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镀层防腐管材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4530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5: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防腐管材技术领域,尤其一种金属镀层防腐管材制备工艺,包括以下制备步骤:S1、表面处理;S2、底层电镀:在处理后的管材内、外表面进行镍钴电镀处理,形成底层镍钴合金镀层;S3、电泳涂装:将丙烯酸酯涂料电泳涂装至底层镍钴合金镀层的外壁上;S4、缠绕导电丝;S5、中层电镀:在管材的外壁上进行中层镍钴电镀处理,形成中层镍钴合金镀层;S6、涂覆处理;S7、保温处理:在管材的外壁上包覆一层保温层。本发明专利技术防腐管材的多层防腐结构,具有优良的耐酸碱腐蚀性能,对酸、碱呈惰性,尤其是在碱性环境下饱和浓盐水中。饱和浓盐水中。饱和浓盐水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镀层防腐管材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腐管材
,尤其涉及一种金属镀层防腐管材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海洋石油工程装备产业是开发利用海洋石油资源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是当前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高新产业。油管防腐是当今海洋石油装备领域的突出难题。日本的JFE钢铁株式会社针对CO2油气田率先研制JFE

13Cr马氏体不锈钢油管,此产品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卓越的抗CO2腐蚀特性,但其价格昂贵且关键技术对我国严密封锁;德国曼内斯曼公司生产的防H2S气体腐蚀材质型油管,价格是普通油管的20倍左右;俄罗斯生产的铝合金油管,在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其不足之处是屈服强度相对较低,特别是在高温情况下,屈服强度将急剧下降。
[0003]国内防腐油管目前主要采用环氧酚醛防腐涂层和普通镀层防腐工艺,采用以上两种工艺能起到一定的防腐效果,但随着海洋高矿化度、超深井的开发,复杂地层不断出现,特别是含S区块和含CO2区块的增多,给采油安全带来了考验,特殊的油气开发,急切需要海洋环境下使用的高性能抗腐蚀油管。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金属镀层防腐管材制备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专利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金属镀层防腐管材制备工艺。
[0006](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属镀层防腐管材制备工艺,包括以下制备步骤:S1、表面处理:首先将管材表面除油、除锈,再用锌锰系中温磷化液进行处理;S2、底层电镀:在处理后的管材内、外表面进行镍钴电镀处理,形成底层镍钴合金镀层;S3、电泳涂装:将丙烯酸酯涂料电泳涂装至底层镍钴合金镀层的外壁上;S4、缠绕导电丝:将导电丝缠绕在管材的外壁上,其中,导电丝的两端均延伸至管材的外部;S5、中层电镀:在管材的外壁上进行中层镍钴电镀处理,形成中层镍钴合金镀层;S6、涂覆处理:在管材的外壁上涂覆一层疏水隔离物质,所述疏水隔离物质用于提高管材的疏水性;S7、保温处理:在管材的外壁上包覆一层保温层。
[0007]优选地,所述保温层所采用的原料由以下组分构成:马来酰亚胺树脂、聚硫醇、玻璃纤维和空心玻璃微珠;且各组分的重量比为:马来酰亚胺树脂:聚硫醇:玻璃纤维:空心玻
璃微珠为6~9:4~5:4~6:2~4。
[0008]优选地,所述疏水隔离物质包括氨基硅油改性的环氧树脂、氨基硅油改性的聚氨酯、硅丙树脂和氟树脂中的一种。
[0009]优选地,所述底层电镀中的底层电镀液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水1000份,硫酸镍280~330份,硫酸钴75~105份,硼酸30~50份,添加剂0.3~0.5份,所述添加剂为含有氨基的胺化合物,所述底层电镀处理条件为:温度为50~60℃,pH为2.5~3.5,电流为3.0~4.0A/dm2,电镀时间为20~30min,镀液连续过滤。
[0010]优选地,所述中层电镀中的中层电镀液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水1000份,硫酸镍220~230份,硫酸钴80~85份,硼酸30~50份,氯化钠70~90份,开缸剂6~9份,光亮剂0.3~0.5份;所述光亮剂为丙炔醇丙氧基化合物,所述开缸剂为低泡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所述中层电镀处理条件为:温度为20~35℃,pH为1.5~2.0,电流为3.0~4.0A/dm2,电镀时间为40~60min,镀液连续过滤。
[0011]优选地,所述S4中,所述导电丝采用锌或者铜,且导电丝的直径为0.2

2.0mm。
[0012]优选地,所述导电丝呈螺旋状缠绕在管材的圆周外壁上。
[0013]优选地,所述导电丝呈S形排布在管材的外壁上,且导电丝的两端位于管材的同一侧。
