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8865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26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池盖、膜片、柔性电路板、电池和主板,膜片设置于电池盖,电池和主板并排设置;沿柔性电路板的延伸方向L,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位于膜片和电池之间,第二部分位于膜片和主板之间,膜片到主板的距离大于膜片到电池的距离;电子设备还包括支撑部件,支撑部件设置于主板,第二部分位于支撑部件和膜片之间;第二部分包括弯折部,沿柔性电路板的延伸方向L,至少部分支撑部件位于电池和弯折部之间。利用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在电池盖组装时使柔性电路板的变形实现可控,从而实现了防止膜印产生的同时,降低了整机的厚度需求,做到产品的轻薄化。做到产品的轻薄化。做到产品的轻薄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
,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移动通讯设备的市场中,采用玻璃的电池盖和在其内部设置膜片的结构配合,使用者具有较好的手感,被广泛使用。但是贴附在电池盖内侧的膜片由于其自身的纹理结构比较脆弱,受到外力挤压时,容易产生轻微的变形,通常称为膜印。而在电子设备中,电池盖内部对应设有电池,且电子设备内部设置柔性电路板通过电池提供支撑,在此种配合结构中,由于电池在受热或反复的使用中容易膨胀变形,进而带动连接的柔性电路板随之运动变形。为了避免电池膨胀触碰到其他零部件而造成电池的损坏,所以对电池在安装于电子设备中的厚度方向的空间有严格要求,同时电池盖组装时,在电池盖与电池配合部分,电池盖会产生向电池方向的作用力,而对应的柔性电路板在电池支撑力的作用下,部分悬空于主板上方的柔性电路板受到电池边缘的硬支撑,而容易使该部分弯折至顶到膜片,而造成膜印。这就需要在配合的内部留有足够的空间以避免膜印的产生,从而导致了整机的厚度增加,影响了产品的轻薄化的设计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在电池盖组装时使柔性电路板的变形实现可控,从而实现了防止膜印产生的同时,降低了整机的厚度需求,做到产品的轻薄化。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路板,包括电池盖、膜片、柔性电路板、电池和主板,所述膜片设置于所述电池盖,所述电池和所述主板并排设置,其中,所述电池位于所述膜片的投影与所述主板位于所述膜片的投影不重叠;沿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延伸方向L,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0005]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膜片和所述电池之间,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膜片和所述主板之间,所述膜片到所述主板的距离大于所述膜片到所述电池的距离;
[0006]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设置于所述主板,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支撑部件和所述膜片之间;
[0007]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弯折部,沿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延伸方向L,至少部分所述支撑部件位于所述电池和所述弯折部之间,所述支撑部件用于支撑所述第二部分。
[0008]以通过设置的支撑部件实现对第二部分的支撑,避免柔性电路板受力而使第二部分过程中由于电池侧边缘部分的支撑,而使第二部分在此位置产生弯折而向膜片方向凸起顶到膜片。在保证膜片不会产生膜印的同时,能够降低整机的厚度。
[0009]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膜片到所述支撑部件的距离大于所述膜片到所述电池的距离。
[0010]避免设置的支撑部件6过高而将第二部分42顶起而向膜片7方向凸出,而使膜片7产生膜印。
[0011]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支撑部件到所述第二部分的距离小于等于1mm;或者,
[0012]所述支撑部件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接触配合。
[0013]在电池盖组装前,通过支撑部件对第二部分实现支撑,避免过大的距离使第二部分在变形时不会与支撑部件接触即发生的局部顶起的情况,而产生膜印。
[0014]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支撑部件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能够受压变形;
[0015]沿厚度方向H,所述本体部至少部分置于所述弯折部下方。
[0016]从而使在第二部分中变形的弯折部位置产生变形时,位于下方的支撑部件由于距离较近,能够最先与变形的弯折部的局部抵接,且随着弯折部的变形作用力的增大,弯折部与支撑部件的接触面积增大,同时,本体部随着受压变形而实现软支撑。
[0017]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弯折部具有第一配合面,所述本体部具有第二配合面;
[0018]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抵接。
[0019]用于保证本体部能够对相应的变形位置起到较好的软支撑的效果,提高接触面积,以使柔性电路板变形具有规律性,提高软支撑的稳定性。
[0020]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配合面为弧形面,所述第二配合面为置于所述本体部的凸起结构所形成的凸起面,所述凸起面与所述弧形面抵接。
