并且,通过铁粉树脂复合缠绕层进一步吸收来自外部的噪音干扰并转化为热量,增强了抑制外部噪音干扰能力,提高噪音屏蔽特性,增强屏蔽效果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

控制线芯,2

聚丙烯树脂芯棒,3

对绞线芯,4

发泡聚丙烯绝缘层,5

FEP绝缘层,6

铁粉树脂复合缠绕层,7

屏蔽网状导体层,8

聚酯纤维平织布绕包层,9

聚氨酯外护套,10

内导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1]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耐挤压形变控制线芯绝缘电缆,包括两个控制线芯1和两个聚丙烯树脂芯棒2共同绞合构成缆芯,所述缆芯外径为5mm至9mm,所述控制线芯1和所述聚丙烯树脂芯棒2的外径比为1.15:1至1.3:1。
[0022]所述控制线芯1包括两个对绞线芯3绞合构成对绞线芯体,所述对绞线芯体外部包覆有发泡聚丙烯绝缘层4。所述对绞线芯3包括内导体10,具体的说,所述内导体10由若干直径为0.02mm至0.05mm镀锡铜单丝同心绞合构成,所述镀锡铜单丝绞向与所述对绞线芯3绞向相反。所述内导体10外部依次包覆有FEP绝缘层5、铁粉树脂复合缠绕层6和屏蔽网状导体层7,所述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聚酯纤维平织布绕包层8和聚氨酯外护套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铁粉树脂复合缠绕层6为铁粉聚丙烯复合树脂带单向螺旋搭盖绕包结构。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聚酯纤维平织布绕包层8为聚酯纤维平织布螺旋绕包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聚酯纤维平织布宽幅为20mm至45mm,更进一步的,所述聚酯纤维平织布绕距不超过30mm。所述聚酯纤维平织布绕包层8厚度优选为0.2mm至0.5mm。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屏蔽网状导体层(7)为两种不同线径且线径比介于0.9至1之间的镀锡铜丝混合单向螺旋缠绕构成,所述镀锡铜丝线径为0.01mm至0.04mm。所述聚氨酯外护套9厚度优选为0.8mm至1.2mm。
[002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耐挤压形变控制线芯绝缘电缆,其特征是:包括两个控制线芯(1)和两个聚丙烯树脂芯棒(2)共同绞合构成缆芯,所述缆芯外径为5mm至9mm,所述控制线芯(1)和所述聚丙烯树脂芯棒(2)的外径比为1.15:1至1.3:1,所述控制线芯(1)包括两个对绞线芯(3)绞合构成对绞线芯体,所述对绞线芯体外部包覆有发泡聚丙烯绝缘层(4),所述对绞线芯(3)包括内导体(10)及所述内导体(10)外部依次包覆有FEP绝缘层(5)、铁粉树脂复合缠绕层(6)和屏蔽网状导体层(7),所述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聚酯纤维平织布绕包层(8)和聚氨酯外护套(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挤压形变控制线芯绝缘电缆,其特征是:所述内导体(10)由若干直径为0.02mm至0.05mm镀锡铜单丝同心绞合构成,所述镀锡铜单丝绞向与所述对绞线芯(3)绞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挤压形变控制线芯绝缘电缆,其特征是:所述聚氨酯外护套(9)厚度为0.8mm至1.2mm。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旺王登峰邵千俊蔡长威刘书鑫黄建卫高旭皓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元通线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