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缝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7095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29
本申请涉及工程建筑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变形缝防水结构。其包括两相对的钢筋混凝土块,两钢筋混凝土块之间留有缝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上而下设置在两钢筋混凝土块之间的第一防水机构、第二防水机构、第三防水机构和两组固定机构;第一防水机构设置在两钢筋混凝土块顶壁,两组固定机构分布在第一防水机构两侧,固定机构包括若干固定部件,若干固定部件沿第一防水机构长度方向设置;固定部件包括抓地钉、固定板和限位件,抓地钉一端穿入钢筋混凝土块固定,另一端穿过固定板并与固定板滑动连接,限位件设置在抓地钉伸出固定板一端,且能使固定板紧抵在第一防水机构。本申请能够提高变形缝的防水效果。能够提高变形缝的防水效果。能够提高变形缝的防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形缝防水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工程建筑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变形缝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由于受气温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结构内部将产生附加应力和变形,如处理不当,将会造成建筑物的破坏,产生裂缝甚至倒塌,影响使用与安全,因此一般采用变形缝预先在这些变形敏感部位留出一定的缝隙,以保证各部分建筑物在这些缝隙中有足够的变形宽度而不造成建筑物的破损。
[0003]变形缝的材料及构造应根据其部位和需要分别采取防水、防火、保温、防虫害等安全防护措施,并使其在产生位移或变形时不受阻、不被破坏。对于管廊内的变形缝,特别是地下室的管廊变形缝处一般都会进行防水处理。传统的地下室底板上通常覆盖有防水卷材,在底板的变形缝中设置止水带组成防水体系。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防水卷材较易被破坏,且防水卷材与地面之间有缝隙,水流可能从缝隙中流入变形缝,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防水效果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变形缝的防水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变形缝防水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变形缝防水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变形缝防水结构,包括两相对的钢筋混凝土块,两所述钢筋混凝土块之间留有缝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上而下设置在两所述钢筋混凝土块之间的第一防水机构、第二防水机构、第三防水机构和两组固定机构;第一防水机构设置在两所述钢筋混凝土块顶壁,两组所述固定机构分布在所述第一防水机构两侧,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若干固定部件,若干所述固定部件沿所述第一防水机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固定部件包括抓地钉、固定板和限位件,所述抓地钉一端穿入所述钢筋混凝土块固定,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板并与所述固定板滑动连接,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抓地钉伸出所述固定板一端,且能使所述固定板紧抵在所述第一防水机构。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第一防水机构、第二防水机构和第三防水机构,通过多层防水机构组成变形缝的防水系统,整体提高了变形缝的防水效果,保证变形缝的干燥,避免变形缝漏水造成两侧钢筋混凝土的开裂;设置的抓地钉、固定板和限位件,能够将第一防水机构紧抵在固定板与钢筋混凝土块顶壁之间,保证变形缝的密闭性,减少水流沿第一防水机构和钢筋混凝土之间的缝隙流入变形缝内,提高第一防水机构的防水效果。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防水机构包括可卸式橡胶止水带,所述可卸式橡胶止水带的凸起部分伸入所述变形缝中,所述可卸式橡胶止水带的平直段设置在所述固定板和两所述钢筋混凝土块顶壁之间。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可卸式橡胶止水带,能够对变形缝及变形缝两侧区域进行封堵,并使用固定部件对可卸式橡胶止水带的平直段进行固定,保证可卸式橡胶
止水和变形缝之间的密闭性,同时可卸式橡胶止水带采用弹性材料,在两钢筋混凝土在产生位移或变形时,保证变形缝的密闭性和防水效果。
[0011]可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螺母,所述抓地钉伸出所述钢筋混凝土块部分外壁开设有螺纹,所述限位螺母螺纹连接在所述抓地钉上。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限位螺母,与抓地钉配合能够调节固定板在限位钉上的位置,进而可以通过不断调节限位螺母加强对可卸式橡胶止水带平直段的固定,适应橡胶材料的变形,始终保证固定板将可卸式橡胶止水带紧抵在两钢筋混凝土块顶壁上,保证可卸式橡胶止水带的防水效果。
