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调节器的滤清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5107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调节器的滤清器结构,包括卡在真空调节器大气进气管口上、支撑阀体的滤清器总成;所述滤清器总成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折型隔板、挡块和过滤网总成,折型隔板、挡块和外壳两侧内壁之间形成迷宫式气道,迷宫式气道成对对称设置在外壳内腔的两边部,两迷宫式气道之间的外壳内腔形成进气道;所述迷宫式气道的末端和进气道首端之间连接过滤网总成,过滤网总成与外壳一端内壁之间形成缓冲气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真空调节器中,能够防止灰尘、烟雾、水汽等直接附着于涤纶网上,有效保护真空调节器内部运动件的清洁,提高了真空调节器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真空调节器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真空调节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调节器的滤清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尾气排放控制装置
,是一种可以调节发动机再循环废气流量作用中真空传感器的滤清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真空调节器在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中起到调节再循环废气流量的执行元件作用。真空调节器是一种通过改变ECU输出的占空比,使导磁回路产生磁场,衔铁在不同的电磁力作用下向鞍座方向运动,进而铜针和衔铁组件内部的密封橡胶分离产生间隙,间隙的大小决定输出负压的大小,ECU输出的占空比越大,产生的电磁力越大,铜针和密封橡胶之间的间隙也越大,输出的负压就越大,占空比越小,输出的负压就越小,从而控制废气再循环的流量。真空调节器采用线性控制可调节流量大小,避免了传统真空调节器只有开和关的动作,给整车所需的废气再循环流量提供了更多更合理的调节方式。真空调节器以其装配便捷、性能稳定、可线性调节等特点在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0003]但是由于发动机总成是暴露在非密封空间内,且道路工况复杂,灰尘、烟雾、水汽、泥浆等等较多,真空调节器在工作一段时间后,灰尘、烟雾、水汽、泥浆等等将200目涤纶网完全覆盖,但由于大气进气管为主动抽气状态,最终200目涤纶网过滤失效,灰尘、烟雾、水汽等被吸入阀体内部,将真空调节器内运动件总成造成卡滞或者生锈卡滞,进而使得真空调节器失效,整个EGR系统也会瘫痪。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真空调节器的滤清器结构,能够防止灰尘、烟雾、水汽等直接附着于涤纶网上,有效保护真空调节器内部运动件的清洁,进一步提高真空调节器的使用寿命。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真空调节器的滤清器结构,包括卡在真空调节器大气进气管口上、支撑阀体的滤清器总成;所述滤清器总成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折型隔板、挡块和过滤网总成,折型隔板、挡块和外壳两侧内壁之间形成迷宫式气道,迷宫式气道成对对称设置在外壳内腔的两边部,两迷宫式气道之间的外壳内腔形成进气道;所述迷宫式气道的末端和进气道首端之间连接过滤网总成,过滤网总成与外壳一端内壁之间形成缓冲气道。
[0007]上述一种真空调节器的滤清器结构,所述过滤网总成包括三个200目涤纶网和PA66+GF30的过滤网框组合而成。
[0008]上述一种真空调节器的滤清器结构,所述三个200目涤纶网和PA66+GF30的过滤网框一体注塑而成。
[0009]上述一种真空调节器的滤清器结构,所述过滤网总成压配进滤清器内腔中,外壳与折型隔板和挡块采用外壳内壁上自带的凸点定位,过滤网总成与挡块之间通过卡扣固定。
[0010]上述一种真空调节器的滤清器结构,所述滤清器总成与阀体的大气进气管口上的台阶形成卡扣固定装配,且滤清器总成外壳上设置有有两个撑住阀体、防止滤清器总成往阀体方向移动或者旋转的支撑脚。