[0021]对于第二配合面位于本体部的凸起结构,以使柔性电路板变形时,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形均能够通过设置的凸起结构与其上的任一点接触,进而带动柔性电路板更多的面积与凸起结构配合,实现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的配合,从而实现本体部的软支撑。
[0022]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支撑部件还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将所述本体部与所述主板可拆卸连接。
[0023]保证本体部安装于电子设备中的稳定性,且能够便于安装,在有限的电子设备内的布局空间内,增加的支撑部件不会占用更多的空间。
[0024]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定位部包括卡块和卡槽;
[0025]所述卡块位于所述本体部,所述卡槽位于所述主板,所述卡块和所述卡槽通过卡接将所述本体部和所述主板连接。
[0026]通过设置的卡块与卡槽的卡接形式,以实现两者的可拆卸连接,此种配合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且固定牢靠。
[0027]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本体部为软硅胶。
[0028]软硅胶能够起到较好的弹性变形的效果的同时,软硅胶的重量较轻,降低了对整机重量的负担。
[0029]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防膜印麦拉;
[0030]所述防膜印麦拉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膜片之间,沿厚度方向H,所述防膜印麦拉的投影至少覆盖所述弯折部。
[0031]通过设置的防膜印麦拉,以使其附于膜片表面,进一步保证膜片的安全,避免柔性电路板直接触碰到膜片而产生膜印。
[0032]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防膜印麦拉到所述第二部分的最小距离在0.8mm-1.5mm之间。
[0033]以进一步保证电子设备的安全稳定性能,避免柔性电路板变形而损坏防膜印麦拉。
[0034]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第三部分;
[0035]沿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延伸方向L,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主板连接。
[0036]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0037]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爆炸图;
[0038]图2为图1中A部分局部放大图;
[0039]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剖面图,其中,箭头所指方向为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H;
[0040]图4为图3中B部分局部放大图,其中,箭头所指方向为柔性电路板的延伸方向L;
[0041]图5为图4中C部分局部放大图,其中,箭头所指方向为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H;
[0042]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本体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所指方向为本体部的长度方向;
[0043]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板结构示意图。
[0044]附图标记:
[0045]1-电池盖;2-中框;3-电池;4-柔性电路板;41-第一部分;42-第二部分;421-弯折部;421a-第一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盖(1)、膜片(7)、柔性电路板(4)、电池(3)和主板(5),所述膜片(7)设置于所述电池盖(1),所述电池(3)和所述主板(5)并排设置,其中,所述电池(3)位于所述膜片(7)的投影与所述主板(5)位于所述膜片(7)的投影不重叠;沿所述柔性电路板(4)的延伸方向L,所述柔性电路板(4)包括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所述第一部分(41)位于所述膜片(7)和所述电池(3)之间,所述第二部分(42)位于所述膜片(7)和所述主板(5)之间,所述膜片(7)到所述主板(5)的距离大于所述膜片(7)到所述电池(3)的距离;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支撑部件(6),所述支撑部件(6)设置于所述主板(5),所述第二部分(42)位于所述支撑部件(6)和所述膜片(7)之间;所述第二部分(42)包括弯折部(421),沿所述柔性电路板(4)的延伸方向L,至少部分所述支撑部件(6)位于所述电池(3)和所述弯折部(421)之间,所述支撑部件(6)用于支撑所述第二部分(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7)到所述支撑部件(6)的距离大于所述膜片(7)到所述电池(3)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6)到所述第二部分(42)的距离小于等于1mm;或者,所述支撑部件(6)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42)接触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6)包括本体部(61),所述本体部(61)能够受压变形;沿厚度方向H,所述本体部(61)至少部分置于所述弯折部(421)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4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珺刘振威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