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状件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5754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管状件夹持装置,包括底板、左置夹持工装以及右置夹持工装。左置夹持工装、右置夹持工装均固定于底板上,其两者设计结构完全相同。仅就左置夹持工装来说,其第一侧顶组件、第二侧顶组件、第三侧顶组件均围绕预夹持管状件的理论中心轴线进行周向均布。第一侧顶组件、第二侧顶组件均组装于支撑座上,且在顶升机构的驱动力作用下执行径向滑移运动。第三侧顶组件固定于翻转架上。翻转架铰接于支撑座上,且借由锁定组件以实现姿态的锁定。当第一侧顶组件、第二侧顶组件相对于支撑座径向位移调整到位,且第三侧顶组件跟随翻转架相对于支撑座被翻转到位后,第一侧顶组件、第二侧顶组件、第三侧顶组件同时顶触于管状件的外侧壁上。的外侧壁上。的外侧壁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状件夹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管加工制造
,尤其是一种管状件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对钢管加工成型(例如折弯、缩管以及侧磨操作)中,需要借用装置对其进行夹持。然而,钢管截面呈现圆形结构,且根据规格的不同外径亦有所差异。为此,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9551135U公开了一种钢管夹持固定装置,如图1中所示,其包括有基座,基座上端焊接有槽轨,且槽轨内开设有导向槽,导向槽内滑动内嵌有导向块,且导向块上端焊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上焊接有垫板,垫板两侧上端开设有连接槽,且垫板上设有夹持座,夹持座两侧下端上焊接有连接板,且夹持座一端上销轴连接有夹持盖,夹持座与夹持盖内分别开设有下半槽与上半槽。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导向块在导向槽内的水平移动,以对两导向块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同时对垫板的厚度进行增减,有助于对不同型号的钢管进行夹持固定。由上叙述可知,当所夹持钢管的外径发生变化时,需要重新对夹持机构进行微调,操作费时费力,且垫板厚度的精准增减值需要通过大量计算来得到,应用便利性以及体验性极差。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故,本专利技术设计人员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以及缺陷,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量,并经过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技术人员的不断实验以及修改,最终导致该管状件夹持装置的出现。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管状件夹持装置,其包括有底板、左置夹持工装以及右置夹持工装。左置夹持工装、右置夹持工装均可拆卸地固定于底板上,且沿着左右方向相对而置。左置夹持工装和右置夹持工装的设计结构完全相同,仅就左置夹持工装来说,其包括有支撑座、翻转架、锁定组件、第一侧顶组件、第二侧顶组件、第三侧顶组件以及顶升机构。第一侧顶组件、第二侧顶组件、第三侧顶组件均围绕预夹持管状件的理论中心轴线进行周向均布。第一侧顶组件、第二侧顶组件均组装于支撑座上,且在顶升机构的驱动力作用下执行径向滑移运动。第三侧顶组件可拆卸地固定于翻转架上。翻转架可自由翻转地铰接于支撑座上,且借由锁定组件以实现姿态的锁定。在第一侧顶组件、第二侧顶组件、第三侧顶组件分别一一对应地开设有均与预夹持管状件外径相适配的第一弧形顶触面、第二弧形顶触面、第三弧形顶触面。当第一侧顶组件、第二侧顶组件相对于支撑座径向位移调整到位,且第三侧顶组件跟随翻转架相对于支撑座被翻转到位后,第一弧形顶触面、第二弧形顶触面、第三弧形顶触面同时顶触于预夹持管状件的外侧壁上。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侧顶组件包括有第一侧顶块和第一螺钉单元。第一螺钉单元由对称地插设于第一侧顶块两侧的多个第一螺钉构成。第二侧顶组件包括有第二侧顶块和第二螺钉单元。第二螺钉单元由对称地插设于第二侧顶块两侧的多个第二螺钉构成。在支撑座上分别开设有与第一螺钉相适配的第一斜置条形滑移缺口、与第
二螺钉相适配的第二斜置条形滑移缺口。顶升机构包括有推顶板、滑移板以及直线驱动单元。滑移板可拆卸地固定于推顶板的上平面上,且同时被第一侧顶块和第二侧顶块所顶触。推顶板连同滑移板在直线驱动单元驱动力的作用下沿着上下方向进行位移运动,以同时驱动第一侧顶组件、第二侧顶组件执行径向滑移运动。第一弧形顶触面、第二弧形顶触面分别一一对应地直接成型于第一侧顶块、第二侧顶块上。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直线驱动单元包括有承力块、螺杆。承力块可拆卸地固定于支撑座的内腔中,且其上开设有与螺杆相适配的螺纹孔。当对螺杆进行周向旋动时,借由其上自由端来直接推动推顶板。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锁定组件包括有上置固定座、下置固定座、摆臂、承力轴以及U形施紧件。U形施紧件为折弯件,其依序由第一侧置段、横置段以及第二侧置段连接而成。上置固定座、下置固定座分别可拆卸地固定于翻转架、支撑座上,且沿着上下方向相对而置。摆臂铰接于下置固定座上,且可自由地进行掀动。承力轴横穿摆臂,且其上开设有分别供第一侧置段、第二侧置段插配的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在上置固定座开设有与横置段相适配的限位凹槽。当掀动摆臂时,U形施紧件被拖动,与此同时,横置段进入/脱出限位凹槽进行,以实现对翻转架姿态的锁定/解锁操作。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在第一弧形顶触面、第二弧形顶触面、第三弧形顶触面均设有耐磨涂层。
[0009]相较于传统设计结构的管状件夹持装置,在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其同时借由左置夹持工装和右置夹持工装来实现对管状件的支撑、夹持,尤其适用于长度大且重量大的管状件的装夹固定。在执行对管状件的夹持操作前,首要需要测得管状件的外径值,而后将管状件同时横穿左置夹持工装、右置夹持工装,而后顶升机构发生动作以推动第一侧顶组件、第二侧顶组件执行径向位移运动(径向位移量根据管状件的外径值换算得出),使得管状件的中心轴线与预设计理论中心线相重合,而后旋动翻转架,直至第三弧形顶触面与管状件的外侧壁相顶触,最后,借由锁定组件以对翻转架进行姿态锁定,即实现了对管状件的可靠夹持。
[0010]由上叙述可知,管状件的整个夹紧操作十分方便、快捷,且适用于多种规格的管状件,实现了管状件夹持装置具有较大适用范围这一设计目标。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是现有技术中钢管夹持固定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3]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管状件夹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4]图3是本专利技术管状件夹持装置中左置夹持工装第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15]图4是图3的正视图。
[0016]图5是图4的A

