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希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环保型太阳能建筑屋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7114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环保型太阳能建筑屋顶,包括屋顶本体,所述屋顶本体的外部上端面固定安装有围栏,且屋顶本体的右部上端面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承接杆,并且第一承接杆的上端左侧固定安装有具有支撑功能的第一承接架,所述第一承接杆的内侧等间距设置有固定安装在屋顶本体上端面的第二承接杆;第二承接架,其固定连接在第二承接杆的上端左侧并起到支撑效果。该多功能环保型太阳能建筑屋顶,便于根据太阳位置对光伏板的角度进行调节,使光伏板能够最大化的利用太阳光线,增加了功能性,并且具有对光伏板进行散热的机构,能够对光伏板进行冷却,提高工作效率,冷却水可以循环利用,节能环保。节能环保。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环保型太阳能建筑屋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建筑相关
,具体为一种多功能环保型太阳能建筑屋顶。

技术介绍

[0002]太阳能是一种绿色环保、廉价易得的资源,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其中包括有太阳能建筑屋顶,通过在屋顶利用太阳能发电来为建筑提高更多的电源,但目前的太阳能建筑屋顶仍有许多不足。
[0003]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7327087A,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环保型屋顶,属于绿色环保装置领域,所述采光装置安装在屋顶角落处,所述太阳能发电系统设置在屋顶中间区域光线最好的地方,所述雨水收集器设置在屋顶右侧区域,所述隔离网设置在雨水收集器上方,所述雨水收集器与雨水储存池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管道中间部分设置有过滤网,所述雨水储存池与光伏水泵通过管道相连接。大大节约了生产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采光装置使得屋内的光线更加明亮,人们生活更加舒适。整体装置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可以循环节约资源消耗,符合当今社会绿色环保生活的原则。
[0004]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12026877U,公开了一种环保的建筑屋顶结构,属于建筑设计
,包括屋顶,所述屋顶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根阻层、排水层、过滤层、蓄水层和基质层,所述排水层与过滤层之间设置有排水管道,所述蓄水层内设置有主水管,所述屋顶上固定设置有水泵和水箱,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主水管连通,所述水泵的输入端与水箱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水管直接设置在蓄水层内,通过设置在屋顶上的水泵,将水箱内的水通过主水管随时补充到蓄水层内,可以减轻蓄水层的厚度,降低蓄水层的重量,继而减轻整个建筑屋顶结构的重量,保护了屋顶的同时又可以随时对植被进行补水。
[0005]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本专利技术难以根据太阳位置对光伏板的角度进行调节,不便于光伏板最大化的利用太阳光线,功能性低,并且难以对光伏板进行散热,不便于对光伏板进行冷却,降低了工作效率,不便于对冷却水循环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提供一种多功能环保型太阳能建筑屋顶,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环保型太阳能建筑屋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难以根据太阳位置对光伏板的角度进行调节,不便于光伏板最大化的利用太阳光线,功能性低,并且难以对光伏板进行散热,不便于对光伏板进行冷却,降低了工作效率,不便于对冷却水循环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环保型太阳能建筑屋顶,包括:屋顶本体,所述屋顶本体的外部上端面固定安装有围栏,且屋顶本体的右部上端面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承接杆,并且第一承接杆的上端左侧固定安装有具有支撑功能的第一承接架,所述第一承接杆的内侧等间距设置有固定安装在屋顶本体上端面的第二承接杆;
第二承接架,其固定连接在第二承接杆的上端左侧并起到支撑效果,所述第二承接架的上侧内部连接有调节块,且调节块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导热块,所述导热块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光伏板本体,且光伏板本体的外部固定安装有活动杆;活动轮,其连接在活动杆的外端外部,所述光伏板本体的单体之间固定安装有起到连接作用的横杆,所述调节块的右侧内部贯穿连接有调节杆,所述第一承接架的外侧设置固定安装在屋顶本体上端面的第三承接杆;第三承接架,其固定连接在第三承接杆的上端并起到支撑作用,所述调节杆的外端固定安装有调节盘,且调节盘的外部固定安装有承接块,所述调节盘的下端设置有调节机构;排液管,其贯穿连接在导热块的左端下侧并起到排液作用,所述导热块的右端上侧贯穿连接有导液管,且导液管的下端连通有进液管,所述第一承接杆的右侧设置有放置在屋顶本体上端面的水箱,且水箱的左侧连接有水泵,并且水箱的上侧内部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水泵的上端连接有衔接管,且衔接管的左端设置有四通管,并且四通管与进液管的单体相连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承接杆、第二承接杆和第三承接杆能够分别对第一承接架、第二承接架和第三承接架进行稳定的支撑,通过调节块便于对导热块进行支撑调节,通过横杆便于对光伏板本体的单体进行连接,使光伏板本体的单体能够同步运动,通过排液管便于将使用后的冷却液通入屋内进行利用,使水泵能够将水箱内的冷却液通过衔接管输送到四通管内,再通过四通管将冷却液分别输送进进液管的单体内,便于后续冷却。