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自动行程卸荷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56110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自动行程卸荷阀,包括具有卸荷孔的齿条活塞,卸荷孔内设置有卸荷总成,卸荷总成包括一对行程阀座,一对行程阀杆;两个行程阀杆相对的端面上均设置有盲孔;限位杆,限位杆的两端分别插接于盲孔内,两个盲孔形成容纳限位杆的限位腔,限位腔的长度大于限位杆的长度使得限位杆能够沿着限位腔轴向移动;和抵接弹簧,套设在限位杆上且抵接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行程阀杆的止挡部抵接,抵接弹簧使得移动部部分的穿出轴孔;采用限位杆插入行程阀杆盲孔的方式进行导向,并且两端的行程阀杆对限位杆在径向有限位作用,可以减缓自动行程卸荷阀卸荷过程中液压油对限位杆的扰动。动。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体式自动行程卸荷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转向器领域,具体为一种分体式自动行程卸荷阀。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见的分体式自动行程卸荷阀的组成包括有行程阀杆、行程阀座、限位杆、抵接弹簧、滑套和调节螺栓等,通过行程阀杆和行程阀座的配合实现对密封和保压功能。
[0003]但是在长时间的使用中,目前的分体式自动行程卸荷阀发现了存在如下问题:
[0004]1.位于中间的限位杆较短且在径向没有限位,高压油(液压油)在流经卸荷阀工作腔(卸荷孔)时对限位杆有径向的扰动,导致行程阀杆在开启时与行程阀座偏移不同轴。
[0005]2.进行转向器卸荷时理想的有效节流形状是由行程阀杆与行程阀座组成的圆环形的节流口(传统的行程阀杆与行程阀座的接触面均为锥形面接触(参见图1),当彼此锥形面分离时会形成节流口),在限位杆的扰动下行程阀杆与行程阀座不同轴,会改变理想的圆环形节流口口径,因此卸荷时的残余压力不稳定。
[0006]3.由于限位杆的扰动,行程阀杆与行程阀座的密封也不是理想的线线密封,致使行程阀杆与行程阀座的密封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通过重新设计卸荷总成的结构,使得其中的限位杆能够稳定的与行程阀杆配合连接,避免出现因高压油扰动导致限位杆偏移,进行导致行程阀杆与行程阀座不同轴的情况出现。
[0008]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具体方案如下:
[0009]一种分体式自动行程卸荷阀,包括具有卸荷孔的齿条活塞,所述卸荷孔内设置有卸荷总成,所述卸荷总成包括
[0010]一对行程阀座,分别固定在所述卸荷孔的左右两侧,每个所述行程阀座内开设有轴孔;
[0011]一对行程阀杆;与所述行程阀座一一对应;每个所述行程阀杆具有移动部和止挡部,所述移动部与所述轴孔同轴设置并通过所述轴孔与所述行程阀座间隙配合;所述止挡部直径大于所述轴孔直径且两个所述行程阀杆的止挡部相对设置,两个所述止挡部相对的端面上均设置有盲孔;
[0012]限位杆,位于两个所述止挡部之间;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分别插接于所述盲孔内,两个所述盲孔形成容纳所述限位杆的限位腔,所述限位腔的长度大于所述限位杆的长度使得所述限位杆能够沿着所述限位腔轴向移动;和
[0013]抵接弹簧,套设在所述限位杆上且所述抵接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行程阀杆的止挡部抵接,所述抵接弹簧使得所述移动部部分的穿出所述轴孔。
[0014]进一步的,所述行程阀座与所述行程阀杆相对的端面内设有内凹的锥面凹腔,所述锥面凹腔的高度线与所述轴孔的轴线共线;所述移动部与所述止挡部的连接处为球形结
构;在所述抵接弹簧的作用下,所述球形结构与所述锥面凹腔密封配合使得所述轴孔与所述卸荷孔的中间段不相通。
[0015]进一步的,所述轴孔包括活塞孔和设置在所述活塞孔两侧且直径大于所述活塞孔的安装孔,所述行程阀座通过螺纹旋合固定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行程阀杆、限位杆和抵接弹簧均位于所述活塞孔内。
[0016]进一步的,所述分体式自动行程卸荷阀还包括与所述行程阀杆一一对应的顶推组件,所述顶推组件位于所述轴孔外;所述齿条活塞的左右运动使得所述行程阀杆分别与对应的顶推组件顶推抵接。
[0017]进一步的,所述顶推组件包括调整螺栓和至少部分套接在所述调整螺栓上的滑套,所述滑套与所述调整螺栓过盈配合,所述滑套与所述行程阀杆正相对。
[0018]进一步的,所述分体式自动行程卸荷阀还包括阀体总成和壳体总成,所述阀体总成与所述壳体总成固定形成活塞腔,所述齿条活塞设置在所述活塞腔内;所述顶推组件分别固定在所述阀体总成和壳体总成上。
