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分叉部位的覆膜血流导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16135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管分叉部位的覆膜血流导向系统,包括血管支架、覆膜结构和用于撑开血管支架的撑开结构,所述覆膜结构为一体成型的空腔结构,覆膜结构包括分支覆膜管和交汇管,血管支架位于覆膜结构的内部,血管支架分布于分支覆膜管,覆膜结构与血管支架固定连接;撑开结构与血管支架配合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血管支架分布在分支覆膜管,因交汇管具有柔软性,可以随血管的走向弯曲。可以随血管的走向弯曲。可以随血管的走向弯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管分叉部位的覆膜血流导向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为一种血管分叉部位的覆膜血流导向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动脉瘤是由于动脉壁的病变或损伤,形成动脉壁局限性或弥漫性扩张或膨出的表现,以膨胀性、搏动性肿块为主要表现,可以发生在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而以肢体主干动脉、主动脉和颈动脉较为常见。根据动脉瘤出现部位不同,可分为周围动脉瘤、腹主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内脏动脉瘤等,主要表现为体表搏动性肿块、动脉瘤压迫周围神经或破裂时出现剧烈疼痛、瘤腔内血栓或斑块脱落致远端动脉栓塞产生肢体、器官缺血或坏死等。
[0003]动脉瘤介入治疗是指血管介入治疗,是在X线监视下,在诊断性血管造影的基础上利用导管技术作各种治疗的措施。不同部位的动脉瘤治疗上有所差异。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及动脉瘤栓塞。手术原则为动脉瘤切除、动脉重建。重建方法包括动脉破口修补、动脉补片抑制和动脉端吻合术等。腔内修复术采用覆膜型人工血管内支架进行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创伤小,疗效肯定,但必须严格掌握好适应证。
[0004]分叉部位动脉瘤是介入治疗的难点,目前应用于分叉部位的专用血流导向系统很少,多应用双支架治疗,双支架治疗操作复杂,而且有些操作需要破坏支架结构,且此种支架较硬,无法适应各种走向的血管结构。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血管分叉部位的覆膜血流导向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血管分叉部位的覆膜血流导向系统,包括血管支架、覆膜结构和用于撑开血管支架的撑开结构,所述覆膜结构为一体成型的空腔结构,覆膜结构包括分支覆膜管和交汇管,血管支架位于覆膜结构的内部,血管支架分布于分支覆膜管,覆膜结构与血管支架固定连接;撑开结构与血管支架配合使用。本专利技术中的血管支架分布在分支覆膜管,因交汇管具有柔软性,可以随血管的走向弯曲。
[0008]进一步,所述覆膜结构采用生物相容性材料制作。此种设置的覆膜结构与人体具有良好的相容度。
[0009]进一步,所述分支覆膜管和交汇管的主体为圆筒状管。此种形状的分支覆膜管和交汇管符合血管的形状。
[0010]进一步,所述覆膜结构包括消炎层,消炎层设置在覆膜结构的外表面。动脉瘤切除后,消炎层可以对创面起到消炎、预防感染的作用。
[0011]进一步,所述消炎层为由抗炎药物构成的消炎层。
[0012]进一步,所述血管支架为圆柱筒状支架。此种形状的血管支架与血管和覆膜管相
符。
[0013]进一步,所述血管支架的主体由平行四边形框架构成。平行四边形具有形变的能力,此种设置的血管支架具有很好的形变力,置入血管时血管支架为收缩状态,到达合适位置后可以将血管支架撑开。
[0014]进一步,所述血管支架的长度小于覆膜管的长度。
[0015]进一步,设置用于不同分叉血管的覆膜结构,每一个分支覆膜管内均包括血管支架。实际生产时根据人体分叉血管的分支数量、血管尺寸设置匹配的覆膜结构和血管支架。
[0016]进一步,所述撑开结构包括导向管和撑开球囊,撑开球囊设置在导向管的远端,撑开球囊与导向管连通。使用时,通过向导向管内注入气体使撑开球囊撑开,抽出气体使撑开球囊泄气,将血管支架套设在撑开球囊的外侧,此时血管支架为收缩状态,在血管合适的位置通过撑开球囊将血管支架撑开。
[0017]进一步,所述导向管为圆柱形软管,导向管的远端为封闭端,导向管的近端包括充气口。使用时,充气口连接注射器,通过注射器向导向管内充气或向外抽气。
[0018]进一步,所述导向管的近端还包括密封塞,密封塞插入充气口内。保证充气后导向管的密闭性。
[0019]进一步,所述导向管包括两个撑开球囊,其中一个撑开球囊的位置与分支覆膜管中的血管支架的位置对应,另一个撑开球囊的位置与相邻分支覆膜管中的血管支架的位置对应。使用时,向导向管内注入气体,可以同时撑开两个血管支架,快速高效。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覆膜结构为软质结构,血管支架仅设置在分支覆膜管,保持了交汇管的柔软性,因此在导向管的引导下,可以将血管支架送入分叉血管,并在适合的位置撑开,且不会损伤血管,保护了血管的完整性。
[0021]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首先根据血管的分支、血管的直径大小选取合适的血管分叉部位的覆膜血流导向系统,然后将覆膜结构套设在导向管上,在导向管的引导下将分支覆膜管和血管支架置入合适的位置,调节导向管的位置,使撑开球囊与血管支架的位置对应,将注射器与导向管近端的充气口插接,向导向管内注入气体使撑开球囊被气体充盈,充盈的撑开球囊将血管支架撑开,随后调节撑开球囊的位置,将血管支架逐个撑开。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血管支架与导向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血管支架与导向管的透视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撑开球囊与血管支架的正视放大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撑开球囊与血管支架的放大示意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导向管充气口与密封塞的放大示意图;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设置一个撑开球囊的导向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9为本专利技术设置两个撑开球囊的导向管与血管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两个撑开球囊的导向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1为本专利技术用于双分叉血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12为本专利技术用于双分叉血管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1、覆膜结构;11、分支覆膜管;12、交汇管;13、血管支架;2、导向管;21、撑开球囊;22、充气口;23、密封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6]本专利技术中的近端为靠近手术操作者的一端,远端为远离手术操作者的一端。
[0037]实施例1
[0038]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血管分叉部位的覆膜血流导向系统,包括血管支架13、覆膜结构1和用于撑开血管支架13的撑开结构,所述覆膜结构1为一体成型的空腔结构,覆膜结构1包括分支覆膜管11和交汇管12,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分叉部位的覆膜血流导向系统,其包括血管支架、覆膜结构和用于撑开血管支架的撑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结构为一体成型的空腔结构,覆膜结构包括分支覆膜管和交汇管,血管支架位于覆膜结构的内部,血管支架分布于分支覆膜管,覆膜结构与血管支架固定连接;撑开结构与血管支架配合使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分叉部位的覆膜血流导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结构采用生物相容性材料制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分叉部位的覆膜血流导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覆膜管和交汇管的主体为圆筒状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管分叉部位的覆膜血流导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结构包括消炎层,消炎层设置在覆膜结构的外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管分叉部位的覆膜血流导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支架为圆柱筒状支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管分叉部位的覆膜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爱华佟鑫冯欣陈吉钢韩明阳纪林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