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婴儿可折叠腰凳,涉及婴儿腰凳技术领域,包括靠背以及凳体,所述靠背与凳体相互铰接;凳体的上端面形成支撑面,靠背朝向凳体一侧端面形成背靠面;所述靠背与凳体的铰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经同轴转动连接形成的铰链,第一连接部与凳体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与靠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旋转至极限位置时相互碰撞阻挡,籍以限定支撑面与背靠面最大开启角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出的婴儿可折叠腰凳,具有结构简单、可折叠,方便收纳的优点。方便收纳的优点。方便收纳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婴儿可折叠腰凳及背带
[0001]本技术涉及婴儿腰凳
,特别涉及婴儿可折叠腰凳及背带。
技术介绍
[0002]腰凳,作为一种抱婴幼儿用的产品,在市场上已有相关产品出售,由于其使用方便,可以较好地将婴儿的重量承受在使用者的腰部上,因而可有效减轻使用者的负担,而设在腰凳主体上的腰凳骨架可以起到支撑婴幼儿的作用,婴幼儿的重量通过腰凳骨架传输到使用者的腰部上,这样就不需要总是用双手将婴幼儿护住;
[0003]但是在现有产品中,大部分采用金属骨架制成,再连接腰带、布袋最终形成背带,不仅制造成本高、工艺繁琐、加工步骤多,而且不具有调节角度和折叠的功能,导致占用空间大,携带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婴儿可折叠腰凳。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婴儿可折叠腰凳,包括靠背以及凳体,所述靠背与凳体相互铰接;
[0006]凳体的上端面形成支撑面,靠背朝向凳体一侧端面形成背靠面;
[0007]所述靠背与凳体的铰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经同轴转动连接形成的铰链,第一连接部与凳体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与靠背固定连接;
[0008]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旋转至极限位置时相互碰撞阻挡,籍以限定支撑面与背靠面最大开启角度。
[0009]上述的婴儿可折叠腰凳,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为圆盘状结构。
[0010]前述的婴儿可折叠腰凳,所述第一限位部为内凹的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外凸的限位柱,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互旋转时,限位柱嵌于限位槽内,且与槽壁滑动连接。
[0011]前述的婴儿可折叠腰凳,限位槽包括位于中部的弧形段以及连接在弧形段两段的半圆段;
[0012]半圆段和弧形段的槽径相同,且该槽径与限位柱的直径适配。
[0013]前述的婴儿可折叠腰凳,两个所述半圆段圆心与第一连接部的轴心的连线形成的夹角A在60
°‑
90
°
之间。
[0014]前述的婴儿可折叠腰凳,所述夹角A为80
°
。
[0015]婴儿背带,包括如上述的腰凳以及布带,所述布带包括双肩带以及腰带;
[0016]所述腰凳的靠背,靠近于上部的位置设置有用于连接双肩带的第一肩带安装位,靠近于两侧的位置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腰带的安装位腰带安装位;
[0017]所述腰凳的凳体靠近前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肩带安装位。
[0018]前述的婴儿背带,所述双肩带由两条肩带组成,在两条肩带的前端均连接有限位带,限位带远离肩带的一端设置有一个连接部,该连接部固定安装于第二肩带安装位上。
[0019]前述的婴儿背带,所述凳体端面靠近两侧的位置设置有坐垫安装位。
[0020]前述的婴儿背带,所述凳体的端面设有向下凸出的固定槽。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出的婴儿可折叠腰凳,具有结构简单、可折叠,方便收纳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腰凳跟背带的爆炸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铰链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折叠角度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
[0026]实施例:参照图1,婴儿可折叠腰凳,包括靠背2以及凳体1,所述靠背2与凳体1相互铰接;
[0027]凳体1的上端面形成支撑面,靠背2朝向凳体1一侧端面形成背靠面;
[0028]所述靠背2与凳体1的铰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1经同轴转动连接形成的铰链,参照图3中,图中的b为连接轴, c为铰链。
[0029]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中,两个连接部参照图2所示,为园旁状结构。
[0030]第一连接部11与凳体1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21与靠背2固定连接;
