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禽自动宰杀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9250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家禽自动宰杀机,包括连有腿部固定架的输送装置、用于固定家禽颈部的固定组件、用于割喉的圆盘刀和驱动圆盘刀旋转的驱动装置,输送装置架设于圆盘刀和固定组件的上方;固定组件包括支架、分别连于支架上、下两端且均呈倾斜设置的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第一限位板底端和第二限位板顶端之间形成有第一限位通道,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一端均延伸设有进料导向部,进料导向部之间形成沿输送方向开口渐缩的导向通道;圆盘刀位于第二限位板另一端的侧面,第一限位板另一端的底部与圆盘刀之间形成有呈弧形朝上凸且宽度小于第一限位通道宽度的切割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全程采用机械自动化,整体宰杀效率高且安全性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家禽自动宰杀机


[0001]本技术涉及家禽自动宰杀机产品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家禽自动宰杀机。

技术介绍

[0002]家禽主要包括鸡、水禽(鸭和鹅)及部分特禽(鸽、鹌鹑、火鸡等) 等,其中以鸡、鸭、鹅的养殖最为普遍,鸡、鸭、鹅禽类的肉在营养学上属于白肉,其肉质柔软、味道鲜美、价格便宜;具有“一高三低”及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丰富等营养特性,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动物蛋白来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代社会对于家禽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大大提高了现代家禽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然而,现有家禽普遍的宰杀方式还是通过人工将家禽割喉放血宰杀,对于大量的家禽若采用人工宰杀方式,宰杀效率极低,不满足市场上对家禽的需求量,需耗费较大人力且安全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禽自动宰杀机,具有宰杀效率高且安全性高的优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家禽自动宰杀机,包括输送装置、用于固定家禽颈部的固定组件、用于割喉的圆盘刀和驱动所述圆盘刀旋转的驱动装置,所述输送装置架设于所述圆盘刀和所述固定组件的上方,所述输送装置连接有用于固定悬挂的家禽腿部的腿部固定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支架、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架上、下两端且均呈倾斜设置的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底端和第二限位板顶端之间形成有第一限位通道,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一端均延伸设置有进料导向部,所述进料导向部之间形成沿输送方向开口渐缩的导向通道;所述圆盘刀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板另一端的侧面,所述第一限位板另一端的底部与圆盘刀之间形成有呈弧形朝上凸的切割通道,所述切割通道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限位通道的宽度。
[0006]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限位板上方架设有用于抵于家禽腹部的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板上方设置有第二限位杆,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二限位杆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组件,所述第一限位杆与第二限位杆之间形成有防止家禽晃动的第二限位通道。
[0007]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杆远离所述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端带螺纹的调节杆,所述第二限位板远离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端连接有与调节杆一端螺纹连接的螺纹块,所述螺纹块两侧抵接有将所述调节杆一端锁紧于所述螺纹块内的螺母。
[0008]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杆靠近所述进料导向部的一端设置有弧形部,所述第一限位板上方架设有第三限位杆,所述第三限位杆与弧形部形成有用于收拢家禽翅膀的第三限位通道;所述第三限位通道位于所述导向通道上方,且沿输送方向开口减缩。
[0009]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板上方设置有限位轮,所述限位轮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杆和第三限位杆之间,所述限位轮底端与所述支架之间设置有支座,所述限位轮转动连接于所述支座的上端面,所述支座的下端设置有滑块,所述支架开设有供所述滑块朝远离所述第一限位板的方向滑移的滑槽,所述支座远离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一侧连接有供所述滑块复位的第二弹性件。
[0010]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限位板7另一端的侧面开设有供所述圆盘刀放置的让位通槽,所述第二限位板的顶端为横截面呈直角梯形设置的拨毛部,所述拨毛部的顶端为窄口端,所述拨毛部的直角面与所述让位通槽同一侧。
[0011]进一步设置:所述拨毛部的顶端设置有圆弧部。
[0012]进一步设置:所述输送装置一侧设置有伸缩杆和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有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杆一端与所述输送装置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另一端与伸缩气缸的顶杆固定连接。
