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优先转向电控阀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4953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液压阀组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新型优先转向电控阀组,包括:集成阀块以及分别设置在集成阀块上的常开流量阀、溢流阀、逻辑控制阀、梭阀和电磁截止阀;集成阀块的P油口与常开流量阀的进油口、溢流阀的进油口和逻辑控制阀的进油口连接;常开流量阀的出油口与集成阀块的D油口连接;溢流阀的出油口与集成阀块的T油口连接;逻辑控制阀的出油口与集成阀块的PV油口连接;逻辑控制阀的控制油口分别与集成阀块的DLs油口、梭阀的进油口连接;梭阀的出油口分别与集成阀块的VLs油口和电磁截止阀的进油口连接;电磁截止阀的出油口与集成阀块的Tdd油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高度集成化,方便管路连接,检修方便。检修方便。检修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优先转向电控阀组


[0001]本技术涉及液压阀组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优先转向电控阀组。

技术介绍

[0002]叉装车是现在人们常用的搬运车辆之一,是成件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重物搬运作业的各种轮式搬运车辆。
[0003]现有叉装车需要配置液压控制系统,对于液压控制系统中的优先转向控制阀组国内外大部分采用分体式结构,压力油先通过独立的转向优先阀分出两路,分别控制转向和控制系统,但是该结构的缺点是:1.增加管路连接,占用安装空间大,增加维修难度;2.常规的转向优先阀最高使用压力20MPa,相对工作压力低,不适于高压的叉装车液压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解决现有技术的优先转向控制阀组占用安装空间大,增加维修难度以及相对工作压力低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新型优先转向电控阀组,以实现高度集成化,方便管路连接,检修方便。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优先转向电控阀组,包括:集成阀块以及分别设置在集成阀块上的常开流量阀、溢流阀、逻辑控制阀、梭阀和电磁截止阀;
[0006]所述集成阀块的P油口与常开流量阀的进油口、溢流阀的进油口和逻辑控制阀的进油口连接;
[0007]所述常开流量阀的出油口与集成阀块的D油口连接;
[0008]所述溢流阀的出油口与集成阀块的T油口连接;
[0009]所述逻辑控制阀的出油口与集成阀块的PV油口连接;所述逻辑控制阀的控制油口分别与集成阀块的DLs油口、梭阀的进油口连接;
[0010]所述梭阀的出油口分别与集成阀块的VLs油口和电磁截止阀的进油口连接;
[0011]所述电磁截止阀的出油口与集成阀块的Tdd油口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集成阀块的P油口与Pi油口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逻辑控制阀的控制油口与集成阀块的DLs油口的连接油路上设置阻尼孔。
[0014]优选的,所述梭阀还与集成阀块的Ls油口连接。
[00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优先转向电控阀组,相比于传统优先转向阀组具有以下优点:
[0016]1、能够将优先转向阀和部分控制功能集成在一起,实现高度集成化,方便管路连接,检修方便;
[0017]2、全部使用插装阀芯,使外形更小、更紧凑,减小安装空间;
[0018]3、最高工作压力可至30MPa,可以应用于高压叉车等液压工作系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0019]4、具有集成主阀负载反馈油路的电磁卸荷控制功能,可实现反馈油路的快速卸压。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新型优先转向电控阀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新型优先转向电控阀组的液压原理图。
