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灯的亮度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0379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红外灯的亮度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红外灯的亮度控制电路,包括光强检测电路、红外灯驱动电路和运算处理电路,光强检测电路包括光敏三极管和采样电阻,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与运算处理电路的I O端电连接,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与采样电阻一端电连接,采样电阻另一端接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电压输入到所述运算处理电路,运算处理电路对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电压进行模数转换,运算处理电路向红外灯驱动电路输入PWM控制信号,红外灯驱动电路根据输入的PWM控制信号向红外灯提供相应幅值的电压,使用时通过带滤850nm红曝的光敏三极管检测光照度,检测精度高,通过使用支持PWM脉冲控制的红外灯驱动电路,能避免红外图像过曝和过暗。免红外图像过曝和过暗。免红外图像过曝和过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灯的亮度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红外灯的亮度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红外灯的亮度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将身份证数字化、准确鉴定身份、保证信息安全等显得至关重要。利用人脸、声音、指纹、虹膜等人的内在属性进行生物识别的技术,以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引起广泛关注。与其他生物识别相比,人脸识别具有更直接、友好、方便的特点,并以其非侵犯性更易为用户所接受,通过对人脸的表情、姿势做分析,还能获得其他识别系统难以得到的信息。
[0003]目前,可见光领域的人脸识别已经取得很大的发展,在可控的条件下,人脸识别已经可以用于辅助认证,但在很多情况下,可见光人脸识别仍存在很多困难,比如在光照条件变化、人脸姿态变化、人脸表情变化、化妆、照片欺诈等条件下,识别人脸非常困难。基于可见光人脸识别中存在的这些缺陷,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了用红外图像进行人脸识别的思路,利用红外成像的特性来解决可见光人脸识别中无法避免的问题。红外人脸图像是由人脸组织和结构如血管和血管分布等的红外辐射决定。它们如同指纹一样与人的基因有关,具有唯一性。人脸皮肤的热辐射系数与周围景物的热辐射系数有明显区别,所以很容易从周围的景物中区分出来。
[0004]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红外灯控制电路大多采用光敏电阻检测光线强度,常用的光敏电阻对400

900nm的光都有检测,并且光敏电阻的输出值不是线性输出,这导致信号处理电路处理其他较为困难,另外由于人脸识别的红外灯大多数使用的是850nm红外灯,正好在光敏电阻的检测范围内,这样会使检测效果变差。除此之外,现有红外灯控制电路大多采用MSO管控制红外灯,由于MOS管抗静电能力不太强,当MOS管击穿损坏以后,摄像头的IR镜头就不能采到合适的图像,这样会大大降低用户的使用感受。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技术是提供了一种红外灯的亮度控制电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红外灯控制亮度采用光敏电阻检测红外灯的发光强度,检测效果差,而且由于使用MOS管控制红外灯,当MOS管击穿损坏后影响摄像头拍摄人脸图像。
[0006]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外灯的亮度控制电路,包括光强检测电路、红外灯驱动电路和运算处理电路,光强检测电路包括光敏三极管和采样电阻,光敏三极管能过滤波长为850nm的光,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与运算处理电路的IO端电连接,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与采样电阻一端电连接,采样电阻另一端接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电压输入到所述运算处理电路,运算处理电路对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电压进行模数转换,运算处理电路向红外灯驱动电路输入PWM控制信号,红外灯驱动电路根据输入的PWM控制信号向红外灯提供相应幅值的电压。
[0007]可选地,在某种实施方式中,本技术还包括电源电路,电源电路将外部电源的
电压转换为运算处理电路的工作电压。
[0008]可选地,在某种实施方式中,电源电路包括型号为CE6301的电源芯片U1,电源芯片U1的2号引脚分别和电容C4一端、电解电容C7的正极和外部电源电连接,电源芯片U1的三号引脚分别和电容C5一端、电解电容C6的正极和运算处理电路的电源输入端电连接,电容C4另一端、电容C5另一端、电解电容C7的负极、电解电容C6的负极和电源芯片U1的1号引脚接地。
[0009]可选地,在某种实施方式中,运算处理电路包括型号为HC32L130F8UA的控制芯片U3,控制芯片U3的13号引脚与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控制芯片U3的15号引脚与光敏三级管的发射极电连接,控制芯片U3的9号引脚向红外灯驱动电路输入PWM控制信号。