[0014]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防腐管材的多层防腐结构,具有优良的耐酸碱腐蚀性能,对酸、碱呈惰性,尤其是在碱性环境下饱和浓盐水中。电镀层附着力强,不容易被剥落、开裂或碎裂,且无漏点;能够检测管材被腐蚀程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导电丝的缠绕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实施例4和实施例5中导电丝的缠绕示意图。
[0016]图中:1为管材;2为导电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
[0018]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金属镀层防腐管材制备工艺,包括以下制备步骤:S1、表面处理:首先将管材表面除油、除锈,再用锌锰系中温磷化液进行处理;S2、底层电镀:在处理后的管材内、外表面进行镍钴电镀处理,形成底层镍钴合金镀层;所述底层电镀中的底层电镀液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水1000份,硫酸镍280份,硫酸钴75份,硼酸30份,添加剂0.3份,所述添加剂为含有氨基的胺化合物,所述底层电镀处理条件为:温度为50℃,pH为2.5,电流为3.0A/dm2,电镀时间为20min,镀液连续过滤;S3、电泳涂装:将丙烯酸酯涂料电泳涂装至底层镍钴合金镀层的外壁上;
S4、缠绕导电丝:将导电丝2缠绕在管材1的外壁上,其中,导电丝2的两端均延伸至管材1的外部;所述导电丝2采用锌,且导电丝2的直径为0.2mm;所述导电丝2呈螺旋状缠绕在管材1的圆周外壁上;S5、中层电镀:在管材1的外壁上进行中层镍钴电镀处理,形成中层镍钴合金镀层;所述中层电镀中的中层电镀液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水1000份,硫酸镍220份,硫酸钴80份,硼酸30份,氯化钠70份,开缸剂6份,光亮剂0.3份;所述光亮剂为丙炔醇丙氧基化合物,所述开缸剂为低泡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所述中层电镀处理条件为:温度为20℃,pH为1.5,电流为3.0A/dm2,电镀时间为40min,镀液连续过滤;S6、涂覆处理:在管材1的外壁上涂覆一层氨基硅油改性的环氧树脂;S7、保温处理:在管材1的外壁上包覆一层保温层。
[0019]实施例2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金属镀层防腐管材制备工艺,包括以下制备步骤:S1、表面处理:首先将管材表面除油、除锈,再用锌锰系中温磷化液进行处理;S2、底层电镀:在处理后的管材内、外表面进行镍钴电镀处理,形成底层镍钴合金镀层;所述底层电镀中的底层电镀液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水1000份,硫酸镍285份,硫酸钴81份,硼酸35份,添加剂0.4份,所述添加剂为含有氨基的胺化合物,所述底层电镀处理条件为:温度为52℃,pH为2.8,电流为3.2A/dm2,电镀时间为22min,镀液连续过滤;S3、电泳涂装:将丙烯酸酯涂料电泳涂装至底层镍钴合金镀层的外壁上;S4、缠绕导电丝2:将导电丝2缠绕在管材1的外壁上,其中,导电丝2的两端均延伸至管材1的外部;所述导电丝2采用锌,且导电丝2的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镀层防腐管材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S1、表面处理:首先将管材表面除油、除锈,再用锌锰系中温磷化液进行处理;S2、底层电镀:在处理后的管材内、外表面进行镍钴电镀处理,形成底层镍钴合金镀层;S3、电泳涂装:将丙烯酸酯涂料电泳涂装至底层镍钴合金镀层的外壁上;S4、缠绕导电丝:将导电丝缠绕在管材的外壁上,其中,导电丝的两端均延伸至管材的外部;S5、中层电镀:在管材的外壁上进行中层镍钴电镀处理,形成中层镍钴合金镀层;S6、涂覆处理:在管材的外壁上涂覆一层疏水隔离物质,所述疏水隔离物质用于提高管材的疏水性;S7、保温处理:在管材的外壁上包覆一层保温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镀层防腐管材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所采用的原料由以下组分构成:马来酰亚胺树脂、聚硫醇、玻璃纤维和空心玻璃微珠;且各组分的重量比为:马来酰亚胺树脂:聚硫醇:玻璃纤维:空心玻璃微珠为6~9:4~5:4~6:2~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镀层防腐管材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隔离物质包括氨基硅油改性的环氧树脂、氨基硅油改性的聚氨酯、硅丙树脂和氟树脂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镀层防腐管材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电镀中的底层电镀液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水1000份,硫酸镍2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伟马卫峰张建华张军吴浩宋晓明苏建勇亓军国
申请(专利权)人:胜利油田胜鑫防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