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医疗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9956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新型医疗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主体、反洗电动阀、自吸泵、曝气泵、臭氧尾气处理器、电控柜和加药区,所述主体包括箱架,所述箱架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封盖,所述箱架的表面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进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对医疗污水的多重过滤和有害病毒的生物消杀,提高设备的过滤效果和效率,同时可处理医疗放射污水,在反洗电动阀的作用下,经过滤后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实现对设备管道、过滤介质、吸附层的反洗处理,同时进行压力排泥,便于对卡板在卡杆内的连接位置进行调节和固定,进而方便对支撑板和转轮进行整体的拆卸更换和安装连接。安装连接。安装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医疗污水处理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污水处理
,具体为新型医疗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医疗污水处理是针对医院的污水进行处理的设备,医院的污水除一般生活污水外,还含有化学物质、放射性废水和病原体,因此,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特别是肝炎等传染病病房排出来的污水,须经消毒后才可排放。
[0003]现有中大型医院都有医疗污水处理设施,具有完善工艺,核心工艺为AA0+消毒+沉淀或AO+MBR+消毒工艺,但这些工艺的特点有:占地面积大,需专人管理,后续运行成本高,投资大,中大型医院的放射性污水和其他的小医院、卫生所、诊所,大部分没有医疗污水处理设施,且设备为永久性建筑,投入成本高,污水量少,生化时间过长,处理效率慢,因此亟需设计新型医疗污水处理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新型医疗污水处理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占地面积大,需专人管理,后续运行成本高,投资大,同时不能对放射性污水进行针对性有效处理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新型医疗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主体、反洗电动阀、自吸泵、曝气泵、臭氧尾气处理器、电控柜和加药区,所述主体包括箱架,所述箱架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封盖,所述箱架的表面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进水口,所述箱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水口,所述箱架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溢流口,所述箱架的底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外排口,所述外排口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反洗电动阀,所述箱架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自吸泵,所述箱架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混合筒,所述箱架的底端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流板,所述自吸泵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曝气泵,所述曝气泵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曝气杆,所述曝气杆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好氧区,所述箱架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斜板沉淀区,所述斜板沉淀区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复合过滤吸附区,所述复合过滤吸附区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紫外线消毒区,所述封盖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紫外线消毒区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混合筒,所述封盖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臭氧尾气处理器,所述箱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消毒反应区,所述消毒反应区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流板,所述箱架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控柜,所述电控柜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加药区,所述箱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滑槽,所述箱架的表面开设有操作槽,所述操作槽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抵板。
[0006]优选的,所述自吸泵连接在进水口和第一混合筒之间,所述第一导流板呈倾斜状连接在箱架的内侧表面,所述曝气杆呈杆状连接在箱架的内侧表面,所述斜板沉淀区呈三组倾斜连接在箱架的内侧表面。
[0007]优选的,所述放置板上连接有紫外线发生器,所述臭氧尾气处理器和消毒反应区通过管道固定连接在箱架的内侧,所述第二导流板呈板状倾斜连接在消毒反应区的内侧,
所述电控柜内部有臭氧发生器,臭氧管路连接进入消毒反应区,所述滑槽呈两组连接在箱架的内侧表面,所述好氧区通过滑槽和箱架滑动连接,所述抵板和好氧区的表面抵合连接,加药区包括除磷絮凝加药、消毒加药。
[0008]优选的,所述箱架的底端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支撑板,所述箱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端活动连接有转轮,所述支撑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槽,所述箱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卡杆,所述卡杆的表面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簧,所述滑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卡杆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卡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伸缩簧。
