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手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5646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手表,包括机芯组件和保护套组件;所述机芯组件可拆卸设于所述保护套组件中;所述保护套组件包括一体式连接的第一表带件、环形套以及第二表带件;所述环形套具有弹性;使得所述机芯组件可拆卸式包合在所述环形套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智能手表的保护套组件为一体式设计,携带非常方便,所述保护套组件与所述机芯组件能够实现侧面、上表面、下表面的紧密贴合,实现对机芯组件的全方位保护,避免了机芯组件的表面和侧边刮花,同时能够保护机芯组件的触摸屏和显示屏,避免常规的碰撞破裂因而失去功能。且所述保护套与所述机芯组件能够完美的贴合,使得所述智能手表的结构更加紧凑,穿戴也更加方便。穿戴也更加方便。穿戴也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手表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穿戴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手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的电子产品也开始增加移动方面的功能,比如过去只能用来看时间的手表,现今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家庭网络与互联网相连,显示来电信息、天气信息等内容。
[0003]目前市面上的智能手表款式多样,功能复杂;现有技术中智能手表有一部分机芯组件与表带为一体设计,或者机芯组件与表带可拆卸式连接;但是表带仅仅起到将智能手表固定在手腕的作用,没有起到好的保护作用,特别是触摸屏和显示屏比较脆弱,容易被刮花或者磨蹭,或者不慎从高处掉落导致触摸屏和显示屏破裂,严重影响使用寿命。因此,需要设计一款具有保护作用的一体式表带,能够起到可拆卸式安装和固定机芯组件的同时,还能够起到保护机芯组件各个零部件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智能手表,以达到可拆卸式安装机芯组件以及保护机芯组件的效果。
[0005]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手表,包括机芯组件和保护套组件;所述机芯组件可拆卸设于所述保护套组件中;所述保护套组件包括一体式连接的第一表带件、环形套以及第二表带件;所述环形套具有弹性;使得所述机芯组件可拆卸式包合在所述环形套中。
[0006]所述机芯组件为智能手表的核心件,可以内置计步模块,机体检测模块、按摩模块、女性助手模块、运动模块、查找手机模块、表盘选择模块、秒表模块、音乐控制模块、手机相机控制模块、久坐提醒模块、喝水提醒模块、闹钟模块、天气更新模块、手机信息同步模块。通过设置各种功能模块能够实现计步,睡眠检测,心率、血压、血氧、心电、呼吸能多方面的检测,同时具有按摩功能;其中女性助手模块可以用于检测女性月经周期,实现定期提醒;其中运动模块用于测试运动的距离,消耗的热量等数据;此外还能够实现手机定位和远程控制,实现近距离的找手机以及远距离的手机定位;此外还有一些实用技能,如秒表,音乐控制,手机相机控制,久坐提醒,定时喝水提醒,闹钟,天气显示、气象,手机信息查看等多种功能。
[0007]其中第一表带件、环形套以及第二表带件围合呈环形,类似普通手表的结构,所述第一表带件和第二表带件的末端能够实现可拆卸连接。所述环形套能够实现机芯组件的包合,所述机芯组件呈方形或者圆形,所述环形套的形状匹配所述机芯组件的形状,实现所述环形套对所述机芯组件的侧壁以及上下表面的侧边包合,实现保护。
[0008]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套包括由上至下一体成型的上沿环、中环以及下沿环;所述中环的内径大于所述上沿环的内径;所述中环的内径大于所述下沿环的内径;所述机芯组件
的外径大于等于所述中环的内径。
[0009]所述上沿环贴合所述机芯组件上表面外围一圈;所述中环贴合所述机芯组件侧边一圈;所述下沿环贴合所述机芯组件下表面外围一圈,因此通过设置环形套,能够实现机芯组件的全方位保护。
[0010]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套上设有多个等距的,用于卡住所述机芯组件的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包括一体成型的上底面、弧形面以及下底面。
[0011]所述固定框呈半“口”字型,纵向半包围所述环形套;优选的,本技术设置六个等距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与所述环形套一体成型,或者类似加强筋的结构;能够加强机芯组件的固定和保护。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中环内壁的一侧设有第一卡位和第二卡位;所述中环的另一侧设有第三卡位和第四卡位;所述第一卡位、第二卡位、第三卡位以及第四卡位向外侧凸出,形成安装卡位。
[0013]所述第一卡位、第二卡位与第三卡位、第四卡位对称设置,且对应所述固定框的位置,所述机芯组件可以布局与上述安装卡位对应的凸起,实现更好的安装固定。