[0019]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0020]本方案设计了一种新结构的分体式自动行程卸荷阀,在不改变其他零部件的前提下,仅需改变行程阀杆和限位杆的结构,即可解决困扰限位杆偏移扰动的问题。
[0021](1)采用限位杆插入行程阀杆盲孔的方式进行导向,并且两端的行程阀杆对限位杆在径向有限位作用,可以减缓自动行程卸荷阀卸荷过程中液压油对限位杆的扰动,使得由行程阀杆与行程阀座的节流口形状保持理想的圆环形节流口形状。
[0022](2)采用球面型行程阀杆(即移动部与止挡部的连接处为球形结构),通过行程阀杆球面与行程阀座锥面的接触起密封作用,改善了两接触面的密封效果,实际当中可以减小转向器内泄漏大的问题。并且通过专业的检测仪器,检测球面型行程阀杆与锥面型行程阀杆的保压能力,可以很好地发现,球面型行程阀杆的保压能力相比较锥面型行程阀杆的保压能力具有较大的提高。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现有技术中行程阀杆与行程阀座的接触面均为锥形面的结构图。
[0024]图2为本方案分体式自动行程卸荷阀的部分结构图。
[0025]图3为行程阀座、行程阀杆、限位杆和抵接弹簧之间爆炸结构图。
[0026]图4为行程阀座、行程阀杆、限位杆和抵接弹簧之间组合结构图。
[0027]图5为节流口的形成状态结构图。
[0028]图6为因为限位杆的扰动,导致行程阀杆在不同方向偏移后与行程阀座的配合结构图。
[0029]图7为一种分体式自动行程卸荷阀的整体结构图。
[0030]其中:10行程阀座、11轴孔、12锥面凹腔、20行程阀杆、21移动部、22止挡部、23球形结构、30限位杆、40抵接弹簧、51调整螺栓、52滑套、100齿条活塞、200阀体总成、300壳体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自动行程卸荷阀,通过对该分体式自动行程卸荷阀中的限位杆和行程阀杆的结构做进一步的设计,达到增强卸荷总成的保压能力和密封能力。
[0033]具体的,参见图2

图4,分体式自动行程卸荷阀包括具有卸荷孔的齿条活塞100,卸荷孔内设置有卸荷总成,其中卸荷总成包括一对行程阀座10,行程阀座10分别固定在卸荷孔的左右两侧,并且每个行程阀座10内开设有轴孔11;一对行程阀杆20;行程阀杆20与行程阀座10一一对应;每个行程阀杆20具有移动部21和止挡部22,移动部21与轴孔11同轴设置并通过轴孔11与行程阀座10间隙配合;止挡部22直径大于轴孔11直径且两个行程阀杆20的止挡部22相对设置,两个止挡部22相对的端面上均设置有盲孔;限位杆30位于两个止挡部22之间并且限位杆30的两端分别插接于盲孔内;可以理解为,两个盲孔形成容纳限位杆30的限位腔,限位腔的整体长度大于限位杆30的长度使得限位杆30能够沿着限位腔轴向移动。
[0034]需要注意的是,限位杆30与两端行程阀杆20上的盲孔为小间隙配合,并且保持限位杆30的两端始终位于盲孔内,这样行程阀杆20和限位杆30可以相对的沿轴移动;通过将限位杆30的两端限定在盲孔内,从而限制了限位杆30出现径向转动的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自动行程卸荷阀,包括具有卸荷孔的齿条活塞(100),所述卸荷孔内设置有卸荷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总成包括一对行程阀座(10),分别固定在所述卸荷孔的左右两侧,每个所述行程阀座(10)内开设有轴孔(11);一对行程阀杆(20);与所述行程阀座(10)一一对应;每个所述行程阀杆(20)具有移动部(21)和止挡部(22),所述移动部(21)与所述轴孔(11)同轴设置并通过所述轴孔(11)与所述行程阀座(10)间隙配合;所述止挡部(22)直径大于所述轴孔(11)直径且两个所述行程阀杆(20)的止挡部(22)相对设置,两个所述止挡部(22)相对的端面上均设置有盲孔;限位杆(30),位于两个所述止挡部(22)之间;所述限位杆(30)的两端分别插接于所述盲孔内,两个所述盲孔形成容纳所述限位杆(30)的限位腔,所述限位腔的长度大于所述限位杆(30)的长度使得所述限位杆(30)能够沿着所述限位腔轴向移动;和抵接弹簧(40),套设在所述限位杆(30)上且所述抵接弹簧(4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行程阀杆(20)的止挡部(22)抵接,所述抵接弹簧(40)使得所述移动部(21)部分的穿出所述轴孔(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自动行程卸荷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阀座(10)与所述行程阀杆(20)相对的端面内设有内凹的锥面凹腔(12),所述锥面凹腔(12)的高度线与所述轴孔(11)的轴线共线;所述移动部(21)与所述止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阳斌马园杰
申请(专利权)人:东科克诺尔商用车制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