[0013]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腿部固定架和输送装置,实现将击晕后的待宰杀家禽固定倒挂在输送装置处以及对固定后的待宰杀家禽进行批量自动运输的作用;通过进料导向部和导向通道,起到初步限定调整待宰杀家禽颈部的位置的同时,便于更好地引导待宰杀家禽的颈部定向进入第一限位通道的作用;通过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第一限位通道和切割通道,避免因家禽的颈部晃动而影响后续割喉效率,起到对待宰杀家禽的颈部先后进行第二次、第三次限位收缩和提高后续宰杀效率的作用;通过驱动装置和圆盘刀,对随着输送装置于切割通道内移动的家禽颈部进行割喉放血处理,进而实现自动宰杀家禽的作用;另外,由于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分别连于支架上、下两端且呈倾斜设置,在重力作用下,保证圆盘刀穿透家禽颈部待切割部位的表皮层以割破血管,实现进一步提高宰杀效率的作用;本技术全程采用自动化运输、自动且多次限位固定待宰杀家禽的颈部以及自动对家禽的颈部割喉放血,整体宰杀效率高,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导向通道、第二限位通道、第三限位通道和第二限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图3中A的局部放大视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放大视图;
[0019]图6为图5中B的局部放大视图。
[0020]图中:1、输送装置;2、固定组件;3、驱动装置;4、腿部固定架;5、支架;6、第一限位板;7、第二限位板;8、第一限位通道;9、进料导向部;10、导向通道;11、切割通道;12、第一限位杆;13、第二限位杆;14、第一弹性组件;15、第二限位通道;16、调节杆; 17、支撑架;18、螺纹块;19、螺母;20、弧形部;21、第三限位杆; 22、第三限位通道;23、限位轮;24、支座;25、滑块;26、滑槽;27、第二弹性件;28、让位通槽;29、拨毛部;30、圆弧部;31、伸缩杆;32、固定座;33、伸缩气缸;34、圆盘刀。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上”和“下”指的是附图3和附图5中的方向,词语“底端”和“顶端”指的是附图1中朝向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2]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腿部固定架4,实现将击晕后的待宰杀家禽固定倒挂在输送装置1处的作用;通过输送装置1,实现对固定后的待宰杀家禽进行批量自动运输和提高后续宰杀效率的作用;通过进料导向部9和导向通道10,起到初步限定调整待宰杀家禽颈部的位置的同时,便于更好地引导待宰杀家禽的颈部定向进入第一限位通道8的作用;通过第一限位通道8和切割通道11,将经初步限位调整后的待宰杀家禽的颈部先后进行二次限位收缩调整和三次限位收缩调整,避免后续割喉过程中待宰杀家禽的颈部晃动而影响后续的割喉效率,起到对待宰杀家禽的颈部先后进行二次限位、三次限位和提高后续宰杀效率的作用;通过驱动装置3和圆盘刀34,对随着输送装置1于切割通道11内移动的家禽颈部进行割喉放血处理,进而实现自动宰杀家禽的作用;另外,由于第一限位板6和第二限位板7分别连于支架5上、下两端且呈倾斜设置,在重力作用下,保证圆盘刀34 穿透家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禽自动宰杀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装置、用于固定家禽颈部的固定组件、用于割喉的圆盘刀和驱动所述圆盘刀旋转的驱动装置,所述输送装置架设于所述圆盘刀和所述固定组件的上方,所述输送装置连接有用于固定悬挂的家禽腿部的腿部固定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支架、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架上、下两端且均呈倾斜设置的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底端和第二限位板顶端之间形成有第一限位通道,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一端均延伸设置有进料导向部,所述进料导向部之间形成沿输送方向开口渐缩的导向通道;所述圆盘刀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板另一端的侧面,所述第一限位板另一端的底部与圆盘刀之间形成有呈弧形朝上凸的切割通道,所述切割通道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限位通道的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禽自动宰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板上方架设有用于抵于家禽腹部的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板上方设置有第二限位杆,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二限位杆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组件,所述第一限位杆与第二限位杆之间形成有防止家禽晃动的第二限位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家禽自动宰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杆远离所述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端带螺纹的调节杆,所述第二限位板远离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端连接有与调节杆一端螺纹连接的螺纹块,所述螺纹块两侧抵接有将所述调节杆一端锁紧于所述螺纹块内的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奇刘晓芳张发天滕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正大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