[0011]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0012]本技术通过在滤清器内腔中设置了两条迷宫式走向的气道,使气体从两侧的两条迷宫式气道进入,而后从中部的进气道进入真空调节器内,带有灰尘、烟雾、水汽等等的气流会在迷宫式气道的拐角处形成回旋气流,并在拐角附着灰尘、烟雾、水汽等杂质,然后经迷宫式气道末端的涤纶网过滤,再经过底部的缓冲气道,最后通过进气道处的涤纶网过滤后通过进气道进入真空调节器;可靠保证了进入真空接触器内部气体的清洁,成倍提高了进气道处涤纶网的使用寿命,有效保护了真空传感器内运动件总成不受锈蚀,大大降低了灰尘、烟雾等颗粒物与水汽混合后的杂质引起运动件总成卡滞的风险,提高了真空调节器工作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延长了真空调节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装配有本专利技术的真空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气流过滤示意图。
[0016]其中:1.阀体,2.滤清器总成,21.折型隔板,22.外壳,23.过滤网总成,231.涤纶网,232.过滤网框,24.挡块,a、b、c对应三处回旋气流拐角,A、B、C对应三处200目涤纶网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一种真空调节器的滤清器结构,该真空调节器包括阀体1、阀上部、运动件总成、鞍座总成、阀体盖板、卡箍以及滤清器总成2。阀上部的上面的气管接整车真空源,阀上部的下面的气管接EGR阀,阀体1右侧为大气进气气管。
[0019]阀上部为EGR阀系统控制废气真空度以及大气混入流量的主要通道;包括通孔铜针,通孔铜针通过过盈压配的方式压入真空源的通道处。
[0020]运动件总成包括衔铁、回位橡胶、弹簧、密封橡胶、挡圈;其中衔铁会导磁性良好的材料主要受磁场产生的轴向力使衔铁带动整个运动件总成达到一定的开度,衔铁内有个气室,气室四周均匀分布四个进气口用于让大气进入;在气室内放入弹簧在弹簧上防止密封橡胶,为了防止密封橡胶弹出以及起到密封效果,会过盈配合压入挡圈,衔铁外侧套入回位橡胶,用于密封阀体1其余地方可进入阀上部的气流。
[0021]阀体1包括线圈总成、鞍座总成、盖板;线圈总成为铜线缠绕在线圈塑料支架上,无油轴承压配进线圈支架上并进行激光焊接,保证无油轴承的同心度不会晃动,线圈塑料支架套入无油轴承上,然后压入支架盖板,并激光焊接支架盖板保证支架总成的固定,然后支架总成放入注塑模当中进行包塑成型。
[0022]应用于上述真空调节器的滤清器结构,如图2所示,安装在真空调节器中的结构如图1所示。
[0023]滤清器结构为卡在真空调节器大气进气管口上、支撑阀体1的滤清器总成2。滤清器总成2包括外壳22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折型隔板21、挡块24和过滤网总成23,折型隔板21、挡块24和外壳两侧内壁之间形成迷宫式气道,迷宫式气道成对对称设置在外壳内腔的两边部,两迷宫式气道之间的外壳内腔形成进气道;迷宫式气道的末端和进气道首端之间连接过滤网总成23,过滤网总成23与外壳一端内壁之间形成缓冲气道。
[0024]本技术中,过滤网总成23包括三个200目涤纶网231和PA66+GF30的过滤网框232组合而成,且三个200目涤纶网和PA66+GF30的过滤网框一体注塑而成。图3中所示的A、B、C所在区域为三个200目涤纶网安装处。
[0025]过滤网总成23压配进滤清器内腔中,外壳22与折型隔板21和挡块24采用外壳内壁上自带的凸点定位,过滤网总成23与挡块24之间通过卡扣固定。
[0026]滤清器总成2与阀体1的大气进气管口上的台阶形成卡扣固定装配,且滤清器总成2外壳上设置有两个支撑脚,不仅用于撑住阀体1,还能够防止滤清器总成2往阀体1方向移动或者旋转。
[0027]真空调节器装配时,先将调节螺钉装入鞍座中,鞍座压配进阀体1底部,再将运动件总成放入阀体1内,压配阀上部,使其一部分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调节器的滤清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卡在真空调节器大气进气管口上、支撑阀体(1)的滤清器总成(2);所述滤清器总成(2)包括外壳(22)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折型隔板(21)、挡块(24)和过滤网总成(23),折型隔板(21)、挡块(24)和外壳两侧内壁之间形成迷宫式气道,迷宫式气道成对对称设置在外壳内腔的两边部,两迷宫式气道之间的外壳内腔形成进气道;所述迷宫式气道的末端和进气道首端之间连接过滤网总成(23),过滤网总成(23)与外壳一端内壁之间形成缓冲气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调节器的滤清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总成(23)包括三个200目涤纶网(231)和PA66+GF30的过滤网框(232)组合而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晨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隆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