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充电设备及其充电指示灯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0261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00
一种可充电设备及其充电指示灯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指示灯电路、第二指示灯电路和第三指示灯电路,第一指示灯电路用于将充电电路作为第一指示灯的电能来源;根据充电管理芯片的充电状态引脚的开漏输出或高低电平,控制第一指示灯的灭和亮;第二指示灯电路用于将充电电路作为第二指示灯的电能来源,根据充电管理芯片的充电状态引脚的开漏输出或高低电平,控制第二指示灯的亮和灭;第三指示灯电路用于将供电电路作为第三指示灯的电能来源,根据开关机信号控制第三指示灯的亮和灭,并且在开机状态时控制第一指示灯灭和控制第二指示灯灭。由此,在只需一个充电状态引脚的情况下三个指示灯能提示更多的状态信息。能提示更多的状态信息。能提示更多的状态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充电设备及其充电指示灯控制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可充电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充电设备及其充电指示灯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在可充电设备中,例如充电宝,里面的锂电池充电IC(充电管理芯片)专门有几个引脚专门指示被充电电池的电量。如电量小于33.3%,灯全灭。电量在33.3%到66.7%之间,LED1亮,LED2灭,LED3灭。电量在66.6%到99.9%之间,LED1亮,LED2亮,LED3灭。充满之后,全亮。灯的数量可能是4个或者5个,便于指示更精细电量档位。这种锂电池充电IC一般是低端产品,不具备通讯等高级功能,保护措施少。
[0003]高端的锂电池充电IC,具有通讯功能,或者满足JEITA安全充电协议,更多安全保护措施,因为功能更多,这种充电IC引脚很紧张,一般只会留出一个引脚去指示充电状态。例如德州仪器的BQ24171或者BQ24170,就只留出一个引脚去指示充电状态。但充电IC的一个引脚输出的信息有限,例如,专利《CN110380471A

一种双充电指示灯的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中提出靠一个IO去显示两个状态的方法。电路图如图1,大致原理如下,充电过程中CHG_LED为高阻态,绿色指示灯CR1灭,Q6管导通,红色指示灯CR2亮。充满后CHG_LED为低阻到地,绿色指示灯CR1亮,Q6不导通,红色指示灯CR2灭。但这个方案指示状态少,给到使用者的信息不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充电设备及其充电指示灯控制电路,在充电管理芯片的充电状态引脚数量紧张的情况下,实现更多的状态提示。
[0005]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可充电设备的充电指示灯控制电路,所述可充电设备包括用于给电池充电的充电电路和用于在开机后给可充电设备内的用电器供电的供电电路;所述充电指示灯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指示灯电路、第二指示灯电路和第三指示灯电路,
[0006]所述第一指示灯电路用于将所述充电电路作为第一指示灯的电能来源;根据充电管理芯片的充电状态引脚的开漏输出或高低电平,控制第一指示灯的灭和亮;
[0007]所述第二指示灯电路用于将所述充电电路作为第二指示灯的电能来源,根据充电管理芯片的充电状态引脚的开漏输出或高低电平,控制第二指示灯的亮和灭;
[0008]所述第三指示灯电路用于将所述供电电路作为第三指示灯的电能来源,根据开关机信号控制第三指示灯的亮和灭,并且在开机状态时控制第一指示灯灭和控制第二指示灯灭。
[0009]所述的充电指示灯控制电路中,
[0010]所述第一指示灯电路的输入端用于连接所述充电电路,所述第一指示灯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用于连接充电管理芯片的充电状态引脚,所述充电状态引脚用于指示充电状态;
[0011]所述第二指示灯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指示灯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指示
灯电路的控制端用于连接充电管理芯片的充电状态引脚,所述第二指示灯电路的输出端接地;
[0012]所述第三指示灯电路的输入端用于连接所述供电电路,所述第三指示灯电路的控制端连接第一指示灯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三指示灯电路的输出端接地。
[0013]所述的充电指示灯控制电路中,所述第一指示灯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指示灯;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用于连接所述充电电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和第一指示灯的正极;所述第一指示灯的负极用于连接充电管理芯片的充电状态引脚,还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
[0014]所述的充电指示灯控制电路中,所述第二指示灯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指示灯;所述第二指示灯的正极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二指示灯的负极连接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接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第三电阻的一端和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充电管理芯片的充电状态引脚,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0015]所述的充电指示灯控制电路中,所述第三指示灯电路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指示灯;第五电阻的一端用于连接所述供电电路,还连接第六电阻的一端,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指示灯的正极,第三指示灯的负极接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和第七电阻的一端,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和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