[0014]进一步的,所述机芯组件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触摸屏、显示屏、电池;还包括设于所述机芯组件侧面的马达、麦克风组件以及按钮组件。
[0015]本技术的机芯组件采用上下结构结合马达、麦克风组件以及按钮组件侧面组装的方式,结构更加紧凑,其中马达、麦克风组件以及按钮组件的安装固定采用常规设计,并非本技术的主要专利技术点,可参考现有技术进行结构设计。
[0016]进一步的,所述中环的一侧设有圆形通孔,所述按钮组件一端穿过所述圆形通孔实现固定。
[0017]现有技术中的智能手表很少采用按钮组件,本技术设计了按钮组件,在结构上更接近传统机械手表,手感更好。
[0018]进一步的,所述机芯组件还包括中壳以及后壳;所述触摸屏、显示屏、电池设于所述后壳的上侧,且集成与所述中壳中;所述马达、麦克风组件以及按钮组件安装与所述中壳的侧面。
[0019]所述中壳起到侧向固定的作用,所述后壳起到底座固定的作用,所述中壳固定在所述后壳上,实现整体的固定。
[002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表带件包括表带部、圈仔、利仔以及表带扣;所述第一表带件和第二表带件上设有多个通孔。
[0021]所述利仔、表带扣能够实现所述第一表带件与表带部实现固定连接,所述圈仔能够实现所述第一表带件的活动端,方便用户穿戴。
[002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表带件、环形套以及第二表带件为具有弹力的柔性材质制成。
[0023]为了实现更方便的拆卸,所述环形套具有弹力,所述环形套的内径稍稍小于所述机芯组件的外径,使得所述机芯组件能够完全包合在所述环形套内,实现更好的贴合和固定。
[0024]进一步的,所述中环的内壁还设有多个向外侧凹陷的弧形滑坡。
[0025]由于机芯组件的外周同样可以采用弧形结构;利用弧形滑坡的设计,使得所述机芯组件能够与所述中环的内壁更好的贴合,且消除了棱角,结构更加的紧凑。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7]本技术智能手表的保护套组件为一体式设计,携带非常方便,所述保护套组件与所述机芯组件能够实现侧面、上表面、下表面的紧密贴合,实现对机芯组件的全方位保护,避免了机芯组件的表面和侧边刮花,同时能够保护机芯组件的触摸屏和显示屏,避免常规的碰撞破裂因而失去功能。且所述保护套与所述机芯组件能够完美的贴合,使得所述智能手表的结构更加紧凑,穿戴也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智能手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技术智能手表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技术保护套组件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技术固定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技术保护套组件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技术机芯组件除去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7为技术机芯组件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5]图8为技术第二表带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6]图9为技术保护套组件又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手表,包括机芯组件(1)和保护套组件(2);所述机芯组件(1)可拆卸设于所述保护套组件(2)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组件(2)包括一体式连接的第一表带件(21)、环形套(22)以及第二表带件(23);所述环形套(22)具有弹性;使得所述机芯组件(1)可拆卸式包合在所述环形套(22)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套(22)包括由上至下一体成型的上沿环(221)、中环(222)以及下沿环(223);所述中环(222)的内径大于所述上沿环(221)的内径;所述中环(222)的内径大于所述下沿环(223)的内径;所述机芯组件(1)的外径大于等于所述中环(222)的内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套(22)上设有多个等距的,用于卡住所述机芯组件(1)的固定框(3),所述固定框(3)包括一体成型的上底面(31)、弧形面(32)以及下底面(3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环(222)内壁的一侧设有第一卡位(100)和第二卡位(200);所述中环(222)的另一侧设有第三卡位(300)和第四卡位(400);所述第一卡位(100)、第二卡位(200)、第三卡位(300)以及第四卡位(400)向外侧凸出,形成安装卡位。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浩潮许伟坡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新科盈数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