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及发动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14449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5:15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及发动机,属于汽车领域。所述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包括机油泵、主油道和反馈油道;所述机油泵为全程可变排量机油泵,所述机油泵的进油口用于与所述发动机的油底壳连通;所述主油道的进油口与所述机油泵的出油口连通,所述主油道的出油口用于与所述发动机的润滑腔连通;所述反馈油道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油道连通,所述反馈油道的第二端与所述机油泵的感应端连通;所述机油泵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反馈油道反馈的油压,调整所述机油泵的出油口的油压。本公开通过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可以实现发动机的润滑系统的油压的实时调整。的实时调整。的实时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及发动机


[0001]本公开属于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及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的润滑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向作相对运动的零件表面输送定量的清洁润滑油,以实现液体摩擦,减小摩擦阻力,减轻机件的磨损,并对零件的表面进行清洗和冷却。
[0003]相关技术中,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包括机油泵和主油道等结构,机油泵从油底壳抽吸润滑油,并使润滑油经过机油滤清器过滤后,输送到设置在发动机的缸体上的主油道,并通过主油道输送到需要润滑的各个部位。由于发动机的转速与机油泵的输出压力正相关,所以当发动机转速高时,输出的机油压力可能会超出正常润滑油的需求压力范围。为了避免上述问题,会在机油泵出口管路中设置机械泄压阀,输出压力高于压力范围时,泄压阀打开,润滑油可通过泄压阀流入低压的油底壳,降低压力。
[0004]然而,泄压阀在使用时,若出现卡滞问题,润滑油就会不断流入油底壳,导致润滑油压力不断下降,最终发动机因缺乏润滑,出现烧瓦,拉缸等恶性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可以实现发动机的润滑系统的油压的实时调整。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润滑系统,所述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包括机油泵、主油道和反馈油道;
[0007]所述机油泵为全程可变排量机油泵,所述机油泵的进油口用于与所述发动机的油底壳连通;
[0008]所述主油道的进油口与所述机油泵的出油口连通,所述主油道的出油口用于与所述发动机的润滑腔连通;
[0009]所述反馈油道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油道连通,所述反馈油道的第二端与所述机油泵的感应端连通;
[0010]所述机油泵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反馈油道反馈的油压,调整所述机油泵的出油口的油压。
[0011]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主油道包括第一主油道、第二主油道和第三主油道;
[0012]所述第一主油道的第一端与所述机油泵的出油口连通;
[0013]所述第二主油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油道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主油道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发动机的曲轴润滑腔连通;
[0014]所述第三主油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主油道连通,所述第三主油道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发动机的凸轮轴润滑腔连通,所述反馈油道与所述第三主油道的第二端连通。
[0015]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主油道还包括曲轴油道;所述曲轴油道与所
述第三主油道的第二端连通,所述曲轴油道用于与所述发动机的曲轴润滑腔连通。
[0016]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主油道还包括连接油道和凸轮轴油道;所述连接油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主油道的第二端连通,所述连接油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凸轮轴油道连通;
[0017]所述凸轮轴油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曲轴油道的延伸方向相同,且所述凸轮轴油道用于与所述发动机的凸轮轴润滑腔连通。
[0018]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机滤模块;所述机滤模块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一主油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机滤模块出油口与所述第二主油道的第一端连通。
[0019]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回油通道;所述回油通道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发动机的润滑腔连通,所述回油通道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发动机的油底壳连通。
[0020]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回油通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回油段、至少一个第二回油段和多个第三回油段;
[0021]所述第一回油段的延伸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所述第一回油段用于与所述发动机的凸轮轴润滑腔连通;
[0022]所述第二回油段与所述第一回油段对应布置,所述第二回油段的第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回油段连通,且所述第二回油段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回油段之间形成夹角,所述第二回油段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发动机的油底壳连通;
[0023]多个所述第三回油段和所述第二回油段相互平行间隔布置,且所述第三回油段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发动机的凸轮轴润滑腔连通,所述第三回油段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发动机的油底壳连通。
[0024]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回油段的中部具有第一变径段;所述第一变径段的中部的内径大于两端的内径。
[0025]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回油段中部具有第二变径段;所述第二变径段的中部的内径大于两端的内径。
[0026]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缸体、缸盖、油底壳和以上所述的发动机的润滑系统;所述缸体内部具有曲轴润滑腔;所述缸盖密封罩设在所述缸体的顶部,所述缸盖内部具有凸轮轴润滑腔,所述油底壳与所述缸体的底部连接;
[0027]所述润滑系统与所述缸体和所述缸盖的侧壁连接,且所述润滑系统与所述凸轮轴润滑腔和所述曲轴润滑腔连通。
[002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29]在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工作时,润滑油从主油道的进油口流向出油口,向发动机中的润滑腔(曲轴润滑腔以及凸轮轴润滑腔等)输送润滑油。由于反馈油道与主油道连通,所以反馈油道内的油压与主油道内的油压相同,机油泵的感应端能够通过反馈油道感应主油道中的油压,从而根据反馈油道反馈的油压,调整机油泵的出油口的油压,使得润滑油能够满足实际需要的油压,实现发动机的润滑系统的油压的实时调整。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
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1]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的润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的缸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的缸盖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0035]1、机油泵;
[0036]2、主油道;21、第一主油道;22、第二主油道;23、第三主油道;24、曲轴油道;241、曲轴出油管;25、连接油道;26、凸轮轴油道;261、进气侧凸轮轴油道;262、排气侧凸轮轴油道;2611、进气侧凸轮轴出油管;2612、进气侧凸轮轴出油板;27、增压器油道;28、正时链条油道;
[0037]3、反馈油道;
[0038]4、回油通道;41、第一回油段;42、第二回油段;421、第一变径段;43、第三回油段;431、第二变径段;
[0039]5、机滤模块;
[0040]100、缸体;200、缸盖;2001、第一盖体;2002、第二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4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系统包括机油泵(1)、主油道(2)和反馈油道(3);所述机油泵(1)为全程可变排量机油泵,所述机油泵(1)的进油口用于与所述发动机的油底壳连通;所述主油道(2)的进油口与所述机油泵(1)的出油口连通,所述主油道(2)的出油口用于与所述发动机的润滑腔连通;所述反馈油道(3)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油道(2)连通,所述反馈油道(3)的第二端与所述机油泵(1)的感应端连通;所述机油泵(1)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反馈油道(3)反馈的油压,调整所述机油泵(1)的出油口的油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道(2)包括第一主油道(21)、第二主油道(22)和第三主油道(23);所述第一主油道(21)的第一端与所述机油泵(1)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二主油道(2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油道(21)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主油道(22)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发动机的曲轴润滑腔连通;所述第三主油道(2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主油道(22)连通,所述第三主油道(23)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发动机的凸轮轴润滑腔连通,所述反馈油道(3)与所述第三主油道(23)的第二端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道(2)还包括曲轴油道(24);所述曲轴油道(24)与所述第三主油道(23)的第二端连通,所述曲轴油道(24)用于与所述发动机的曲轴润滑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道(2)还包括连接油道(25)和凸轮轴油道(26);所述连接油道(2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主油道(22)的第二端连通,所述连接油道(25)的第二端与所述凸轮轴油道(26)连通;所述凸轮轴油道(26)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曲轴油道(24)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凸轮轴油道(26)用于与所述发动机的凸轮轴润滑腔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滤模块(5);所述机滤模块(5)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一主油道(21)的第一端连通,所述机滤模块(5)出油口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伟张欣林庞淑娟姜维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