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具有360度可插接性的轴的插接连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9230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35
插接连接器设备(1),具有包括触点支架(6)的插接连接器(2)和包括触点支架(7)的能与插接连接器(2)插合的对应插接连接器(3),所述对应插接连接器(3)在插接区域中具有斜面(10),该斜面与插接连接器(2)的几何结构相对应,使得在插合过程中将插接连接器(2)导入到对应插接连接器(3)中的预定位置中,插接连接器(2)具有在插接方向上沿轴向延伸的相对置的两个榫(8),而对应插接连接器(3)具有两个相对置的凹槽(9),或反之亦然,各一个榫(8)与其所属凹槽(9)相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榫(8)不同长度地构成。度地构成。度地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具有360度可插接性的轴的插接连接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特征的插接连接器设备,所述插接连接器设备具有包括触点支架的插接连接器和包括触点支架的能与所述插接连接器插合的对应插接连接器,其中,所述对应插接连接器在插接区域中具有斜面,所述斜面与插接连接器的几何结构相对应,使得在插合过程中将插接连接器导入到对应插接连接器中的预定位置中,其中,所述插接连接器具有在插接方向上沿轴向延伸的相对置的两个榫,并且对应插接连接器具有相对置的两个凹槽,或反之亦然,其中每一个榫与其所属凹槽相对应。

技术介绍

[0002]原则上已知这样的具有插接连接器和对应插接连接器的插接连接器设备,所述插接连接器和对应插接连接器可以插合(zusammengesteckt)并且所述插接连接器和对应插接连接器例如存在于在每个线缆的端部上或在设备输入端上。插接连接器具有至少一个触点配对件,该触点配对件在插合过程中与对应插接连接器的所属的触点配对件聚集在一起,以便建立电连接。在这样的插接连接器设备的应用中,插接连接器能否容易且简单地导入到对应插接连接器中通常不重要。此外,插接连接器和对应插接连接器在插合过程之后位于哪个位置通常不重要。通常,线缆输出端、亦即将线缆从插接连接器或对应插接连接器中导出的区域(该区域因此与插接连接器的插接面或对应插接连接器的插接面相对置)也可以是任意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设计插接连接器在其插接面中的几何结构以及相应的对应插接连接器的插接面的几何结构不重要。
[0003]然而,通常对这样的插接连接器设备提出如下要求,即,所述插接连接器设备能够简单、快速且不复杂地插合,这通常在多极的插接连接器设备中情况如此。如果在此在插合过程中不采取措施,那么可能发生插接连接器没有位置准确地插入到对应插接连接器中,从而例如可能导致反极性。此外可能发生的是:由于插接连接器中的触点配对件的位置和对应插接连接器中所属的触点配对件的位置不是直接到达插接连接器关于对应插接连接器的正确的定向,以便能够将所述插接连接器和对应插接连接器位置正确地插合。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关于对应插接连接器扭转来插接连接器而找到正确的位置,那么可以沿轴向进行插合过程。然而,该扭转通常是非期望的,这需要多次尝试。为了规避这些问题,在实践中例如已知插孔

插头连接器设备(Klinken

Steckverbinderanordnung)。在所述插孔

插头连接器设备虽然基于插接连接器的几何结构和对应插接连接器的几何结构实现简单且位置正确的插合过程。然而对于某些应用情况该结构形式是非期望的,因为在这样的插孔

插头连接器设备中仅存在两个触点配对件并且这两个触点配对件在轴向上沿插接方向观察相继地设置。如果存在多于两个触点配对件或者各触点配对件设置在插接连接器或对应插接连接器中的一个平面中(而恰恰不是沿轴向相继的),那么所述插孔原理不再起作用。因此,该插孔原理在如下考虑中应被排除在外。
[0004]同类型的插接连接器设备由EP 2 822 106 A1已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接连接器设备,所述插接连接器设备具有插接连接器和能与所述插接连接器插合的对应插接连接器,利用所述插接连接器设备避免开头所述的缺点。特别是应该能实现:在插合过程中使插接连接器相对于对应插接连接器置于期望的位置正确的位置中并且便利于插合过程。
[0006]所述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实现。
[0007]按照本专利技术规定,所述两个榫不同长度地构成。原则上保留插接原理,该插接原理由EP 2 822 106 A1已知并且基于在那里描述的榫

