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剂科用新型灌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9609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药剂科用新型灌药设备,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端设置有侧面架,所述侧面架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设置有药剂箱,所述侧面架的两侧对称焊接有侧面板,两个所述侧面板相向的一侧均焊接有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分别焊接有第一电机盒和调节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药液经进料管和进料口进入相邻两个隔板和挡板组成的空间内以及通过第一驱动电机通过旋转轴带动多个隔板旋转从而使得药剂箱内的药液均量的落入相邻两个隔板和挡板组成的空间内即可实现等量灌装,药液经出料口落入第二漏斗内后经出料管落入药瓶内即可实现自动化灌装,提高了工作效率。高了工作效率。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药剂科用新型灌药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灌药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药剂科用新型灌药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统称为中药,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调制、制剂的需要,而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常用的炮制的方法包括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炮制的目的在于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干燥药材,利于贮藏,矫味、矫臭,便于服用,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0003]目前,临床上利用中药治疗疾病时为了方便服用,常常将中药熬制好后装入袋中供患者服用,然而在灌装过程中,现有的装置操作时,灌装量不好控制,且手动操作效率低,无法大批量生产,费时费力,这样不仅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而且降低了工作效率,有时甚至耽误了患者的病情,这给医务人员带来了麻烦。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药剂科用新型灌药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药剂科用新型灌药设备,通过将药液经进料管和进料口进入相邻两个隔板和挡板组成的空间内以及通过第一驱动电机通过旋转轴带动多个隔板旋转从而使得药剂箱内的药液均量的落入相邻两个隔板和挡板组成的空间内即可实现等量灌装,药液经出料口落入第二漏斗内后经出料管落入药瓶内即可实现自动化灌装,提高了工作效率,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药剂科用新型灌药设备,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端设置有侧面架,所述侧面架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设置有药剂箱,所述侧面架的两侧对称焊接有侧面板,两个所述侧面板相向的一侧均焊接有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分别焊接有第一电机盒和调节盒,所述第一电机盒内设置有呈水平设置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延伸至调节盒内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外壁上等间距焊接有隔板,每相邻两个所述隔板的两侧之间焊接有挡板,所述调节盒的顶端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顶端设有第一漏斗,所述第一漏斗的底端连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底端贯穿延伸至进料口内,所述调节盒的底端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底端设有第二漏斗,所述第二漏斗的底端连接有出料管。
[0007]优选的,所述出料管的底端设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设置在工作台的顶端,所述输送带的顶端设有药瓶。
[0008]优选的,所述药剂箱的底端连接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底端连接有阀门,所述出液管远离阀门的一端延伸至第一漏斗内。
[0009]优选的,两个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均焊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相向的一侧两端均对称焊接有支撑杆,每个所述支撑杆远离对应连接板的一端均与调节盒的外壁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出料管的外径尺寸小于药瓶的内径尺寸,所述出料口和进料口的直径尺寸相同,所述出料口的直径尺寸等于相邻两个隔板的内壁间距尺寸。
[0011]优选的,所述进料管的外径尺寸等于进料口的直径尺寸,所述第二漏斗的外径尺寸大于出料口的直径尺寸。
[0012]优选的,所述药剂箱的顶端设置有第二电机盒,所述第二电机盒内设置有呈垂直设置的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延伸至药剂箱内转动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一端外壁从上到下依次等间距环绕焊接有多个第一搅拌杆。
[0013]优选的,个所述第一搅拌杆远离搅拌轴的一端外壁均等间距焊接有多个第二搅拌杆,每个所述第二搅拌杆远离对应第一搅拌杆的一端均等间距焊接有多个搅拌叶片。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5]1、通过将药液经进料管和进料口进入相邻两个隔板和挡板组成的空间内以及通过第一驱动电机通过旋转轴带动多个隔板旋转从而使得药剂箱内的药液均量的落入相邻两个隔板和挡板组成的空间内即可实现等量灌装,药液经出料口落入第二漏斗内后经出料管落入药瓶内即可实现自动化灌装,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6]2、通过启动第二驱动电机工作,使得搅拌轴转动带动多个第一搅拌杆进行旋转搅拌,多个第一搅拌杆旋转同时带动多个第二搅拌杆和搅拌叶片对药剂箱内的药液进行搅拌即可有效的防止药液出现不均匀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8]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电机盒和调节盒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调节盒左侧剖视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药剂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工作台;2、侧面架;3、支撑板;4、药剂箱;5、侧面板;6、固定杆;7、第一电机盒;8、调节盒;9、第一驱动电机;10、旋转轴;11、隔板;12、挡板;13、进料口;14、出料口;15、第一漏斗;16、进料管;17、第二漏斗;18、出料管;19、药瓶;20、输送带;21、连接板;22、支撑杆;23、
阀门;24、第二电机盒;25、第二驱动电机;26、搅拌轴;27、第一搅拌杆;28、第二搅拌杆;29、搅拌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4所示的一种药剂科用新型灌药设备,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的顶端设置有侧面架2,所述侧面架2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的顶端设置有药剂箱4,所述侧面架2的两侧对称焊接有侧面板5,两个所述侧面板5相向的一侧均焊接有固定杆6,两个所述固定杆6的一端分别焊接有第一电机盒7和调节盒8,所述第一电机盒7内设置有呈水平设置的第一驱动电机9,所述第一驱动电机9的输出端贯穿延伸至调节盒8内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旋转轴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剂科用新型灌药设备,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顶端设置有侧面架(2),所述侧面架(2)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的顶端设置有药剂箱(4),所述侧面架(2)的两侧对称焊接有侧面板(5),两个所述侧面板(5)相向的一侧均焊接有固定杆(6),两个所述固定杆(6)的一端分别焊接有第一电机盒(7)和调节盒(8),所述第一电机盒(7)内设置有呈水平设置的第一驱动电机(9),所述第一驱动电机(9)的输出端贯穿延伸至调节盒(8)内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旋转轴(10),所述旋转轴(10)的外壁上等间距焊接有隔板(11),每相邻两个所述隔板(11)的两侧之间焊接有挡板(12),所述调节盒(8)的顶端开设有进料口(13),所述进料口(13)的顶端设有第一漏斗(15),所述第一漏斗(15)的底端连接有进料管(16),所述进料管(16)的底端贯穿延伸至进料口(13)内,所述调节盒(8)的底端开设有出料口(14),所述出料口(14)的底端设有第二漏斗(17),所述第二漏斗(17)的底端连接有出料管(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剂科用新型灌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18)的底端设有输送带(20),所述输送带(20)设置在工作台(1)的顶端,所述输送带(20)的顶端设有药瓶(1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剂科用新型灌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箱(4)的底端连接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底端连接有阀门(23),所述出液管远离阀门(23)的一端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东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永川区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