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承接架在调节块上构成卡合式滑动结构,且第二承接架的纵截面形状呈弧形设置并起到支撑导向的作用,并且调节块在调节杆上等间距设置并起到同步运动的作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调节块能够在第二承接架上进行滑动,使得第二承接架能够对调节块进行支撑导向,提高调节块滑动的稳定性,通过调节杆能够带动调节块的单体同步运动,便于对导热块进行同步调节。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动杆和活动轮均在第一承接架内构成卡合式滑动结构,且活动杆与活动轮采用转动的方式相连接并起到提高滑动流畅性的作用,并且第一承接架的纵截面形状呈弧形设置并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活动杆和活动轮能够跟随导热块的运动在第一承接架内进行滑动,从而提高导热块运动的稳定性,使得活动轮在第一承接架内进行滚动,从而提高导热块运动的流畅性。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运动杆、调节轮、支撑壳和圆杆;运动杆,其固定连接在屋顶本体上后侧调节盘的单体下端;调节轮,其固定安装在运动杆的下端后侧,所述调节轮的后侧转动连接有起到支撑作用的支撑块;支撑壳,其固定安装在屋顶本体上端面并位于调节轮的右侧;圆杆,其贯穿连接在支撑壳的左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机构便于对光伏板本体进行调节。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轮和圆杆构成蜗轮蜗杆结构并起到带动运
动杆转动的作用,且运动杆上的调节盘通过承接块在第三承接架上构成卡合式滑动结构并起到支撑作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圆杆能够带动调节轮转动,从而使调节轮能够带动运动杆进行转动,使运动杆能够通过调节盘带动调节杆进行运动,从而使调节杆能够带动调节块在第二承接架上进行滑动,以便于对导热块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从而能够根据太阳位置对光伏板本体的角度进行调节,使光伏板本体能够最大化的利用太阳光线,增加了功能性,并且在调节盘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承接块在第三承接架内进行滑动,以便于对调节盘进行支撑,提高调节盘的稳定性。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液管在导热块上等间距设置并起到均匀排液的作用,且导热块的内部开设内腔并对冷却液起到导流作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导液管能够均匀的将冷却液输送进导热块的内腔中,从而对导热块起到冷却效果,以便于对光伏板本体进行散热冷却,提高光伏板本体的工作效率。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承载块、过滤板、活动块、活动短杆、固定杆、横板和抵块承载块,其固定安装在水箱的上部内侧;过滤板,其滑动连接在承载块的内部;活动块,其转动连接在水箱的右侧外部;活动短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环保型太阳能建筑屋顶,其特征在于,包括:屋顶本体,所述屋顶本体的外部上端面固定安装有围栏,且屋顶本体的右部上端面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承接杆,并且第一承接杆的上端左侧固定安装有具有支撑功能的第一承接架,所述第一承接杆的内侧等间距设置有固定安装在屋顶本体上端面的第二承接杆;第二承接架,其固定连接在第二承接杆的上端左侧并起到支撑效果,所述第二承接架的上侧内部连接有调节块,且调节块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导热块,所述导热块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光伏板本体,且光伏板本体的外部固定安装有活动杆;活动轮,其连接在活动杆的外端外部,所述光伏板本体的单体之间固定安装有起到连接作用的横杆,所述调节块的右侧内部贯穿连接有调节杆,所述第一承接架的外侧设置固定安装在屋顶本体上端面的第三承接杆;第三承接架,其固定连接在第三承接杆的上端并起到支撑作用,所述调节杆的外端固定安装有调节盘,且调节盘的外部固定安装有承接块,所述调节盘的下端设置有调节机构;排液管,其贯穿连接在导热块的左端下侧并起到排液作用,所述导热块的右端上侧贯穿连接有导液管,且导液管的下端连通有进液管,所述第一承接杆的右侧设置有放置在屋顶本体上端面的水箱,且水箱的左侧连接有水泵,并且水箱的上侧内部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水泵的上端连接有衔接管,且衔接管的左端设置有四通管,并且四通管与进液管的单体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环保型太阳能建筑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接架在调节块上构成卡合式滑动结构,且第二承接架的纵截面形状呈弧形设置并起到支撑导向的作用,并且调节块在调节杆上等间距设置并起到同步运动的作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环保型太阳能建筑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和活动轮均在第一承接架内构成卡合式滑动结构,且活动杆与活动轮采用转动的方式相连接并起到提高滑动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希赵安庆
申请(专利权)人:赵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