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冲击的散热机箱,包括机箱主体和设于所述机箱主体一侧的活动挡板,所述机箱主体包括机箱内壳和机箱外壳,所述机箱内壳和机箱外壳之间设有由EVA缓冲垫填充的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内设有形状为“X”型的支撑架,所述机箱主体内的一侧端面上设有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水冷装置和风扇装置,所述水冷装置包括冷却水管道和循环泵,环绕所述循环泵的位置设有若干个所述风扇装置,所述冷却水管道延伸且固定在所述风扇装置的端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具有很好的耐冲击效果,可以很好保护内部组件,同时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增加组件的使用寿命。增加组件的使用寿命。增加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冲击的散热机箱
[0001]本技术涉及计算机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耐冲击的散热机箱。
技术介绍
[0002]机箱是计算机工作的核心部分,主要对放置和固定的各电脑配件起到承托和保护的作用;同时机箱内各个部件的性能影响到计算机工作的进程,当计算机运行时,各部件在高速运转时会散发出较大的热量,需要将这些热量排出机箱,以免影响各部件正常工作;然而,目前的机箱主要通过风扇进行风冷散热,散热效果不够理想,容易产生高温导致故障,使元器件使用寿命缩短,有些机箱为了保持散热性能会选择牺牲结构的强度,导致耐冲击能力不足。
[0003]同时普通机箱为了保证散热而设计的通风口在散热的同时也在源源不断地将灰尘吸入机箱,因此长时间使用后,必然造成机箱内部灰尘的淤积,反而降低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本技术提出一种耐冲击的散热机箱,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以及满足了实际需求,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0005]一种耐冲击的散热机箱,包括机箱主体和设于所述机箱主体一侧的活动挡板,所述机箱主体包括机箱内壳和机箱外壳,所述机箱内壳和机箱外壳之间设有由EVA缓冲垫填充的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内设有形状为“X”型的支撑架,所述机箱主体内的一侧端面上设有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水冷装置和风扇装置,所述水冷装置包括冷却水管道和循环泵,环绕所述循环泵的位置设有若干个所述风扇装置,所述冷却水管道延伸且固定在所述风扇装置的端面。
[0006]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活动挡板的厚度小于所述机箱主体的厚度,所述机箱主体的一侧的上沿和下沿设有滑槽,所述活动挡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和所述机箱主体的一侧的上沿和下沿的滑槽活动连接。
[000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活动挡板的端面上设有竖向通孔、且所述竖向通孔呈阵列分布,所述竖向通孔的一侧设有防尘滤网。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风扇装置的数量为4个、且阵列分布在所述机箱内壳的端面上,所述风扇装置朝向所述活动挡板的一侧设有出风口,所述冷却水管道环绕固定在所述风扇装置的外沿。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4个所述风扇装置的中间设有所述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底端固定在所述机箱内壳的端面上、且所述循环泵和4个所述风扇装置的距离一致。
[0010]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机箱内壳和机箱外壳之间设有由EVA缓冲垫填充的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可以在所述机箱主体受到碰撞时吸收冲击力,对所述机箱主体内部的部件起到保护的作用,所述缓冲层内设有形状为“X”型的支撑架,增强了所述缓冲层的整体结构强度,所述冷却水管道环绕固定在所述风扇装置的外沿,起到了提高风扇装
置的降温效果和降低所述机箱主体内部温度的效果,所述活动挡板的端面上设有竖向通孔、且所述竖向通孔呈阵列分布,所述机箱主体内部的热气可以通过竖向通孔排出,所述竖向通孔的一侧设有防尘滤网,避免了灰尘进入所述机箱主体内,影响内部组件正常运转。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活动挡板连接部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内部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的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技术的竖向通孔结构示意图。
[0016]其中:机箱主体1、机箱内壳101、机箱外壳102、缓冲层103、支撑架104、滑槽105、活动挡板2、竖向通孔201、防尘滤网202、冷却装置3、水冷装置4、冷却水管道401、循环泵402、风扇装置5、出风口501。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与相关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相关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好说明本技术本身而举的优选实施例,而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如下的实施例中,并且本技术涉及本
的相关必要部件,应当视为本
内的公知技术,是本
所属的技术人员所能知道并掌握的。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
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使子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一级”、“二级”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対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一级”、“二级”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対重要性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19]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耐冲击的散热机箱,包括机箱主体1和设于所述机箱主体1一侧的活动挡板2,所述机箱主体1包括机箱内壳101和机箱外壳102,所述机箱内壳101和机箱外壳102之间设有由EVA缓冲垫填充的缓冲层103,所述缓冲层103内设有形状为“X”型的支撑架104,所述机箱主体1内的一侧端面上设有冷却装置3,所述冷却装置3包括水冷装置4和风扇装置5,所述水冷装置4包括冷却水管道401和循环泵402,环绕所述循环泵402的位置设有若干个所述风扇装置5,所述冷却水管道401固定在所述风扇装置5的端面。
[0020]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活动挡板2的厚度小于所述机箱主体1的厚度,所述机箱主体1的一侧的上沿和下沿设有滑槽105,所述活动挡板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和所述机箱主体1的一侧的上沿和下沿的滑槽105活动连接。
[0021]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活动挡板2的端面上设有竖向通孔201、且所述竖向通孔201呈阵列分布,所述竖向通孔201的一侧设有防尘滤网202。
[0022]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风扇装置5的数量为4个、且阵列分布在所述机箱内壳101的端面上,所述风扇装置5朝向所述活动挡板2的一侧设有出风口501,所述冷却水管
道401环绕固定在所述风扇装置5的外沿。
[0023]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4个所述风扇装置5的中间设有所述循环泵402,所述循环泵402的底端固定在所述机箱内壳101的端面上、且所述循环泵402和4个所述风扇装置5的距离一致。
[0024]如图1、图2和图5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在结构上,所述机箱主体1包括机箱内壳101和机箱外壳102,所述机箱内壳101和机箱外壳102之间设有由EVA缓冲垫填充的缓冲层103,当所述机箱主体1受到外部的撞击或者冲击时,所述机箱外壳102起到第一层防护的作用,所述缓冲层103可以起到第二层的防护作用,避免撞击力传递至所述机箱主体1的内部,导致内部组件受到撞击力而损坏,所述缓冲层103内设有形状为“X”型的支撑架104,所述支撑架104的4端分别连接所述缓冲层103的4个角,起到对角支撑的作用,具有更好的承载力和支撑强度,使得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冲击的散热机箱,包括机箱主体(1)和设于所述机箱主体(1)一侧的活动挡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主体(1)包括机箱内壳(101)和机箱外壳(102),所述机箱内壳(101)和机箱外壳(102)之间设有由EVA缓冲垫填充的缓冲层(103),所述缓冲层(103)内设有形状为“X”型的支撑架(104),所述机箱主体(1)内的一侧端面上设有冷却装置(3),所述冷却装置(3)包括水冷装置(4)和风扇装置(5),所述水冷装置(4)包括冷却水管道(401)和循环泵(402),环绕所述循环泵(402)的位置设有若干个所述风扇装置(5),所述冷却水管道(401)固定在所述风扇装置(5)的端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的散热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挡板(2)的厚度小于所述机箱主体(1)的厚度,所述机箱主体(1)的一侧的上沿和下沿设有滑槽(105),所述活动挡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辉,
申请(专利权)人:尹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