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电梯通风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8813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家用电梯通风顶,包括位于仓体顶部的通风顶,所述通风顶包括外护壳体,所述外护壳体的内侧安装有导风管,所述导风管的两端连接至外护壳体的外侧壁上,所述外护壳体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与其对应的集风孔,所述导风管的内侧安装有送风风扇,所述导风管中部的底面安装有导管,所述导管的内侧安装有通过电机驱动的风扇,所述风扇通过与固定杆与导管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了导风管,利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规格的变化,使得其内部的空气利用空气流动过程中体积和自身密度的变化,降低空气的温度,进而实现降低仓体内侧温度的效果,利用内外侧风速不同形成的压强差,使得风呈锥形扩散,以达到大面积覆盖的效果。以达到大面积覆盖的效果。以达到大面积覆盖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家用电梯通风顶


[0001]本技术属于电梯
,具体涉及一种家用电梯通风顶。

技术介绍

[0002]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
°
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
°
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按速度可分低速电梯(4米/秒以下)、快速电梯4~12米/秒)和高速电梯(12米/秒以上)。19世纪中期开始出现液压电梯,至今仍在低层建筑物上应用。1852年,美国的E.G.奥蒂斯研制出钢丝绳提升的安全升降机。80年代,驱动装置有进一步改进,如电动机通过蜗杆传动带动缠绕卷筒、采用平衡重等。19世纪末,采用了摩擦轮传动,大大增加电梯的提升高度。
[0003]现有的家用电梯通风顶,由于采用常规的通风机构,往往需要多个风扇才能对仓体内侧实现均匀的通风,因此使用成本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家用电梯通风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用电梯通风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家用电梯通风顶,包括位于仓体顶部的通风顶,所述通风顶包括外护壳体,所述外护壳体的内侧安装有导风管,所述导风管的两端连接至外护壳体的外侧壁上,所述外护壳体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与其对应的集风孔,所述导风管的内侧安装有送风风扇,所述导风管中部的底面安装有导管,所述导管的内侧安装有通过电机驱动的风扇,所述风扇通过与固定杆与导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风扇由外圈扇叶和内圈扇叶组成,且所述导风管的内侧靠近中部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导风管的内侧位于敞口端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一通孔的宽和高均大于第二通孔的宽和高。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均为中空的棱柱形,且所述送风风扇安装在第二通孔的内侧。
[0007]进一步地,所述导管的呈中空的圆台状,所述导管的底部安装有防护网,所述导管内径较大的一端朝向下方。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的敞口端处安装有第一过滤网。
[0009]进一步地,所述内圈扇叶的数量小于外圈扇叶的数量。
[0010]进一步地,所述内圈扇叶的数量为五个,所述外圈扇叶的数量为十一个。
[0011]进一步地,所述仓体的敞口处安装有仓门。
[00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通过设置了导风管,利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规格的变化,使得其内部的空气利
用空气流动过程中体积和自身密度的变化,降低空气的温度,进而实现降低仓体内侧温度的效果,且采用由外圈扇叶、内圈扇叶组成的风扇向仓体的内侧送风,利用内外侧风速不同形成的压强差,使得风呈锥形扩散,以达到大面积覆盖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外护壳体的剖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风扇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通风顶;2、外护壳体;3、集风孔;4、仓体;5、仓门;6、第一过滤网;7、第一通孔;8、第二通孔;9、送风风扇;10、电机;11、固定杆;12、风扇;13、防护网;14、导管;15、外圈扇叶;16、内圈扇叶;17、导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参照图1

图3,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家用电梯通风顶,包括位于仓体4顶部的通风顶1,通风顶1包括外护壳体2,外护壳体2的内侧安装有导风管17,导风管17的两端连接至外护壳体2的外侧壁上,外护壳体2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与其对应的集风孔3,导风管17的内侧安装有送风风扇9,导风管17中部的底面安装有导管14,导管14的内侧安装有通过电机10驱动的风扇12,风扇12通过与固定杆11与导管14的内壁固定连接,风扇12由外圈扇叶15和内圈扇叶16组成,且导风管17的内侧靠近中部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8,导风管17的内侧位于敞口端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通孔7,第一通孔7与第二通孔8相连通,第一通孔7的宽和高均大于第二通孔8的宽和高,当送风风扇9运行时,通过送风风扇9可向导管14的内侧送风,且由于空气经过第一通孔7到第二通孔8的内侧,其空间变小,利用空气流动过程中体积和自身密度的变化,降低空气的温度,进而实现降低仓体4内侧温度的效果。
[0022]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第一通孔7与第二通孔8均为中空的棱柱形,且送风风扇9安装在第二通孔8的内侧。
[0023]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导管14的呈中空的圆台状,导管14的底部安装有防护网13,导管14内径较大的一端朝向下方。
[0024]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第一通孔7的敞口端处安装有第一过滤网6。
[0025]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内圈扇叶16的数量小于外圈扇叶15的数量。
[0026]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内圈扇叶16的数量为五个,外圈扇叶15的数量为十一个。
[0027]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仓体4的敞口处安装有仓门5。
[002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送风风扇9运行时,通过送风风扇9可向导管14的内侧送风,且由于空气经过第一通孔7到第二通孔8的内侧,其空间变小,利用空气流动过程中体积和自身密度的变化,降低空气的温度,进而实现降低仓体4内侧温度的效果,且采用由外圈扇叶15、内圈扇叶16组成的风扇12向仓体4的内侧送风,同样的转速下,扇叶的个数与风速成正比,外侧风速大于内圈的风速,利用内外侧风速不同形成的压强差,使得风呈锥形扩散,以达到大面积覆盖的效果。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用电梯通风顶,包括位于仓体(4)顶部的通风顶(1),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顶(1)包括外护壳体(2),所述外护壳体(2)的内侧安装有导风管(17),所述导风管(17)的两端连接至外护壳体(2)的外侧壁上,所述外护壳体(2)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与其对应的集风孔(3),所述导风管(17)的内侧安装有送风风扇(9),所述导风管(17)中部的底面安装有导管(14),所述导管(14)的内侧安装有通过电机(10)驱动的风扇(12),所述风扇(12)通过与固定杆(11)与导管(14)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风扇(12)由外圈扇叶(15)和内圈扇叶(16)组成,且所述导风管(17)的内侧靠近中部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8),所述导风管(17)的内侧位于敞口端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通孔(7),所述第一通孔(7)与第二通孔(8)相连通,所述第一通孔(7)的宽和高均大于第二通孔(8)的宽和高。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维清潘旭钦
申请(专利权)人:瑞姆沃苏州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