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染锦纶纤维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4486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5: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化纤制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无染锦纶纤维的制备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锦纶纤维耐光性差,抗菌性差,易变形等问题。所述无染锦纶纤维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制备带有抗菌组分的改性溶剂,再将改性溶剂与无染锦纶切片混合获得聚合物融体,过滤干燥后获得改性母粒;改性母粒与无染锦纶共混、加热挤出获得长丝,经过抗菌溶液的浸渍,冷冻干燥后,牵伸热定型后最终获得无染锦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无染锦纶中添加抗菌组分,纳米级抗菌剂以及冷冻干燥技术锁住抗菌溶液,使得获得的无染锦纶纤维具有强的抗菌性能,能对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等都具有抑制效果。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等都具有抑制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染锦纶纤维的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化纤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染锦纶纤维的制备工艺。
[0002]
技术介绍

[0003]锦纶纤维,学名聚酰氨(Polyamide,PA)纤维,是分子主链上含有重复酰胺基团的聚合物用做纤维时的总称,国际上称为尼龙或耐纶(Nylon),由于锦州化纤厂是我国首家合成聚酰氨纤维的工厂,因此国内将其定名为“锦纶”。按照国际通行标准,锦纶根据聚合单体的碳原子数不同来命名,如聚己二酰己二胺可记为锦纶66。
[0004]锦纶纤维是世界上最早投入工业化生产的合成纤维,也是合成纤维的一个主要品种。其种类很多,根据大分子链的化学组成,常见的锦纶纤维包括脂肪族PA(如锦纶6、锦纶66)、脂环族PA(如聚十二烷二酰对二环己基甲烷二胺纤维)和芳香族PA(如锦纶6T、锦纶MXD6),不常见的锦纶纤维有锦纶3、锦纶4、锦纶8和锦纶9等。通过对常规品种锦纶的化学改性或物理变形,使其具有某一特性,可得到差别化锦纶。
[0005]锦纶性能优良,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其主要用途可分为三大领域:衣料服装、产业用布和装饰地毯。目前在国内外市场上最为常见、占绝对主导地位的锦纶纤维为锦纶6和锦纶66,我国以锦纶6为主。锦纶6较多地用做织物原料、衣料服装;锦纶66多作为工业用丝,主要用于汽车轮胎、帘子布等。锦纶6也可做帘子布,但其质量低于锦纶66。
[0006]锦纶6的学名为聚己内酰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中常用己内酰胺为原料,在适当的温度和活化剂(如少量水)存在下,经一系列反应开环聚合,水解后的开环产物为氨基己酸,它可以通过缩聚或加成两种途径完成,使单体分子一个个连接起来成为长链状的聚己内酰胺。锦纶6采用熔体纺丝成型,主要以切片熔融纺丝为主,其纺丝过程与涤纶纺丝基本相同。但锦纶6缩聚体中含有8%~10%的低分子化合物.需要在纺丝前进行切片萃取或在纺丝后洗涤加以去除。
[0007]目前,锦纶纤维还存在一定的缺点,如耐光性差,且在实用过程中容易变形,此外锦纶纤维在作为医用或卫生用品纤维时,其抗菌性能具有一定的要求,针对锦纶纤维的抗菌性能,本专利将对这一性能做出改进,以获得具有一定抗菌性能的无染锦纶纤维。
[0008]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锦纶纤维耐光性差,抗菌性差,易变形等问题,而提供一种方法简单,设计合理的无染锦纶纤维的制备工艺。
[0010]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无染锦纶纤维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按质量分计,取10

15份活性炭纤维、10

20份吸水树脂、5

10份的妥尔油
脂肪酸、10

15份的纳米抗菌剂、0.5

1份的抗氧化剂和10

30份的去离子水均匀混合获得改性溶剂;步骤S2:将改性溶剂与无染锦纶切片混合后得到聚合物熔体,将聚合物熔体过滤、干燥后获得改性母粒;步骤S3:按质量比1:5

10取步骤S2获得的改性母粒与无染锦纶切片共混,经螺杆挤出机加热熔融,挤出无染锦纶长丝;步骤S4:将步骤S3获得的无染锦纶长丝在抗菌溶液中浸渍后,冷冻干燥,重复该步骤2

3次后,再经换向、分丝、牵伸和热定型,获得热定型的无染锦纶;步骤S5:将步骤S4获得热定型的无染锦纶进行平衡拉伸,再经卷装后形成无染锦纶包装成品。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步骤S1中的纳米抗菌剂的粒径为50