[0013]可选的,所述第一防水机构还包括板槽,两所述钢筋混凝土块靠近所述变形缝处开设有沉槽,所述板槽设置有两块,两所述板槽分别嵌设在沉槽的两侧角处,所述可卸式橡胶止水带设置在所述板槽上。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沉槽,将变形缝的防水和固定设置在地平面之下,保证建筑地平面的平整;设置的板槽,表面光滑,能够紧贴可卸式橡胶止水带的平直段,减少缝隙,提高变形缝的密闭性,加强防水效果。
[0015]可选的,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块和垫板,所述垫板设置在所述固定板和可卸式橡胶止水带的平直段之间,所述支撑块设置在所述固定板和两所述钢筋混凝土块顶壁之间,且所述支撑块能够支撑所述固定板底壁并使得所述固定板紧抵在所述垫板上。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支撑块和垫板,保持支撑块靠近垫板一侧始终能够通过垫板紧抵在可卸式橡胶止水带的平直段上,若干固定板抵推垫板紧抵在可卸式橡胶止水带上,加大与可卸式橡胶止水的施力面积,保证可卸式橡胶止水整体的密闭性,提高了防水效果。
[0017]可选的,所述第二防水机构包括钢边橡胶止水带,所述钢边橡胶止水带的凸起部分伸入所述变形缝中,所述钢边橡胶止水带的平直段通过混凝土浇筑在两所述钢筋混凝土块中。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钢边橡胶止水带,预埋在两钢筋混凝土块中进行固定,钢边橡胶止水带的凸起部分能够对变形缝进行封堵,保证钢边橡胶止水和变形缝之间的密闭性,同时采用弹性材料,在两钢筋混凝土在产生位移或变形时,保证变形缝的密闭性和防水效果。
[0019]可选的,所述第三防水机构包括叠放的防水层和防水加强层,所述防水层和防水加强层设置在两所述钢筋混凝土块下方于所述变形缝处两侧及所述钢筋混凝土块外侧角隅处。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防水层和防水加强层,双层防护并隔绝钢筋混凝土块与地面和侧面的接触,防水加强层能够减少漏水的概率,加强了防水效果。
[0021]可选的,所述防水层和防水加强层之间设置有泡沫塑料棒,所述泡沫塑料棒沿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变形缝处。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泡沫塑料棒,能够使得防水加强层形成凸起,并封堵在变形缝底端,与顶端配合对变形缝进行密封,提高了变形缝的防水效果。
[0023]可选的,所述变形缝内填充有泡沫板。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泡沫板,对变形缝内进行填充,一方面减少渗漏的水流,另一方面,有利于室温保持稳定,避免建筑物骤冷骤热发生断裂。
[00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6]1.设置的第一防水机构、第二防水机构和第三防水机构,通过多层防水机构组成变形缝的防水系统,整体提高了变形缝的防水效果,保证变形缝的干燥,避免变形缝漏水造成两侧钢筋混凝土的开裂;设置的抓地钉、固定板和限位件,能够将第一防水机构紧抵在固定板与钢筋混凝土块顶壁之间,保证变形缝的密闭性,减少水流沿第一防水机构和钢筋混凝土之间的缝隙流入变形缝内,提高第一防水机构的防水效果;
[0027]2.设置的可卸式橡胶止水带,能够对变形缝及变形缝两侧区域进行封堵,并使用固定部件对可卸式橡胶止水带的平直段进行固定,保证可卸式橡胶止水和变形缝之间的密闭性,同时可卸式橡胶止水带采用弹性材料,在两钢筋混凝土在产生位移或变形时,保证变形缝的密闭性和防水效果。;
[0028]3.设置的防水层和防水加强层,双层防护并隔绝钢筋混凝土块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形缝防水结构,包括两相对的钢筋混凝土块(1),两所述钢筋混凝土块(1)之间留有缝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上而下设置在两所述钢筋混凝土块(1)之间的第一防水机构(2)、第二防水机构(3)、第三防水机构(4)和两组固定机构(5);第一防水机构(2)设置在两所述钢筋混凝土块(1)顶壁,两组所述固定机构(5)分布在所述第一防水机构(2)两侧,所述固定机构(5)包括若干固定部件,若干所述固定部件沿所述第一防水机构(2)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固定部件包括抓地钉(53)、固定板(54)和限位件,所述抓地钉(53)一端穿入所述钢筋混凝土块(1)固定,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板(54)并与所述固定板(54)滑动连接,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抓地钉(53)伸出所述固定板(54)一端,且能使所述固定板(54)紧抵在所述第一防水机构(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机构(2)包括可卸式橡胶止水带(21),所述可卸式橡胶止水带(21)的凸起部分伸入所述变形缝中,所述可卸式橡胶止水带(21)的平直段设置在所述固定板(54)和两所述钢筋混凝土块(1)顶壁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形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螺母(55),所述抓地钉(53)伸出所述钢筋混凝土块(1)部分外壁开设有螺纹,所述限位螺母(55)螺纹连接在所述抓地钉(53)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形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机构(2)还包括板槽(22),两所述钢筋混凝土块(1)靠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文李志东毕文节何瑛张建军李博李伟鹏张二鹏柳盼盼左旭李锐马周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公局萌兴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