[0010]可选地,在某种实施方式中,红外灯驱动电路包括型号为SY7200AABC的驱动芯片U2、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外部电源经过滤波电路滤波后输入到驱动芯片U2的6号引脚,驱动芯片U2的2号引脚接地,PWM控制信号输入到驱动芯片U3的4号引脚,驱动芯片U3的4号引脚还通过电阻R2接地,稳压电路分别和驱动芯片U2的1号引脚和5号引脚电连接,驱动芯片U2的1号引脚输出驱动电压。
[0011]可选地,在某种实施方式中,稳压电路包括稳压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驱动芯片U2的1号引脚、5号引脚电连接。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首先使用带滤850nm红曝的光敏三极管检测光照度,检测精度高,检测效果好,不易受干扰;其次通过使用支持PWM脉冲控制的红外灯驱动电路,驱动精度更高,能避免红外图像过曝和过暗。
附图说明
[0013]本技术有如下附图: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果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电源电路的电路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运算处理电路的电路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红外灯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光强检测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0]如图1所示,一种红外灯的亮度控制电路,包括光强检测电路1、红外灯驱动电路3和运算处理电路2。
[0021]参照图5,光强检测电路1包括光敏三极管Q1和采样电阻R5,光敏三极管Q1能过滤波长为850nm的光,光敏三极管A1的集电极与运算处理电路的IO端电连接,光敏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采样电阻R5一端电连接,采样电阻R5另一端接地,光敏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压输入到运算处理电路2,运算处理电路2对光敏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压进行模数转换,运算处理电路2向红外灯驱动电路3输入PWM控制信号,红外灯驱动电路3根据输入的PWM控制信号向红外灯提供相应幅值的电压。
[0022]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本技术还包括电源电路4,电源电路4将外部电源的电压转换为运算处理电路2的工作电压。
[0023]参照图2,电源电路2包括型号为CE6301的电源芯片U1,电源芯片U1的2号引脚分别和电容C4一端、电解电容C7的正极和外部电源电连接,电源芯片U1的三号引脚分别和电容C5一端、电解电容C6的正极和运算处理电路的电源输入端电连接,电容C4另一端、电容C5另一端、电解电容C7的负极、电解电容C6的负极和电源芯片U1的1号引脚接地。在实际使用时,电源电路2将6V的外部电源VBAT转换为3.3V的直流电压输出。
[0024]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运算处理电路包括型号为HC32L130F8UA的控制芯片U3,控制芯片U3的13号引脚与光敏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连接,控制芯片U3的15号引脚与光敏三级管Q3的发射极电连接,控制芯片U3的9号引脚向红外灯驱动电路3输入PWM控制信号。
[0025]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红外灯驱动电路3包括型号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灯的亮度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强检测电路、红外灯驱动电路和运算处理电路,所述光强检测电路包括光敏三极管和采样电阻,所述光敏三极管能过滤波长为850nm的光,所述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与运算处理电路的IO端电连接,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与采样电阻一端电连接,所述采样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电压输入到所述运算处理电路,所述运算处理电路对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电压进行模数转换,所述运算处理电路向所述红外灯驱动电路输入PWM控制信号,所述红外灯驱动电路根据输入的PWM控制信号向所述红外灯提供相应幅值的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灯的亮度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将外部电源的电压转换为所述运算处理电路的工作电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外灯的亮度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包括型号为CE6301的电源芯片U1,所述电源芯片U1的2号引脚分别和电容C4一端、电解电容C7的正极和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电源芯片U1的三号引脚分别和电容C5一端、电解电容C6的正极和运算处理电路的电源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4另一端、电容C5另一端、电解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举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邦融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