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粒塔全污染强制循环式治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18257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造粒塔全污染强制循环式治理系统,其包括过滤区A、尿素喷淋成型区B和尿素成品收集区C,过滤区A用于过滤带物料粉末及净化含杂质气体,尿素喷淋成型区B设置在过滤区A下面且用于喷洒尿素液滴,尿素成品收集区C设置尿素喷淋成型区B下面且用于收集凝聚成颗粒状的尿素颗粒;在过滤区A顶部设置有第二百叶窗(13);在造粒塔的底部侧面设置引风机(8);在引风机(8)出口处沿造粒塔塔壁切向设置引风管(9)。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造粒塔全污染强制循环式治理系统彻底解决了目前干法流程粉尘捕集存在的污染问题,同时降低NH3的排放浓度和总量,满足当下和未来的环保法规要求。满足当下和未来的环保法规要求。满足当下和未来的环保法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造粒塔全污染强制循环式治理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环保
,涉及一种造粒塔全污染强制循环式治理系统,可广泛应用于高塔尿素造粒及复合肥造粒工艺尾气环保治理。

技术介绍

[0002]在我国生产尿素及复合肥造粒工艺大多采用高塔造粒工艺,在生产过程中受气候条件、高塔结构、喷头磨损和缺陷及熔融物中夹带氨影响,在塔体顶部排气口产生一定量的原料粉尘和氨逃逸,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造成原料浪费。据统计全国各规格的尿素高塔生产装置高达数百套,因生产量大,单体烟气排放量通常均在数拾及百万立方米/小时,造成数万吨尿素及复合肥粉末及氨逃逸,严重影响环境质量。
[0003]例如,中国专利申请第CN202020302703.0号公开了一种造粒塔尾气除尘装置,其涉及一种造粒塔尾气除尘装置。包括壳体、冲水系统、电晕电极、沉淀电极与灰斗,所述壳体顶部设有开口且与造粒塔尾气管道连通,所述壳体四周开设有清洁空气出口,所述电晕电极通过支撑装置固定在壳体内部,对含尘空气进行电离,所述沉淀电极与电晕电极对应设置且固定在壳体的内部,所述冲水系统包括水管与喷头,所述喷头固定在壳体的内部靠近沉淀电极,所述水管一端连接至喷头,另一端连接至外界水管线,所述灰斗与壳体底部连接,收集灰尘。
[0004]近年来针对高塔尿素造粒工艺的环保改造在不间断进行中取得了一定成果,排放物总量有所下降,主要治理手段有干湿两种,但从目前和未来环保趋势来看,目前“烟气拖尾”治理方法及装置均存在一定亟待改进的功能性缺陷。主要问题如下:
[0005](一)湿法除尘工艺存在的环保问题
[0006]特别是在气温0~15℃的大气扩散不利的环境条件下,存在目视可见的“拖尾”烟气;
[0007]因为尿素及复合肥中逸出粉尘细小且大多溶于水,随热烟气上升且与液态水中混有的一定量粉尘和NH3形成气溶胶,造成烟气明显“拖尾”经久不散;
[0008]湿法治理工艺通常采用水喷淋工艺,受高塔结构限制(存载、抗震、防风)而无法采用长流程喷淋,气、液、固三相本身难以取得良好的混合效果,导致污染物捕集率不高,并且目前针对湿法除尘的测试方法与环保指标存在明显偏离,造成主要污染物明显不达标,严重影响当地的环境质量。
[0009](二)目前的高塔干法除尘工艺存在的问题是对NH3的捕集效果差。
[0010]尿素高塔干法除尘工艺主要采用高效过滤原理,虽然烟气中粉末捕集率高,排放浓度通常可以达到5mg/Nm3及以下,粉尘排放完全满足要求;以及干法工艺四季不受气候影响,无可见烟气拖尾;但是目前的干法工艺采用的是过滤机理,对NH3的捕集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11]基于现实和生产实践的需要,本申请人研发了一种造粒塔全污染强制循环式治理
系统,其适用于高塔尿素造粒及复合肥造粒工艺尾气环保治理,实现了一体化解决粉尘、氨氮和烟气“拖尾”的环保目标,并实现了废水循环利用。
[0012]依据本技术专利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造粒塔全污染强制循环式治理系统,其包括过滤区A、尿素喷淋成型区B和尿素成品收集区C,过滤区A用于过滤物料粉末及净化含杂质气体,尿素喷淋成型区B设置在过滤区A与尿素成品收集区C之间且在过滤区A下面且用于喷洒尿素液滴,尿素成品收集区C设置尿素喷淋成型区B下面且用于收集凝聚成颗粒状的尿素颗粒;其中,尿素喷淋成型区B包括塔体、第一百叶窗、尿素液态喷淋机构、喷洒机构和存料盘,在桶状塔体上部设置过滤区A,在塔体上部及过滤区A下部设置有第一百叶窗;在塔体与第一百叶窗之间设置有喷洒机构;过滤区A包括用于过滤带物料粉末的过滤组件,在过滤区A顶部设置有第二百叶窗。
[0013]进一步地,喷洒机构的喷头设置于第一百叶窗下部且位于喷管下端,喷管经由环形走道的孔洞深入塔内;在第一百叶窗下方设置存料盘,与存料盘相连通的尿素液态喷淋机构将热态液态尿素向下方喷洒成液滴。在造粒塔的底部侧面设置引风机;在引风机出口处沿造粒塔塔壁切向设置引风管。