[0016]所述的充电指示灯控制电路中,所述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均为NPN型三极管,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为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为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NPN型三极管的基极为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
[0017]根据第二方面,一种可充电设备,包括:
[0018]充电电路,用于给电池充电,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充电管理芯片;
[0019]供电电路,用于在开机后给可充电设备内的用电器供电;
[0020]上述的充电指示灯控制电路。
[0021]所述的可充电设备中,所述供电电路包括用于控制可充电设备开关机的按键,所述按键包括透光的按键帽和用于控制可充电设备开关机的开关;所述开关位于所述按键帽下方,所述第一指示灯、第二指示灯和第三指示灯作为所述按键的背光源,位于所述按键帽下方。
[0022]所述的可充电设备中,所述按键帽为硅胶帽,所述第一指示灯、第二指示灯和第三指示灯均为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指示灯、第二指示灯和第三指示灯这三者的颜色不同,或者所述第一指示灯、第二指示灯和第三指示灯这三者的亮度不同。
[0023]所述的可充电设备中,还包括处理器和显示屏,所述供电电路给处理器和显示屏供电;所述处理器与充电管理芯片的充电状态引脚连接,用于通过显示屏显示所述充电状态;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型号为BQ24170或BQ24171。
[0024]依据上述实施例的可充电设备及其充电指示灯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指示灯电路、第二指示灯电路和第三指示灯电路,第一指示灯电路用于将充电电路作为第一指示灯的电能来源;根据充电管理芯片的充电状态引脚的开漏输出或高低电平,控制第一指示灯的灭和亮;可见,充电电路和充电状态可决定第一指示灯的灭和亮。第二指示灯电路用于将充电
电路作为第二指示灯的电能来源,根据充电管理芯片的充电状态引脚的开漏输出或高低电平,控制第二指示灯的亮和灭;可见,充电电路和充电状态可决定第一指示灯的亮和灭。第三指示灯电路用于将供电电路作为第三指示灯的电能来源,根据开关机信号控制第三指示灯的亮和灭,并且在开机状态时控制第一指示灯灭和控制第二指示灯灭。可见,开关机信号可决定第三指示灯的亮和灭,第三指示灯电路还能控制第一指示灯和第二指示灯灭,由此,在只需一个充电状态引脚的情况下三个指示灯能提示更多的状态信息。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一种现有的指示灯控制电路;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充电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指示灯控制电路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充电设备的充电指示灯控制电路,所述可充电设备包括用于给电池充电的充电电路和用于在开机后给可充电设备内的用电器供电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指示灯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指示灯电路、第二指示灯电路和第三指示灯电路,所述第一指示灯电路用于将所述充电电路作为第一指示灯的电能来源;根据充电管理芯片的充电状态引脚的开漏输出或高低电平,控制第一指示灯的灭和亮;所述第二指示灯电路用于将所述充电电路作为第二指示灯的电能来源,根据充电管理芯片的充电状态引脚的开漏输出或高低电平,控制第二指示灯的亮和灭;所述第三指示灯电路用于将所述供电电路作为第三指示灯的电能来源,根据开关机信号控制第三指示灯的亮和灭,并且在开机状态时控制第一指示灯灭和控制第二指示灯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指示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灯电路的输入端用于连接所述充电电路,所述第一指示灯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用于连接充电管理芯片的充电状态引脚,所述充电状态引脚用于指示充电状态;所述第二指示灯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指示灯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指示灯电路的控制端用于连接充电管理芯片的充电状态引脚,所述第二指示灯电路的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三指示灯电路的输入端用于连接所述供电电路,所述第三指示灯电路的控制端连接第一指示灯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三指示灯电路的输出端接地。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指示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灯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指示灯;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用于连接所述充电电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和第一指示灯的正极;所述第一指示灯的负极用于连接充电管理芯片的充电状态引脚,还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指示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灯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指示灯;所述第二指示灯的正极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二指示灯的负极连接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接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第三电阻的一端和第四电阻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显华陈永东罗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