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反坡开挖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18290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反坡开挖排水系统,包括:浆水分离式排水井、泥浆收集筒、排浆系统和排水系统;所述浆水分离式排水井包括排水井壁、进水板、泥水分离隔板、排水井底板、储浆装置和储水装置;所述泥浆收集筒包括筒顶、筒身、筒底和泥浆收集装置;所述排浆系统包括排浆管、排浆泵和泥浆压力传感器;所述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排水泵和泥水压力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浆水分离式排水井的使用,能将收集到的隧道开挖面的地下水进行泥水分离处理,并将水和泥浆分开进行储存,与普通的排水井相比,具有排水和清淤两者兼顾的特点。特点。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反坡开挖排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隧道反坡开挖排水系统,属于隧道开挖排水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隧道反坡开挖作为隧道工程中主要的一种开挖形式,应用非常广泛。在地质水文复杂的隧道反坡施工中,若不能将开挖面的地下水及时排出,就会造成地下水在开挖面的大量聚集,从而对隧道开挖与支护的施工带来干扰,甚至会造成隧道塌方的危险,因此,为了保证隧道的正常使用和安全,隧道反坡开挖必须及时排走隧道开挖面汇集的地下水。隧道反坡排水问题是隧道施工中比较普遍的问题之一,在反坡开挖施工中由于隧道的坡度是朝向开挖面,就会出现地下水向开挖面大量汇集的现象,对隧道反坡开挖面有必要进行排水处理,从而保证隧道结构安全。因此,现有隧道反坡开挖排水技术就变得尤为关键。现有隧道反坡开挖排水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存在施工比较麻烦,操作不便,容易造成排水不及时的现象。
[0003]目前,针对现有隧道反坡开挖排水技术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开展一种隧道反坡开挖排水系统的开发,以保证隧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隧道反坡开挖排水系统,用以解决隧道反坡开挖时的排水问题。
[0005]这种隧道反坡开挖排水系统,包括:浆水分离式排水井、泥浆收集筒、排浆系统和排水系统;
[0006]所述浆水分离式排水井包括排水井壁、进水板、泥水分离隔板、排水井底板、储浆装置和储水装置;排水井壁顶部设有进水板,排水井壁底部设有排水井底板,排水井壁中部设有泥水分离隔板;排水井壁、进水板与泥水分离隔板围合而成的空间为储浆装置,排水井壁、泥水分离隔板与排水井底板围合而成的空间为储水装置;所述储浆装置包括储浆区和排浆板,排浆板设于排水井壁上;所述储水装置包括储水区、进水口和排水口,进水口设于排水井底板底部,排水口设于排水井壁侧壁底部;
[0007]所述泥浆收集筒包括筒顶、筒身、筒底和泥浆收集装置;筒身上部设有筒顶,筒身下部设有筒底,筒顶、筒身和筒底围合而成的空间为泥浆收集装置;所述泥浆收集装置包括泥浆收集池、排浆压力传感器、进浆口和排浆口,排浆压力传感器设于排浆板上朝向浆水分离式排水井的一侧,进浆口设于筒身侧壁底部,排浆口设于筒底底部;
[0008]所述排浆系统包括排浆管、排浆泵和泥浆压力传感器;排浆系统首尾两端分别连接泥浆收集筒的排浆口和上一级泥浆收集筒的进浆口;排浆管上设有排浆泵,排浆管首端设有泥浆压力传感器;
[0009]所述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排水泵和泥水压力传感器;排水系统首尾两端分别连接浆水分离式排水井的排水口和上一级浆水分离式排水井的进水口;排水管上设有排水
泵,排水管首端设有泥水压力传感器。
[0010]作为优选:所述浆水分离式排水井为圆筒形结构。
[0011]作为优选:所述进水板由进水板体和横沟构成,进水板体上分布有横沟。
[0012]作为优选:所述泥水分离隔板由泥水分离板体和透水孔构成,泥水分离板体上分布有透水孔。
[0013]作为优选:所述储浆装置为排水井壁、进水板与泥水分离隔板围成的上层空间。
[0014]作为优选:所述储水装置为排水井壁、排水井底板与泥水分离隔板围成的下层空间。
[0015]作为优选:所述泥浆收集筒为圆筒结构。
[0016]作为优选:所述进浆口和排浆口均为圆管结构。
[0017]作为优选:所述排浆泵结构为大于排浆管直径的圆柱体结构,设置于排浆管的中部。
[0018]作为优选:所述排水泵结构为大于排水管直径的圆柱体结构,设置于排水管的中部。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本技术浆水分离式排水井的使用,能将收集到的隧道开挖面的地下水进行泥水分离处理,并将水和泥浆分开进行储存,与普通的排水井相比,具有排水和清淤两者兼顾的特点。