100nm,所述纳米抗菌剂由质量比为1:3

5的季铵盐和载银沸石复配制成。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步骤S2中的无染锦纶与改性溶剂的混合比例为1

5:1。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步骤S3中螺杆挤出机的加热温度为250

260℃。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步骤S4中的抗菌溶液中浸渍时间为1

3h,冷冻干燥的温度为

10

0℃,冷冻干燥的时间为2

10h。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利用季铵盐和载银沸石复配制成纳米抗菌剂,通过在改性溶剂中添加纳米抗菌剂,使得无染锦纶纤维的抗菌性增强;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改性溶剂中添加妥尔油脂肪酸,利用妥尔油脂肪酸与纳米抗菌剂进行协效复配,所得改性溶剂用于无染锦纶纤维改性,能在赋予锦纶纤维超强抗菌性的同时,增强其力学性能;3)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无染锦纶纤维浸渍在抗菌溶液中,使污染锦纶的吸收抗菌组分,且通过冷冻干燥,减少抗菌组分在无染锦纶表面的流失,最大程度保存无染锦纶中吸附的抗菌组分,使无染锦纶的抗菌作用更强;4)本专利技术方法简单,便于实现,制备得到的污染锦纶耐光性好,力学性能好,且具有优异的抗菌性,可得广泛应用。
[0016]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0018]实施例1一种无染锦纶纤维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按质量分计,取10份活性炭纤维、10份吸水树脂、5份的妥尔油脂肪酸、10份的粒径为50nm的纳米抗菌剂、0.5份的抗氧化剂和10份的去离子水均匀混合获得改性溶
剂,其中纳米抗菌剂由质量比为1:3的季铵盐和载银沸石复配制成;步骤S2:按质量混合比例1:1将改性溶剂与无染锦纶切片混合后得到聚合物熔体,将聚合物熔体过滤、干燥后获得改性母粒;步骤S3:按质量比1:5取步骤S2获得的改性母粒与无染锦纶切片共混,经螺杆挤出机在250℃下加热熔融,挤出无染锦纶长丝;步骤S4:将步骤S3获得的无染锦纶长丝在抗菌溶液中浸渍1h后,在

10℃下冷冻干燥2h,重复该步骤2

3次后,再经换向、分丝、牵伸和热定型,获得热定型的无染锦纶;步骤S5:将步骤S4获得热定型的无染锦纶进行平衡拉伸,再经卷装后形成无染锦纶包装成品。
[0019]实施例2一种无染锦纶纤维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按质量分计,取12份活性炭纤维、15份吸水树脂、8份的妥尔油脂肪酸、12份的粒径为80nm的纳米抗菌剂、0.8份的抗氧化剂和20份的去离子水均匀混合获得改性溶剂,其中纳米抗菌剂由质量比为1:3.5的季铵盐和载银沸石复配制成;步骤S2:按质量混合比例2:1将改性溶剂与无染锦纶切片混合后得到聚合物熔体,将聚合物熔体过滤、干燥后获得改性母粒;步骤S3:按质量比1:6取步骤S2获得的改性母粒与无染锦纶切片共混,经螺杆挤出机在255℃下加热熔融,挤出无染锦纶长丝;步骤S4:将步骤S3获得的无染锦纶长丝在抗菌溶液中浸渍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染锦纶纤维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按质量分计,取10

15份活性炭纤维、10

20份吸水树脂、5

10份的妥尔油脂肪酸、10

15份的纳米抗菌剂、0.5

1份的抗氧化剂和10

30份的去离子水均匀混合获得改性溶剂;步骤S2:将改性溶剂与无染锦纶切片混合后得到聚合物熔体,将聚合物熔体过滤、干燥后获得改性母粒;步骤S3:按质量比1:5

10取步骤S2获得的改性母粒与无染锦纶切片共混,经螺杆挤出机加热熔融,挤出无染锦纶长丝;步骤S4:将步骤S3获得的无染锦纶长丝在抗菌溶液中浸渍后,冷冻干燥,重复该步骤2

3次后,再经换向、分丝、牵伸和热定型,获得热定型的无染锦纶;步骤S5:将步骤S4获得热定型的无染锦纶进行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驰陈建新沈家广孔令根陆灯红
申请(专利权)人:海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