[0009]优选的,所述卡槽和卡杆卡合连接,所述转轮呈两组连接在支撑板的表面底端,所述滑板呈两组和移动槽滑动连接,所述支撑簧的两组连接在滑板的表面之间。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呈杆状和滑板对应连接,所述连接杆通过滑块和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卡板和卡杆滑动连接,所述伸缩簧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卡板的表面之间。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通过进水口和自吸泵的连接,在自吸泵的作用下,便于对医用污水进行处理,且采用自下而上的过滤方法,避免了因重力的影响,导致过滤过快和过滤效果不好的情况,经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的作用,便于对过滤后的污泥进行导流排放,在好氧区和紫外线消毒区的作用下,实现了对医疗污水的多重过滤和有害病毒的生化消杀,提高设备的过滤效果和效率,在反洗电动阀的作用下,经过滤后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实现对设备管道、过滤介质、吸附层的反洗处理,同时进行排泥。
[0013]2、通过卡槽和卡杆的卡合连接,在卡板的作用,便于支撑板在箱架的底端固定,经支撑板和转轮的连接作用,便于对箱架进行整体的移动,在滑板和连接杆的连接作用下,便于对卡板在卡杆内的连接位置进行调节和固定,进而方便对支撑板和转轮进行整体的拆卸更换和安装连接。
[0014]3、通过本设备的化学沉淀、斜板沉淀、微生物处理,以及吸附层的吸附处理,再经过多重复合过滤,可有效处理医疗放射性污水。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剖视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2中箱架和好氧区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主体;11、箱架;12、封盖;2、过滤机构;21、进水口;22、溢流口;23、外排口;24、反洗电动阀;25、自吸泵;26、第一混合筒;27、第一导流板;28、曝气泵;29、曝气杆;210、好氧区;211、斜板沉淀区;212、复合过滤吸附区;213、紫外线消毒区;214、放置板;215、第二混合筒;216、臭氧尾气处理器;217、消毒反应区;218、第二导流板;219、电控柜;220、加药区;221、滑槽;222、操作槽;223、抵板;3、连接机构;31、支撑板;32、转轮;33、卡槽;34、卡杆;35、移动槽;36、滑板;37、支撑簧;38、连接杆;39、滑块;310、滑轨;311、卡板;312、伸缩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新型医疗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主体1、反洗电动阀24、自吸泵25、曝气泵28、臭氧尾气处理器216、电控柜219和加药区220,主体1包括箱架11,箱架11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封盖12,箱架11的表面设置有过滤机构2,过滤机构2包括进水口21,箱架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水口21,箱架11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溢流口22,箱架1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医疗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主体(1)、反洗电动阀(24)、自吸泵(25)、曝气泵(28)、臭氧尾气处理器(216)、电控柜(219)和加药区(22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包括箱架(11),所述箱架(11)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封盖(12),所述箱架(11)的表面设置有过滤机构(2),所述过滤机构(2)包括进水口(21),所述箱架(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水口(21),所述箱架(11)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溢流口(22),所述箱架(11)的底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外排口(23),所述外排口(2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反洗电动阀(24),所述箱架(11)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自吸泵(25),所述箱架(11)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混合筒(26),所述箱架(11)的底端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流板(27),所述自吸泵(25)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曝气泵(28),所述曝气泵(2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曝气杆(29),所述曝气杆(29)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好氧区(210),所述箱架(11)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斜板沉淀区(211),所述斜板沉淀区(21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复合过滤吸附区(212),所述复合过滤吸附区(212)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紫外线消毒区(213),所述封盖(1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放置板(214),所述紫外线消毒区(21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混合筒(215),所述封盖(1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臭氧尾气处理器(216),所述箱架(1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消毒反应区(217),所述消毒反应区(217)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流板(218),所述箱架(11)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控柜(219),所述电控柜(219)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加药区(220),所述箱架(1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滑槽(221),所述箱架(11)的表面开设有操作槽(222),所述操作槽(222)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抵板(2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医疗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吸泵(25)连接在进水口(21)和第一混合筒(26)之间,所述第一导流板(27)呈倾斜状连接在箱架(11)的内侧表面,所述曝气杆(29)呈杆状连接在箱架(11)的内侧表面,所述斜板沉淀区(211)呈三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康诺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