[0021]2.本技术排浆系统的使用,使排水井能够完成自动排浆,整个过程无需人工进行操作,收集的泥浆达到一定量时能够自动向上逐级排出至隧道外,具有操作简单、快速便捷的特点。
[0022]3.本技术排水系统的使用,使排水井能够完成自动排水,整个过程无需人工进行操作,收集的地下水达到一定量时能够自动向上逐级排出至隧道外,具有操作简单、快速便捷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隧道反坡开挖排水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浆水分离式排水井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泥浆收集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技术排浆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技术排水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1浆水分离式排水井,11排水井壁,12进水板,121进水板体,122横沟,13泥水分离隔板,131泥水分离板体,132透水孔,14排水井底板,15储浆装置,151储浆区,152排浆板,16储水装置,161储水区,162进水口,163排水口;2泥浆收集筒,21筒顶,22筒身,23筒底,24泥浆收集装置,241泥浆收集池,242排浆压力传感器,243进浆口,244排浆口;3排浆系统,31排浆管,32排浆泵,33泥浆压力传感器;4排水系统,41排水管,42排水泵,43泥水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下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0030]实施例一
[0031]如图1所示,所述隧道反坡开挖排水系统,包括:浆水分离式排水井1、泥浆收集筒2、排浆系统3和排水系统4。
[0032]如图2所示,所述浆水分离式排水井1,用于收集隧道开挖面的地下水,并将地下水中的水和泥浆进行分离,包括排水井壁11、进水板12、泥水分离隔板13、排水井底板14、储浆装置15和储水装置16;排水井壁11能将浆水分离式排水井1与周围土体隔离,侧壁上开有一个长方形孔洞,用来安放排浆板152,从而完成地下水的收集与储存;排水井壁11顶部设有进水板12,进水板12为薄钢板,能够保证隧道开挖面的地下水流入浆水分离式排水井内,也可防止施工人员等落入浆水分离式排水井内;排水井壁11底部设有排水井底板14,排水井底板14为薄钢板,在生产时排水井底板14就与排水井壁11焊接在一起,可用来汇集流入浆水分离式排水井1下层的水;排水井壁11中部设有泥水分离隔板13,泥水分离隔板13为薄钢板,能够保证水通过泥水分离隔板13,泥浆却不能通过,汇集流入浆水分离式排水井上层的泥浆,从而将泥浆和水分离;排水井壁11、进水板12与泥水分离隔板13围合而成的空间为储浆装置15,排水井壁11、泥水分离隔板13与排水井底板14围合而成的空间为储水装置16;所述储浆装置15,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反坡开挖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浆水分离式排水井(1)、泥浆收集筒(2)、排浆系统(3)和排水系统(4);所述浆水分离式排水井(1)包括排水井壁(11)、进水板(12)、泥水分离隔板(13)、排水井底板(14)、储浆装置(15)和储水装置(16);排水井壁(11)顶部设有进水板(12),排水井壁(11)底部设有排水井底板(14),排水井壁(11)中部设有泥水分离隔板(13);排水井壁(11)、进水板(12)与泥水分离隔板(13)围合而成的空间为储浆装置(15),排水井壁(11)、泥水分离隔板(13)与排水井底板(14)围合而成的空间为储水装置(16);所述储浆装置(15)包括储浆区(151)和排浆板(152),排浆板(152)设于排水井壁(11)上;所述储水装置(16)包括储水区(161)、进水口(162)和排水口(163),进水口(162)设于排水井底板(14)底部,排水口(163)设于排水井壁(11)侧壁底部;所述泥浆收集筒(2)包括筒顶(21)、筒身(22)、筒底(23)和泥浆收集装置(24);筒身(22)上部设有筒顶(21),筒身(22)下部设有筒底(23),筒顶(21)、筒身(22)和筒底(23)围合而成的空间为泥浆收集装置(24);所述泥浆收集装置(24)包括泥浆收集池(241)、排浆压力传感器(242)、进浆口(243)和排浆口(244),排浆压力传感器(242)设于排浆板(152)上朝向浆水分离式排水井(1)的一侧,进浆口(243)设于筒身(22)侧壁底部,排浆口(244)设于筒底(23)底部;所述排浆系统(3)包括排浆管(31)、排浆泵(32)和泥浆压力传感器(33);排浆系统(3)首尾两端分别连接泥浆收集筒(2)的排浆口(244)和上一级泥浆收集筒(2)的进浆口(243);排浆管(31)上设有排浆泵(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庆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