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装吊顶区内机电管线的三维数据采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180257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精装吊顶区内机电管线的三维数据采集方法,在吊顶区的每个检修口依次进行三维数据采集,单个检修口的三维数据采集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打开检修口,扫描仪器设置于检修口的下方,扫描仪器在检修口下方的第一采集点进行三维数据采集;步骤S2:调高扫描仪器至第二采集点进行三维数据采集,第二采集点位于检修口的入口处;步骤S3:继续调高扫描仪器至第三采集点进行三维数据采集,第三采集点位于检修口的上方;步骤S4:下降扫描仪器,关闭检修口,单个检修口采集完毕。检修口处设置三个采集点进行数据采集,无需人员爬入吊顶区内,减少劳动强度和对于作业人员的数量要求,提高了采集效率,避免对精装吊顶产生破坏。避免对精装吊顶产生破坏。避免对精装吊顶产生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装吊顶区内机电管线的三维数据采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三维数据采集
,具体涉及一种精装吊顶区内机电管线的三维数据采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已投入使用的建筑或者已完成吊顶区施工的在建建筑,由于需要进行改造、维修、系统升级、建设运维系统等,需要对已经隐蔽部分的管线进行三维激光扫描形成全方位、立体、真实的数据模型。目前主要采用人工在吊顶内利用手持移动扫描仪或固定测站扫描仪进行扫描的方式,该方式的缺点是:1、吊顶内空间有限,人工在吊顶内移动或搬运扫描设备攀爬移动困难,采集效率低,且部分检修口进去无移动空间,人工进入吊顶攀爬作业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破环精装吊顶;2、吊顶区内管线密集,视角狭小,常规扫描作业即仅在顶板上放置一个点位不能完整记录到吊顶内整体管线情况;3、采用人工爬吊顶移动扫描仪进行数据采集的方法,很难保证扫描仪放置平稳。
[0003]综上所述,急需一种精装吊顶区内机电管线的三维数据采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装吊顶区内机电管线的三维数据采集方法,旨在解决现有采用人工进入吊顶区内采集数据存在的弊端,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精装吊顶区内机电管线的三维数据采集方法,在吊顶区的每个检修口依次进行三维数据采集,单个检修口的三维数据采集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打开检修口,扫描仪器设置于检修口的下方,扫描仪器在检修口下方的第一采集点进行三维数据采集;步骤S2:调高扫描仪器至第二采集点进行三维数据采集,第二采集点位于检修口的入口处;步骤S3:继续调高扫描仪器至第三采集点进行三维数据采集,第三采集点位于检修口的上方;步骤S4:下降扫描仪器,关闭检修口,单个检修口采集完毕。
[0005]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两个相邻检修口之间的距离要求不大于15m。
[0006]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采集点距吊顶天花板下表面的距离为0.5