[0022]附图标记:1.集成阀块;2.常开流量阀;3.溢流阀;4.逻辑控制阀;5.梭阀;6.电磁截止阀;7.阻尼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0024]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优先转向电控阀组,包括:集成阀块1以及分别设置在集成阀块1上的常开流量阀2、溢流阀3、逻辑控制阀4、梭阀5和电磁截止阀6。
[0025]本实施例的集成阀块1,材质采用45#钢锻件,可承受35MPa额定工作压力,结构稳定性好。
[0026]所述集成阀块1的P油口与常开流量阀2的进油口、溢流阀3的进油口和逻辑控制阀4的进油口连接。所述集成阀块1的P油口与Pi油口连接,Pi油口为先导阀油口。
[0027]所述常开流量阀2的出油口与集成阀块1的D油口连接,D油口为转向油口,用于连接转向系统。常开流量阀2,优先给转向系统提供所需流量,具有压力补偿功能;当转向系统工作时,经过常开流量阀2的给转向系统供油。
[0028]所述溢流阀3的出油口与集成阀块1的T油口连接,所述T油口用于连接油箱;溢流阀3,能够当系统压力过高时开启泄压,对系统起安全保护作用。
[0029]所述逻辑控制阀4的出油口与集成阀块1的PV油口连接,PV油口为负载敏感多路阀工作油口;所述逻辑控制阀4的控制油口分别与集成阀块1的DLs油口、梭阀5的进油口连接;具体的,所述逻辑控制阀4的控制油口与集成阀块1的DLs油口的连接油路上设置阻尼孔7。通过设置阻尼孔7可以减弱优先转向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异常波动对逻辑控制阀4的影响。DLs油口为转向系统工作压力反馈口。逻辑控制阀4,能够根据优先转向系统反馈的压力,控制向其他液压工作系统提供的流量。
[0030]所述梭阀5的出油口分别与集成阀块1的VLs油口和电磁截止阀6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梭阀5还与集成阀块1的Ls油口连接,Ls油口为主反馈油口,Ls油口接到液压系统的负载敏感变量泵控制口。梭阀5采用内置式,能够反馈工作压力,当转向系统的工作压力高于其他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时,通过该梭阀5把转向系统工作压力反馈给负载敏感变量泵;当转向系统的工作压力低于其他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时,通过该梭阀5把其他液压系统工作压力反馈给负载敏感变量泵。
[0031]所述电磁截止阀6的出油口与集成阀块1的Tdd油口连接;所述Tdd油口用于连接油
箱。电磁截止阀6能够在其他液压系统工作时,电磁铁需要一直得电;电磁铁失电,把其他工作油路的负载反馈压力泄压。
[003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新型优先转向电控阀组的在工作时:集成阀块1的P油口进油,D油口为转向油口,当转向系统工作时,经过常开流量阀2的给转向系统供油。DLs油口为转向系统工作压力反馈口,转向系统工作压力进入DLs油口,通过阻尼孔7反馈到逻辑控制阀4的控制油口,使逻辑控制阀4一直处于关闭位置,实现流量优先分配给转向系统使用,转向系统工作压力同时进入到梭阀5,经过梭阀5进入到Ls油口,负载敏感变量泵通过LS压力值自动控制排量变化。当P油口压力超过溢流阀3设定的压力值时,P油口压力通过溢流阀3泄压,泄油通过T油口回到油箱。
[0033]当转向系统不工作,其他液压系统工作时:Pi油口为先导阀油口,与P油口连通,P油口压力直接给Pi油口供油;同时P油口的油压打开逻辑控制阀4,油液进入PV油口,同时电磁截止阀6得电,负载敏感多路阀的反馈工作压力口连接到VLs油口,再通过梭阀5进入主反馈油口Ls,负载敏感变量泵通过LS油口压力值自动控制排量变化。负载敏感多路阀不工作时,电磁截止阀6失电,把VLs油路的反馈压力通过Tdd油口泄压回油箱,使负载敏感变量泵的控制口压力卸荷。
[003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优先转向电控阀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成阀块(1)以及分别设置在集成阀块(1)上的常开流量阀(2)、溢流阀(3)、逻辑控制阀(4)、梭阀(5)和电磁截止阀(6);所述集成阀块(1)的P油口与常开流量阀(2)的进油口、溢流阀(3)的进油口和逻辑控制阀(4)的进油口连接;所述常开流量阀(2)的出油口与集成阀块(1)的D油口连接;所述溢流阀(3)的出油口与集成阀块(1)的T油口连接;所述逻辑控制阀(4)的出油口与集成阀块(1)的PV油口连接;所述逻辑控制阀(4)的控制油口分别与集成阀块(1)的DLs油口、梭阀(5)的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秀丽杨化东张明辉徐恩来孙维波
申请(专利权)人:赞恩达传动控制技术大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