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回火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5058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回火燃烧器,包括燃烧器外壳,燃烧器外壳的上端设置有燃烧腔,燃烧腔的下端连通防回火内腔,防回火内腔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锥形变径管,防回火内腔中部设有散热板,散热板中部上表面设有圆弧形阻燃板,散热板的外侧设置有圆环状的均布铜网,且均布铜网与第一锥形变径管之间设有倾斜设置的过滤网,防回火内腔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锥形变径管,防回火内腔通过第二锥形变径管连通进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防回火内腔上端设置第一锥形变径管,以减小燃烧腔的进气气流面积,使得防回火内腔内压大于燃烧腔内压,从而达到防回火的目的,并通过阻燃板和散热板实现对回火后火焰的阻隔,进而防止火焰蔓延至进气口。蔓延至进气口。蔓延至进气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回火燃烧器


[0001]本技术涉及防回火
,尤其涉及一种防回火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燃料燃烧技术在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在能源工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燃烧设备的低效率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发展新型燃烧技术,提高用能设备的运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燃烧器在广义的概念中,家用的热水器、煤气灶,乃至打火机等都可以认为是燃烧器的一种。按其工作原理,可以将燃烧器定义为是一种将物质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反应方式转化热能的一种设备—即将空气与燃料通过预混装置按适当比例混兑以使其充分燃烧。燃烧器是一种将燃料和空气,按所要求的浓度、速度、湍流度和混合方式送入炉膛,并使燃料能在炉膛内稳定着火与燃烧的热能装置。目前,燃烧器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燃烧器在进行燃烧加热时,由于进气压强不稳容易造成燃烧火焰向进气管道蔓延,进而造成回火的事故,而且一旦发生回火就容易造成爆炸。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回火燃烧器。
[000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防回火燃烧器,包括燃烧器外壳,所述燃烧器外壳的上端设置有燃烧腔,所述燃烧腔的下端连通防回火内腔,所述防回火内腔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锥形变径管,所述防回火内腔中部设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中部为圆弧型,且其中部上表面设有圆弧形阻燃板,所述散热板的外侧设置有圆环状的均布铜网,且所述均布铜网与所述第一锥形变径管之间设有倾斜设置的过滤网,所述防回火内腔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锥形变径管,所述防回火内腔通过所述第二锥形变径管连通进气口。
[000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锥形变径管的内径从上至下逐渐增大,且其最下端的内径不大于所述均布铜网的内径。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锥形变径管的内径从下至上逐渐增大,且其最上端的内径不小于所述均布铜网的内径。
[0007]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板下表面中部设有温度传感器。
[0008]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器外壳的上方设有安装板,所述燃烧器外壳的上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的下端面。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锥形变径管上下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燃烧腔和所述防回火内腔。
[0010]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防回火燃烧器通过在所述防回火内腔上端设置所述第一锥形变径管,以减小所述燃烧腔的进气气流面积,使得所述防回火内腔内压大于所述燃烧腔内压,从而达到防回火的目的,并通过所述阻燃板和所述散热板实现对回火后火焰的阻隔,进而防止火焰蔓延至进气口。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一种防回火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图1中散热板5的俯视图。
[0013]图中:1

燃烧器外壳,2

燃烧腔,3

防回火内腔,4

第一锥形变径管,5

散热板,6

阻燃板,7

均布铜网,8

过滤网,9

第二锥形变径管,10

进气口,11

温度传感器,12

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0015]请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回火燃烧器,包括燃烧器外壳1,所述燃烧器外壳1的上方设有安装板12,所述燃烧器外壳1的上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12的下端面。
[0016]所述燃烧器外壳1的上端设置有燃烧腔2,所述燃烧腔2的下端连通防回火内腔3,所述防回火内腔3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锥形变径管4,且所述第一锥形变径管4上下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燃烧腔2和所述防回火内腔3。
[0017]所述防回火内腔3中部设有散热板5,所述散热板5中部为圆弧型,且其中部上表面设有圆弧形阻燃板6,从而可利用所述阻燃板6阻挡所述燃烧腔2回火时火焰的蔓延,所述散热板5的外侧设置有圆环状的均布铜网7,且所述均布铜网7与所述第一锥形变径管4之间设有倾斜设置的过滤网8,从而利用所述均布铜网7和所述过滤网8实现进气的目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板5下表面中部设有温度传感器11,所述温度传感器11用于感测所述防回火内腔3内部下端温度。
[0018]所述防回火内腔3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锥形变径管9,所述防回火内腔3通过所述第二锥形变径管9连通进气口10,本技术中所述第一锥形变径管4的内径从上至下逐渐增大,且其最下端的内径不大于所述均布铜网7的内径,从而利用所述第一锥形变径管4减小燃烧气体进入所述燃烧腔2的进气面积,进而使得所述防回火内腔3内压大于所述燃烧腔2内压,从而达到防回火的目的;而所述第二锥形变径管9的内径从下至上逐渐增大,且其最上端的内径不小于所述均布铜网7的内径,从而利用所述第二锥形变径管9增大进气面积,使得所述进气口10的进气气流压强得到缓冲。
[001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首先利用所述第一锥形变径管4减小燃烧气体进入所述燃烧腔2的进气面积,进而使得所述防回火内腔3内压大于所述燃烧腔2内压,从而达到防回火的目的,同时利用所述第二锥形变径管9增大进气面积,使得所述进气口10的进气气流压强得到缓冲,并利用阻燃板6阻挡所述燃烧腔2回火时火焰的蔓延,防止造成火焰对所述进气口10直接的冲击,实现对回火后火焰的阻隔,进而防止火焰蔓延至所述进气口10。
[0020]本技术的一种防回火燃烧器通过在所述防回火内腔3上端设置所述第一锥形变径管4,以减小所述燃烧腔2的进气气流面积,使得所述防回火内腔3内压大于所述燃烧腔2内压,从而达到防回火的目的,并通过所述阻燃板6和所述散热板5实现对回火后火焰的阻隔,进而防止火焰蔓延至所述进气口10。
[0021]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
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0022]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回火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器外壳,所述燃烧器外壳的上端设置有燃烧腔,所述燃烧腔的下端连通防回火内腔,所述防回火内腔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锥形变径管,所述防回火内腔中部设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中部为圆弧型,且其中部上表面设有圆弧形阻燃板,所述散热板的外侧设置有圆环状的均布铜网,且所述均布铜网与所述第一锥形变径管之间设有倾斜设置的过滤网,所述防回火内腔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锥形变径管,所述防回火内腔通过所述第二锥形变径管连通进气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回火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形变径管的内径从上至下逐渐增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沛京金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漫修达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