[0031]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第二连接部21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在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1旋转至极限位置时相互碰撞阻挡,籍以限定支撑面与背靠面最大开启角度;
[0032]参照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中,第一限位部为内凹的限位槽111;
[0033]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外凸的限位柱211,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1相互旋转时,限位柱211嵌于限位槽111内,且与槽壁滑动连接。参照图2,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1绕连接轴旋转,当限位柱211被限位槽111的端部阻挡时,被限位。
[0034]值得一提的是,限位槽111包括位于中部的弧形段以及连接在弧形段两段的半圆段;
[0035]半圆段和弧形段的槽径相同,且该槽径与限位柱211的直径适配;此处的“适配”,为限位柱211的直径与槽径是一致的,但是为了保证滑动的流场性,减小摩擦,可以对限位柱211进行抛光处理,并使之直径略小于;
[0036]另外,此设计还用于控制限位槽对限位柱的旋转角度;继续参照图2所示,图中两个所述半圆段圆心与第一连接部11的轴心的连线形成的夹角A便是限位柱211在槽中的最大旋转角度。此处可参照图 3进行理解。在第一个极限位置时,靠背2和凳体1平行,第二个极限位置时,两者形成角度A。
[0037]为了方便使用,将该角度设置成60
‑
90之间,最优的在80
°
。
[0038]同时为了提高旋转时的稳定性,将限位槽111和限位柱均设置两个,如图2所示。
[0039]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腰凳用在婴儿背带上的结构如图所示:
[0040]包括腰凳以及布带,所述布带包括双肩带42以及腰带5;
[0041]所述腰凳的靠背2,靠近于上部的位置设置有用于连接双肩带42 的第一肩带安装位22,靠近于两侧的位置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腰带5 的安装位腰带安装位23;此处的安装位还可以用以连接安全带3,如图中所示,腰带5用于固定大人的腰部,安全带3用于固定婴儿的腰部。
[0042]所述腰凳的凳体1靠近前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肩带安装位12;
[0043]所述双肩带42由两条肩带组成,在两条肩带的前端均连接有限位带,限位带远离肩带的一端设置有一个连接部,该连接部固定安装于第二肩带安装位12上;使用时,双肩带背负在大人的两肩部,在前端形成三角的连接结构,有利于提高稳定性。
[0044]上述中的“安装位”,可参照图中所示,均为贯穿的安装孔,背带的各部分在安装时可以采用粘合或者扣接的方式穿设固定在安装孔上即可。
[0045]所述凳体1端面靠近两侧的位置设置有坐垫安装位,可在此处将坐垫安装在凳体1上,提高舒适性。在此基础上,可在其端面设置向下凸出的固定槽,用以固定坐垫。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婴儿可折叠腰凳,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背(2)以及凳体(1),所述靠背(2)与凳体(1)相互铰接;凳体(1)的上端面形成支撑面,靠背(2)朝向凳体(1)一侧端面形成背靠面;所述靠背(2)与凳体(1)的铰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1)经同轴转动连接形成的铰链,第一连接部(11)与凳体(1)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21)与靠背(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第二连接部(21)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在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1)旋转至极限位置时相互碰撞阻挡,籍以限定支撑面与背靠面最大开启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可折叠腰凳,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1)为圆盘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可折叠腰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为内凹的限位槽(111),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外凸的限位柱(211),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1)相互旋转时,限位柱(211)嵌于限位槽(111)内,且与槽壁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可折叠腰凳,其特征在于:限位槽(111)包括位于中部的弧形段以及连接在弧形段两段的半圆段;半圆段和弧形段的槽径相同,且该槽径与限位柱(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天华,
申请(专利权)人:徐天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