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阳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PMMA/PVDF-HFP凝胶电解质快速响应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17021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28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基于PMMA/PVD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PMMA/PVDF

HFP凝胶电解质快速响应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致变色器件
,具体为利用掠射角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制备纳米斜柱状结构WO3‑
x
和Ni
x
O
y
薄膜分别作为电致变色层和离子储存层。基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偏氟乙烯

六氟丙烯凝胶电解质层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解决现有电致变色器件中薄膜纳米结构难以控制及液态电解质电致变色器件中存在的漏液问题。

技术介绍

[0002]电致变色原理是电致变色材料和电解质组装在一起夹和在透明导电层之间,通过外部施加一定驱动电压实现颜色的可逆变化。施加正向电压,离子和电子由电解质层注入电致变色层实现致色;反之,施加反向电压时,离子和电子从电致变色层抽出实现褪色。
[0003]液态电解质有很好的离子电导率,是研究最早的电解质类型。由于不易封装,易漏液的致命缺陷,正在逐渐被淘汰。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与液态电解质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中的电极表面不存在内部短路、电解质泄漏和不可燃反应产物。尽管离子电导率相对较低,但其制作简单,安全且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易实现规模化生产,是研究最多的电解质类型。被称为“第三代聚合物电解质”的凝胶电解质是通过向液体非质子电解质中添加聚合物制备而成,它介于液态和固态之间,凝胶既具有固体的粘性又具有液体的扩散性,其透光度较固态好,安全性较液态高。
[0004]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是一种透明的非晶聚合物,Li
+
与聚合物主体及锂盐的络合作用决定了电化学稳定窗口的大小。以PMMA为基体材料的凝胶态聚合物电解质界面稳定性优良, PMMA原料丰富、价格便宜、制备简单, 且无毒无氟。在以PMMA为基体的电解质体系中,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 单元中有羰基侧基, 与碳酸酯类增塑剂中的氧原子有很强的相互作用, 因此能包含大量液态电解质, 表现出良好的相容性。较好的电解质吸收使得PMMA表现出较高离子电导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种基于PMMA/PVDF

HFP凝胶电解质快速响应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解决了液态电解质在电致变色器件封装困难且容易泄露的问题,简化了电致变色器件的组装流程,且器件电致变色性能良好。
[0006]一种基于PMMA/PVDF

HFP凝胶电解质快速响应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此方法制备器件由电解质、工作电极和对电极组成。
[0007]所述电解质是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聚偏氟乙烯

六氟丙烯(PVDF

HFP)为基体,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其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偏氟乙烯

六氟丙烯(PMMA/PVDF

HFP)含量为10w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聚偏氟乙烯

六氟丙烯(PVDF

HFP)质量比为9:1~6:4。
[0008]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规格为耐热光学用,分子量为30~60万。
[0009]所述导电玻璃衬底为ITO透明导电玻璃。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1)WO3‑
x
薄膜和Ni
x
O
y
薄膜均为掠射角直流磁控溅射制备;(2)将无水高氯酸锂(LiClO4)溶于碳酸丙烯酯与乙腈的混合溶液,搅拌得到透明均匀混合电解质溶液;(3)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偏氟乙烯

六氟丙烯(PMMA/PVDF

HFP)加入步骤(2)所得电解质溶液并搅拌得到均匀混合溶液,其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偏氟乙烯

六氟丙烯(PMMA/PVDF

HFP)含量为10wt%;(4)将沉积Ni
x
O
y
薄膜所在面朝上放入容器,倒入步骤(3)所制备的混合溶液,真空干燥使电解质紧密结合沉积Ni
x
O
y
薄膜的导电玻璃;(5)将沉积WO3‑
x
薄膜的导电玻璃与步骤(4)中沉积Ni
x
O
y
薄膜的导电玻璃交错贴合,真空干燥温度60~90℃,真空干燥时间1~2h,封装得到电致变色器件(ECD)。
[0011]所述步骤(1)Ni
x
O
y
薄膜制备工艺参数:沉积温度为150℃,沉积气压为7.5
×
10
‑1pa,溅射功率为100W,沉积时间为40min。
[0012]所述步骤(1)WO3‑
x
薄膜制备工艺参数:沉积温度为150℃,沉积气压为5
×
10
‑1pa,溅射功率为200W,沉积时间为1h。
[0013]所述步骤(1)WO3‑
x
薄膜具有纳米斜柱状结构且与ITO薄膜紧密结合。
[0014]所述步骤(1)Ni
x
O
y
薄膜具有纳米斜柱状结构且与ITO薄膜紧密结合。
[0015]所述步骤(2)电解质溶液搅拌温度为25℃。
[0016]所述步骤(3)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偏氟乙烯

六氟丙烯(PMMA/PVDF

HFP)质量比为9:1~6:4;PMMA分子量为30 ~60万。
[0017]所述步骤(3)溶液搅拌温度为65~75℃,时间为2.5~3.5h。
[0018]所述步骤(4)电解质溶液搅拌温度60~90℃,真空干燥时间8~10h。
[0019]所述步骤(5)封装方法为真空紫外线固化封装。
[0020]本专利技术制备了一种基于凝胶电解质的快速响应薄膜型电致变色器件。
[0021]一种基于PMMA/PVDF

HFP凝胶电解质快速响应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克服了液体电解质组装困难、易泄露等缺点,简化了电致变色器件的组装流程,易于产业化;一种基于PMMA/PVDF

HFP凝胶电解质快速响应电致变色器件的电致变色层和离子储存层具有纳米斜柱状结构,能够为反应离子和电子的注入/抽出提供通道,表现出快速响应特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WO3‑
x
薄膜的SEM图。
[0023]图2为Ni
x
O
y
薄膜的SEM图。
[0024]图3为一种基于PMMA/PVDF

HFP凝胶电解质快速响应电致变色器件结构示意图。
[0025] 图4为在波长800nm处,驱动电压
±
5V条件下,ITO/WO3‑
x
/PMMA/PVDF

HFP/Ni
x
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PMMA/PVDF

HFP凝胶电解质快速响应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器件为薄膜型电致变色器件,具有三明治结构,包括衬底、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离子储存层,其中电致变色层、离子储存层分别作为电致变色器件工作电极和对电极;透明导电层沉积在衬底上,电致变色层和离子储存层分别沉积在透明导电层上,电解质层夹合在电致变色层与离子储存层之间,完全包覆电致变色层与离子储存层形成器件,使用紫外线固化胶对器件进行封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导电层,其特征在于,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材料为透明导电ITO薄膜沉积在刚性材料透明玻璃上,透明导电薄膜厚度为150~200n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层,其特征在于,采用掠射角直流磁控溅射法,材料为具有纳米斜柱状结构的WO3‑
x
薄膜,沉积在透明导电层上并与透明导电层紧密结合作为工作电极,电致变色薄膜厚度为420~450n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储存层,其特征在于,采用掠射角直流磁控溅射,材料为具有纳米斜柱状结构的Ni
x
O
y
薄膜,沉积在透明导电层上并与透明导电层紧密结合作为对电极,电致变色层的厚度范围420~450n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质层,其特征在于,该凝胶电解质紧密夹合工作电极与对电极之间,对电极的离子存储层朝上放入容器中,倒入液态电解质,真空干燥温度60~90℃,真空干燥时间8~10h,使电解质凝胶紧密结合对电极,然后与工作电极的电致变色层面交错夹合,真空干燥温度60~90℃,真空干燥时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美涵王冠杰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