A剖视图。
[0017]图6是本专利技术左置夹持工装中支撑座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7是本专利技术管状件夹持装置中左置夹持工装第二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8是图7的I局部放大图。
[0020]图9是本专利技术左置夹持工装中锁定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10是本专利技术左置夹持工装中第一侧顶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11是本专利技术左置夹持工装中第二侧顶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3]1‑
底板;2

左置夹持工装;21

支撑座;211

第一斜置条形滑移缺口;212

第二斜置条形滑移缺口;22

翻转架;23

锁定组件;231

上置固定座;2311

限位凹槽;232

下置固定座;233

摆臂;234

承力轴;2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状件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板、左置夹持工装以及右置夹持工装;所述左置夹持工装、所述右置夹持工装均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底板上,且沿着左右方向相对而置;所述左置夹持工装和所述右置夹持工装的设计结构完全相同,仅就所述左置夹持工装来说,其包括有支撑座、翻转架、锁定组件、第一侧顶组件、第二侧顶组件、第三侧顶组件以及顶升机构;所述第一侧顶组件、所述第二侧顶组件、所述第三侧顶组件均围绕预夹持管状件的理论中心轴线进行周向均布;所述第一侧顶组件、所述第二侧顶组件均组装于所述支撑座上,且在所述顶升机构的驱动力作用下执行径向滑移运动;所述第三侧顶组件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翻转架上;所述翻转架可自由翻转地铰接于所述支撑座上,且借由所述锁定组件以实现姿态的锁定;在所述第一侧顶组件、所述第二侧顶组件、所述第三侧顶组件分别一一对应地开设有均与所述预夹持管状件外径相适配的第一弧形顶触面、第二弧形顶触面、第三弧形顶触面;当所述第一侧顶组件、所述第二侧顶组件相对于所述支撑座径向位移调整到位,且所述第三侧顶组件跟随所述翻转架相对于所述支撑座被翻转到位后,所述第一弧形顶触面、所述第二弧形顶触面、所述第三弧形顶触面同时顶触于预夹持管状件的外侧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件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顶组件包括有第一侧顶块和第一螺钉单元;所述第一螺钉单元由对称地插设于所述第一侧顶块两侧的多个第一螺钉构成;所述第二侧顶组件包括有第二侧顶块和第二螺钉单元;所述第二螺钉单元由对称地插设于所述第二侧顶块两侧的多个第二螺钉构成;在所述支撑座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钉相适配的第一斜置条形滑移缺口、与所述第二螺钉相适配的第二斜置条形滑移缺口;所述顶升机构包括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吉成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红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