1.5m。
[0007]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采集点采集吊顶天花板下方的三维数据,第一采集点采集的三维数据包括点云数据和照片。
[0008]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第一采集点的三维数据用于与同一检修口第二采集点的
三维数据以及相邻检修口第一采集点的三维数据进行拼接。
[0009]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二采集点采集吊顶天花板上方和下方的三维数据,第二采集点采集的三维数据包括点云数据。
[0010]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第二采集点的三维数据用于与同一检修口第一采集点及第三采集点的三维数据进行拼接。
[0011]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三采集点采集吊顶区内的三维数据,第三采集点采集的三维数据包括点云数据。
[0012]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三采集点的三维数据用于与同一检修口第二采集点的三维数据以及相邻检修口第三采集点的三维数据进行拼接。
[0013]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同一检修口的第一采集点、第二采集点和第三采集点位于同一条竖线上;所述第三采集点与吊顶区内顶部的结构梁底部平齐。
[0014]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单个检修口处设置三个采集点进行数据采集,无需人员爬入吊顶区内进行扫描采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弊端,减少劳动强度以及对于作业人员的数量要求,提高了采集效率,避免发生安全事故,避免对精装吊顶产生破坏。
[0015]在单个检修口设置三个采集点进行数据采集,保证数据采集质量,后期点云拼接精度高、整体点云模型效果良好。本专利技术的采集方法仅仅要求相邻检修口间的距离不大于15m,目前检修口的设置均能满足扫描要求,适用性广。
[0016]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采集方法的示意图;其中,1、第一采集点,2、第二采集点,3、第三采集点,4、支架,5、扫描仪器,6、结构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并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1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0]实施例1:参见图1,一种精装吊顶区内机电管线的三维数据采集方法,在吊顶区的每个检修口依次进行三维数据采集,各检修口采集完三维数据后进行绑定拼接得到吊顶区内完整的三维数据,采用本实施例的采集方法要求两个相邻检修口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5m,大于该距
离则拼接效果不佳。
[0021]在单个检修口处需要对第一采集点1、第二采集点2和第三采集点3进行数据采集,优选的,同一检修口的第一采集点1、第二采集点2和第三采集点3位于同一条竖线上,具体地,单个检修口的三维数据采集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打开检修口,扫描仪器设置于检修口的下方,扫描仪器在检修口下方的第一采集点1进行三维数据采集;优选的,所述第一采集点1距吊顶天花板下表面的距离为0.5

1.5m。
[0022]所述第一采集点1采集吊顶天花板下方的三维数据,第一采集点1采集的三维数据包括点云数据和照片。其中,第一采集点1的三维数据用于与同一检修口第二采集点2的三维数据以及相邻检修口第一采集点1的三维数据进行拼接。
[0023]步骤S2:调高扫描仪器至第二采集点2进行三维数据采集,第二采集点2位于检修口的入口处;所述第二采集点2采集吊顶天花板上方和下方的三维数据,第二采集点2采集的三维数据包括点云数据,由于第二采集点2处的光线不佳,因此在第二采集点2处可以不采集照片。其中,第二采集点2的三维数据用于与同一检修口第一采集点1及第三采集点3的三维数据进行拼接。
[0024]步骤S3:继续调高扫描仪器至第三采集点3进行三维数据采集,第三采集点3位于检修口的上方;所述第三采集点3采集吊顶区内的三维数据(即图1中的闷顶区),第三采集点3采集的三维数据包括点云数据,由于第三采集点3处的光线不佳,因此在第三采集点3处可以不采集照片。优选的,所述第三采集点3与吊顶区内顶部的结构梁6底部平齐,争取最大扫描视角。
[0025]其中,所述第三采集点3的三维数据用于与同一检修口第二采集点2的三维数据以及相邻检修口第三采集点3的三维数据进行拼接。
[0026]步骤S4:下降扫描仪器,关闭检修口,单个检修口采集完毕;重复步骤S1

S4完成所有的检修口的三维数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装吊顶区内机电管线的三维数据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吊顶区的每个检修口依次进行三维数据采集,单个检修口的三维数据采集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打开检修口,扫描仪器设置于检修口的下方,扫描仪器在检修口下方的第一采集点进行三维数据采集;步骤S2:调高扫描仪器至第二采集点进行三维数据采集,第二采集点位于检修口的入口处;步骤S3:继续调高扫描仪器至第三采集点进行三维数据采集,第三采集点位于检修口的上方;步骤S4:下降扫描仪器,关闭检修口,单个检修口采集完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装吊顶区内机电管线的三维数据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检修口之间的距离要求不大于15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装吊顶区内机电管线的三维数据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采集点距吊顶天花板下表面的距离为0.5

1.5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装吊顶区内机电管线的三维数据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采集点采集吊顶天花板下方的三维数据,第一采集点采集的三维数据包括点云数据和照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精装吊顶区内机电管线的三维数据采集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帅易咸辉屈波孙孝宇彭宗来熊威王李仁曹涛高军曾涛杨壹文刘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五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