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保护模式的直流防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0119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保护模式的直流防雷器,包括3组防雷器单元,所述防雷器单元包括防雷器底座和能够插拔于所述防雷器底座并形成电导通结构的防雷器插件,三个防雷器单元的防雷器底座分别设置有两个接线端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直流防雷器为两相三模块全保护模式,组合方式为3P,每种保护模式都有单独的模块进行保护,每个模块都有单独的压敏电阻器组成,残压为单压敏电阻器的残压,冲击测试时每种保护模式的压敏电阻器都只需要承受一次最大放电电流Imax的冲击,从根本上解决的了现有技术+极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保护模式的直流防雷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源浪涌保护器,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全保护模式的直流防雷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直流防雷器通常只有+极对PE、

极对PE的两相共模保护,组合方式为2P,没有+极对

极的差模保护,每个模块均由一片压敏电阻器组成。
[0003]市面上声称的全保护防雷器,组合方式都为2P,因其结构限制,差模+极对

极只能由其+极对PE、

极对PE的压敏电阻器串联组成,两片压敏电阻器串联,会导致其残压过大,甚至翻倍,超过被保护设备的设备绝缘耐冲击电压额定值,从而对用户的设备造成损坏。产品的试验要求中,依据国家标准GB/T 18802.1

2011第7.5.2条用8/20冲击电流测量残压的实验步骤,要对防雷器每相施加一次Imax的冲击电流,按照这种测试方法,市面上现有全保护防雷器的每片压敏电阻器要承受两次最大放电电流Imax的冲击。在所有的压敏电阻器生产厂家的资料里,压敏电阻器声称的耐受最大冲击电流Imax的冲击次数只有一次。这样的话,原有设计的两相防雷器用在全保护模式中就存在很大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全保护模式的直流防雷器,设计该直流防雷器的目的是:降低残压,避免最大放电电流冲击耐受风险,实现遥信功能。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本技术的一种全保护模式的直流防雷器,包括3组防雷器单元,所述防雷器单元包括防雷器底座和能够插拔于所述防雷器底座并形成电导通结构的防雷器插件,三个防雷器单元的防雷器底座分别设置有两个接线端子,其中:
[0006]第一防雷器底座的负极端子连接有第二空开F2,所述第二空开F2的另一端接入负极输入端,所述第一防雷器底座的第一PE端子接地;
[0007]第二防雷器底座的正极端子连接有第一空开F1,所述第一空开F1的另一端接入正极输入端,所述第二防雷器底座的第二PE端子与所述第一防雷器底座的第一PE端子互接并接地;
[0008]第三防雷器底座的正极端子连接有第三空开,所述第三空开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空开F1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二防雷器底座的正极端子连接,所述第三防雷器底座的负端子接入所述负极输入端;
[0009]各防雷器单元内均设置有一个压敏电阻、一个遥信装置和一个机械弹力脱扣装置T,在同一防雷器单元内,所述遥信装置通过所述机械弹力脱扣装置T控制所述压敏电阻的通断。
[0010]进一步的,三个压敏电阻分别是第一压敏电阻器、第二压敏电阻器和第三压敏电
阻器;
[0011]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防雷器底座的负极端子,其另一端经同一防雷器单元内的机械弹力脱扣装置T连接所述第一防雷器底座上的第一PE端子;
[0012]所述第二压敏电阻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防雷器底座的正极端子,其另一端经同一防雷器单元内的机械弹力脱扣装置T连接至所述第二防雷器底座的第二PE端子;
[0013]所述第三压敏电阻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防雷器底座的正极端子,其另一端经同一防雷器单元内的机械弹力脱扣装置T连接所述第三防雷器底座的负端子。
[0014]更进一步的,所述遥信装置上还设置有顶出式开关机构,该顶出式开关机构控制所述机械弹力脱扣装置T的通断,所述顶出式开关机构具有三个端子,其中两个端子为常闭状态,各顶出式开关机构上的非常闭端子互接。
[0015]更进一步的,所述遥信装置上具三个端子,分别是:遥信端子NC、遥信端子COM和遥信端子NO;
[0016]由所述第一防雷器底座、第二防雷器底座、第三防雷器底座的顺序方向,所述遥信端子NC和所述遥信端子COM之间将常闭状态的端子串联,互接后的三个非常闭端子接至所述遥信端子NO。
[0017]进一步的,所述防雷器底座具有U型结构槽,其U型结构槽的底面设有承插端子孔;所述防雷器插件为块状结构,其插端具有插接于所述承插端子孔内的端子插片。
[00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直流防雷器为两相三模块全保护模式,组合方式为3P,每种保护模式都有单独的模块进行保护,每个模块都有单独的压敏电阻器组成,残压为单压敏电阻器的残压,冲击测试时每种保护模式的压敏电阻器都只需要承受一次最大放电电流Imax的冲击,从根本上解决的了现有技术+极对

极的差模保护残压大,且须承受两次最大放电电流Imax的冲击的风险。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保护效果,降低了用户风险。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全保护模式的直流防雷器的接线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全保护模式的直流防雷器的内部原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3P防雷器底座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3P防雷器插件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显然,本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
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27]实施例1: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如下:
[0028]请参照附图1

4,本技术的一种全保护模式的直流防雷器,包括3组防雷器单元,所述防雷器单元包括防雷器底座12和能够插拔于所述防雷器底座12并形成电导通结构的防雷器插件10,三个防雷器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保护模式的直流防雷器,包括3组防雷器单元,所述防雷器单元包括防雷器底座(12)和能够插拔于所述防雷器底座(12)并形成电导通结构的防雷器插件(10),其特征在于,三个防雷器单元的防雷器底座(12)分别设置有两个接线端子,其中:第一防雷器底座(1)的负极端子连接有第二空开F2,所述第二空开F2的另一端接入负极输入端,所述第一防雷器底座(1)的第一PE端子接地;第二防雷器底座(2)的正极端子连接有第一空开F1,所述第一空开F1的另一端接入正极输入端,所述第二防雷器底座(2)的第二PE端子与所述第一防雷器底座(1)的第一PE端子互接并接地;第三防雷器底座(3)的正极端子连接有第三空开,所述第三空开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空开F1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二防雷器底座(2)的正极端子连接,所述第三防雷器底座(3)的负端子接入所述负极输入端;各防雷器单元内均设置有一个压敏电阻、一个遥信装置和一个机械弹力脱扣装置T,在同一防雷器单元内,所述遥信装置通过所述机械弹力脱扣装置T控制所述压敏电阻的通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保护模式的直流防雷器,其特征在于,三个压敏电阻分别是第一压敏电阻器(4)、第二压敏电阻器(5)和第三压敏电阻器(6);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器(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防雷器底座(1)的负极端子,其另一端经同一防雷器单元内的机械弹力脱扣装置T连接所述第一防雷器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安迅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