凹槽实施方案,以便特别是在倾斜的插合过程中保留由此得出的有利的功能。在这样的插合过程中,由于所述两个榫(所述榫也可以称为引导接片)的不同长度,有效防止在插接连接器插入其对应插接连接器(所述对应插接连接器具有斜面)时的阻塞或歪斜(Verkannten),因为总是首先仅将所述两个榫中的一个榫(亦即较长的榫)通过沿在对应插接连接器的斜面强制地滑动导入到所述两个凹槽中的一个凹槽中,并且仅随后将较长的榫导入该凹槽中一段距离,第二榫、亦即较短的榫同样基于所述斜面强制地导入到与所述第二榫相对应的凹槽中。所述两个引导接片(榫)因此在插合过程期间相继地强制导入其对应的凹槽中。因此,一个榫的端部设置在第一平面中,而第二榫的该端部设置在与第一平面不同的平面中,其中,插接连接器的也形成插接面的端部(更确切地说是其触点支架的端部)位于一个平面中。其中一个榫(较长的榫)的第一平面可以位于与触点支架的端部所位于的相同的平面中,于是另一个(较短的)榫的端部位于设置在后面的平面中。但是也可设想的是,触点支架的端部位于第一平面中,其中一个榫的端部位于在与之不同的设置在后面的第二平面中,并且第二榫的端部位于与第二平面不同的且相对于该第二平面又设置在后面的第三平面中。在观察这些平面时,所述两个榫从触点支架的插接面的区域中彼此位错的端部出发,所述两个榫在其接着的走向中在何处结束不重要。
[0008]本专利技术另外的设计方案在各从属权利要求中提出,由这些设计方案得出相应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09]此外在下文中借助实施例示例性地示出并且更详细地描述另外的设计方案,这些设计方案可以本身单独考虑地或者组合地用于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插接连接器设备中。
[0010]图1至4——大体上详细示出地——以不同视图示出插接连接器设备1。所述插接连接器设备1包括插接连接器2和与所述插接连接器装置能插合的对应插接连接器3。插接连接器2通过线缆输出端4设置在未示出的线缆上。同样地,对应插接连接器3以线缆输出端5设置在同样未示出的另外的线缆上。这两个线缆输出端4、5仅是示例性的。也可设想的是,插接连接器2通过其线缆输出端4与所属的线缆相连接,而对应插接连接器3不具有线缆输出端,而是例如从控制装置的壳体或诸如此类中突出。
[0011]在图1至4中示出的实施例中,插接连接器2和对应插接连接器3分别具有壳体(没有附图标记),其中,在相应的壳体中分别设置有触点支架6和7。插接连接器2和对应插接连接器3的壳体或相应的触点支架6、7分别容纳有未示出的至少一个触点配对件、优选多个触点配对件。相应的触点配对件可以任意地设置在触点支架6、7中。然而,仅当插接连接器2和
对应插接连接器3的各自所属的触点配对件位置正确地相互定位时,才能实现插接连接器设备1完全插合,以便然后通过插接连接器2朝对应插接连接器3的接着的轴向移动使触点配对件置于触点位置。
[0012]所述插接连接器设备1的另外的组成部分是榫

凹槽系统。在该系统中,插接连接器2具有两个相对置地设置的榫8(沿轴向方向长形设计的以引导接片形式的突出部),并且对应插接连接器3具有两个相对置地设置的凹槽9。随后在对插合过程的描述中还讨论该榫

凹槽系统的作用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插接连接器设备(1),具有包括触点支架(6)的插接连接器(2)和包括触点支架(7)的能与所述插接连接器(2)插合的对应插接连接器(3),所述对应插接连接器(3)在插接区域中具有斜面(10),所述斜面与插接连接器(2)的几何结构相对应,使得在插合过程中将插接连接器(2)导入到对应插接连接器(3)中的预定位置中,所述插接连接器(2)具有在插接方向上沿轴向延伸的相对置的两个榫(8),并且所述对应插接连接器(3)具有相对置的两个凹槽(9),或反之亦然,每一个榫(8)与所述榫所属凹槽(9)相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榫(8)不同长度地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连接器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10)大致V形地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接连接器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10)的走向从插合过程开始并且在接下来的进程中大致拱形地设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接连接器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9)沿插接方向观察起始于斜面(10)的端部。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插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
申请(专利权)人:赫斯曼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