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6588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显示面板设置有呈阵列排布的像素电路,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发光控制模块、栅极初始化模块、数据写入模块、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数据写入模块用于响应第二扫描信号的有效电平,将数据信号沿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第二极和栅极,写入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第一电容的第一极板接入第一电源信号,第二极板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接入第二扫描信号,第二极板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其中,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为半导体材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可以稳定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位,改善显示面板的闪屏问题。改善显示面板的闪屏问题。改善显示面板的闪屏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面板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人们对显示面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显示面板中的像素电路在驱动发光器件稳定发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现有的像素电路在低频显示时,由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不稳定,在一帧显示内存在漏电问题,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位上升,导致驱动电流下降,以致显示面板出现闪屏(flicker)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以稳定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位,改善显示面板的闪屏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显示面板,设置有呈阵列排布的像素电路,所述像素电路包括:
[0006]驱动晶体管,用于响应数据信号而产生驱动电流;
[0007]发光控制模块,用于响应发光控制信号的有效电平,向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提供第一电源信号,并导通所述驱动晶体管与所述发光器件之间的通路;
[0008]栅极初始化模块,用于响应第一扫描信号的有效电平,将参考电压信号写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以进行初始化;
[0009]数据写入模块,用于响应第二扫描信号的有效电平,将所述数据信号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第二极和栅极,写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
[0010]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极板接入所述第一电源信号,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极板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
[0011]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接入所述第二扫描信号,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极板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为半导体材质。
[0012]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层叠设置的有源层和第一金属层;
[0013]其中,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区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均设置于所述有源层;
[0014]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覆盖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区,以及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存在交叠;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复用为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极板;
[0015]优选地,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或者部分覆盖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
[0016]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
[0017]其中,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远离所述有源层的一侧,所述第三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远离所述第一金属层的一侧;
[0018]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极板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或所述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极板在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投影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存在交叠,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还复用为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极板。
[0019]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0020]第二扫描线,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且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扫描线用于向所述像素电路传输所述第二扫描信号;
[0021]其中,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通过所述第三金属层换线至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扫描线连接;或者,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通过过孔直接连接至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扫描线连接。
[0022]可选地,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区和与其相邻的布线间存在间隔;
[0023]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位于所述间隔内;
[0024]优选地,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区的形状呈S形;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设置于所述S形的顶部,且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呈矩形。
[0025]可选地,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为未经掺杂的多晶硅材料;或者,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为经过掺杂的多晶硅材料;或者,部分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为未经掺杂的多晶硅材料,另外部分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为经过掺杂的多晶硅材料。
[0026]可选地,所述数据写入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二扫描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入所述数据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二扫描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
[0027]所述栅极初始化模块包括: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一扫描信号,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入所述参考电压信号,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
[0028]所述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四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接入所述发光控制信号,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入所述第一电源信号,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接入所述发光控制信号,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发光器件的阳极电连接;
[0029]优选地,所述第二晶体管和所述第三晶体管为双栅晶体管;
[0030]优选地,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阳极初始化模块,用于响应第三扫描信号的有效电平,将所述参考电压信号写入所述发光器件的阳极,以进行初始化;
[0031]优选地,所述阳极初始化模块包括:第六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三扫描信号,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入所述参考电压信号,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发光器件的阳极电连接。
[0032]相应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本专利技术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
[0033]相应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0034]在衬底上形成有源层并图案化,形成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区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
[0035]可选地,在形成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区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之后,还包括:
[0036]直接在所述有源层上形成栅极绝缘层和第一金属层;或者,在形成所述第一金属层之前,先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进行掺杂。
[003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像素电路中添加第二电容,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采用半导体材质,并接入第二扫描信号;第二电容的第二极板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由于第二扫描信号的电位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位长期存在较大的压差,半导体材质的第一极板会在第二扫描信号的作用下感应出多子层,变为类似导体材质,从而使得半导体材质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构成第二电容。例如,第二扫描信号长期处于高电平,半导体材质的第一极板感应出空穴层。这样,在发光阶段,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位由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两个电容并联保持,使得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位更稳定,驱动晶体管输出的驱动电流更稳定。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以稳定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位,改善显示面板的闪屏问题。...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呈阵列排布的像素电路,所述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用于响应数据信号而产生驱动电流;发光控制模块,用于响应发光控制信号的有效电平,向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提供第一电源信号,并导通所述驱动晶体管与所述发光器件之间的通路;栅极初始化模块,用于响应第一扫描信号的有效电平,将参考电压信号写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以进行初始化;数据写入模块,用于响应第二扫描信号的有效电平,将所述数据信号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第二极和栅极,写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极板接入所述第一电源信号,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极板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接入所述第二扫描信号,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极板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为半导体材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层叠设置的有源层和第一金属层;其中,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区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均设置于所述有源层;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覆盖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区,以及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存在交叠;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复用为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极板;优选地,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或者部分覆盖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其中,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远离所述有源层的一侧,所述第三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远离所述第一金属层的一侧;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极板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或所述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极板在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投影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存在交叠,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还复用为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极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扫描线,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且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扫描线用于向所述像素电路传输所述第二扫描信号;其中,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通过所述第三金属层换线至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扫描线连接;或者,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通过过孔直接连接至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扫描线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区和与其相邻的布线间存在间隔;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位于所述间隔内;优选地,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区的形状呈S形;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设置于所述S形的顶部,且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慧玲秦旭徐思维张露胡思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