[0014]优选地,尿素成品收集区C进一步包括承料盘、输送带和刮料机,承料盘接收凝聚成颗粒的尿素颗粒,刮料机的旋转面与承料盘相适应,刮料机的旋转面将洒落在承料盘上的尿素颗粒推向承料盘的中心漏孔处;输送带设置在承料盘的中心漏孔的下方,承料盘集聚的尿素颗粒自中心漏孔泄漏到输送带上,通过输送带输运到仓库储存;引风机和引风管协同作用将外界气体强行送入造粒塔塔体内。
[0015]优选地,在造粒塔塔底设置封闭隔板,维持引风机形成的微正压。
[0016]更优选地,喷洒机构连接设计为环状结构,通过环形管路输运液体;喷洒机构设置连接在管路的不同部位,成组排列设置从环形管道凸露出的喷洒机构喷管,形成雾化液喷洒接口。
[0017]优选地,环绕造粒塔底部依据现场生产的需要布置多个引风机,或者喷洒机构根据生产需要喷出的细小稀酸滴。
[0018]进一步地,依据塔体内的气流流速及尿素造粒温度控制的需要,联机调整或分别调整引风机的功率和第二百叶窗的引风量。
[0019]优选地,喷头设置有清堵回路装置。在烟道混合路径中设置有气流均布器。引风机和第二百叶窗与第一百叶窗进行联动,根据引风量和尾气处理量来控制第一百叶窗的开合程度。
[0020]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本技术的造粒塔全污染强制循环式治理系统彻底解决了目前干法流程粉尘捕集存在的污染问题,解决了对NH3的捕集效果差的技术问题,同时降低NH3的排放浓度和总量,满足当下和未来的环保法规要求,彻底实现了以下环保指标达标:无可视烟气拖尾及气溶胶排放、粉尘排放达标、NH3排放达标。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依据本技术的造粒塔全污染强制循环式治理系统的塔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中喷洒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0023]附图中的标记如下:塔体1、第一百叶窗2、尿素液态喷淋机构3、封闭隔板4、承料盘
5、输送带6、刮料机7、引风机8、引风管9、喷洒机构10、存料盘11、过滤组件12、第二百叶窗13、管路14、过滤区A、尿素喷淋成型区B、尿素成品收集区C。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专利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专利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专利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专利保护的范围。
[0025]本技术提供一种造粒塔全污染强制循环式治理系统,其包括过滤区A、尿素喷淋成型区B和尿素成品收集区C,过滤区A用于过滤物料粉末及净化含杂质气体,尿素喷淋成型区B设置在过滤区A下面且用于喷洒尿素液滴,尿素成品收集区C设置尿素喷淋成型区B下面且用于收集凝聚成颗粒状的尿素颗粒。
[0026]如图1所示的造粒塔全污染强制循环式治理系统的塔体结构,过滤区A包括过滤组件12,在过滤区A顶部(也就是造粒塔塔顶)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造粒塔全污染强制循环式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过滤区A、尿素喷淋成型区B和尿素成品收集区C,过滤区A用于过滤物料粉末及净化含杂质气体,尿素喷淋成型区B设置在过滤区A与尿素成品收集区C之间且在过滤区A下面且用于喷洒尿素液滴,尿素成品收集区C设置尿素喷淋成型区B下面且用于收集凝聚成颗粒状的尿素颗粒;其中,尿素喷淋成型区B包括塔体(1)、第一百叶窗(2)、尿素液态喷淋机构(3)、喷洒机构(10)和存料盘(11),在桶状塔体(1)上部设置过滤区A,在塔体(1)上部及过滤区A下部设置有第一百叶窗(2);在塔体(1)与第一百叶窗(2)之间设置有喷洒机构(10);过滤区A包括用于过滤带物料粉末的过滤组件(12),在过滤区A顶部设置有第二百叶窗(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粒塔全污染强制循环式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喷洒机构(10)的喷头设置于第一百叶窗(2)下部且位于喷管下端,喷管经由环形走道的孔洞深入塔内;或者\和在第一百叶窗(2)下方设置存料盘(11),与存料盘(11)相连通的尿素液态喷淋机构(3)将热态液态尿素向下方喷洒成液滴;或者\和在造粒塔的底部侧面设置引风机(8),在引风机(8)出口处沿造粒塔塔壁切向设置引风管(9)。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之任一所述的造粒塔全污染强制循环式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尿素成品收集区C包括承料盘(5)、输送带(6)和刮料机(7),承料盘(5)接收凝聚成颗粒的尿素颗粒,刮料机(7)的旋转面与承料盘(5)相适应,刮料机(7)的旋转面将洒落在承料盘(5)上的尿素颗粒推向承料盘(5)的中心漏孔处;输送带(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境业环保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