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能板、恒温箱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14374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5: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恒温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能板,该蓄能板包括中空的板体以及设在板体内的板芯,板芯包括两平行布置的主管以及设在两主管之间、平行布置且至少两个的扁管,扁管与两主管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内部相连通形成载能剂流道腔单体,板芯上设有供载能剂进出的进口和出口;板芯外壁以及板体内壁之间形成容纳蓄能剂的容纳腔。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蓄能板制成的恒温箱以及恒温箱的工作方法。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蓄能板、恒温箱及其工作方法,能有效解决现有铝板材质蓄能板存在易渗漏、管排方式蓄能板存在制作麻烦且换热面积小的问题。且换热面积小的问题。且换热面积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能板、恒温箱及其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恒温运输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蓄能板、恒温箱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冷链运输主要依靠冷藏车车载制冷机组进行供冷,为了减少运输成本往往是多种货物混装将车厢装满,由于到达不同的目的地时需要分批卸货,每次卸货均会造成车厢内温度的剧烈波动,增加能耗;而且加上长途运输过程中司机饮食休息等原因,经常容易造成冷链“断链”现象。现有无源蓄冷恒温箱技术,需要在没有再次充冷条件下实现较长时间的保温,因此需要携带一定数量的蓄冷剂。而要将常温下的蓄冷剂降温至其相变温度之下,需要较大的冷量,这种冷量需要通过冷媒提供。目前这种方式普遍存在充冷速度慢、周转时间长的问题,无法真正用于冷链物流生产。
[0003]针对该问题,专利技术人申请了两篇有关蓄冷箱的技术专利,公告号为CN211033700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蓄冷保温箱,包括外壳、位于外壳内壁的内胆,以及用于分隔空间的隔板机构,内胆包括载冷剂层和蓄冷剂层,载冷剂层和蓄冷剂层均由两个外板和两个外板之间的内仓构成,载冷剂层一端外板顶端开设有输入口,载冷剂层另一端外板底部开设有输出口,蓄冷剂层的内仓内部填充有蓄冷剂,外板之间均匀安装有拉筋;外板采用薄铝板材质构件。该蓄冷保温箱是通过充冷设备将低温载冷剂通入载冷剂层,与蓄冷剂层内的蓄冷剂进行热交换,带走蓄冷剂层的热量,实现蓄冷保温的功能。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铝板材质焊接困难,其形成的载冷剂层和蓄冷剂层在多次重复试验后即会出现渗漏现象,难以保证其较长的使用寿命。
[0004]公告号为CN211041510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绝热高效保温的并联式快速充冷设备,其包括箱体和并联式载冷剂管排,箱体内部设有铝板夹套蓄冷剂池,并联式载冷剂管排设置在铝板夹套蓄冷剂池内部,且铝板夹套蓄冷剂池内部填充有蓄冷剂;并联式载冷剂管排包括进液总管、出液总管和若干个支管,进液总管和出液总管分别设置在铝板夹套蓄冷剂池的内部两端,支管并联于进液总管和出液总管之间。其使用方式与蓄冷保温箱的使用方式类似,均是通过充冷设备将低温载冷剂充入并联式载冷剂管排内,通过管壁与管排外的蓄冷剂进行热量交换,最终实现蓄冷保温功能。同样的,其在实际制作过程中,管排的制作较麻烦,且管排外表面与蓄冷剂的接触面积也较小,因此效率方面还是有些欠缺。基于上述两个问题,亟需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综合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蓄能板、恒温箱及其工作方法,能有效解决现有铝板材质蓄冷板存在易渗漏、管排方式蓄冷板存在制作麻烦且换热面积小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蓄能板,包括中空的板体以及设在板体内的板芯,所述板芯包括两平行布置的主管以及设在两主管之间、平行布置且至少两个的扁管,各所述扁管与两所述主管位于
同一平面内、且内部相连通形成载能剂流道腔单体,所述板芯上设有供载能剂进出的进口和出口;板芯外壁以及板体内壁之间形成容纳蓄能剂的容纳腔。所述载能剂为载冷剂或载热剂,所述蓄能剂为蓄冷剂或蓄热剂。
[0008]优选地,所述主管为圆管,且主管的直径大于扁管的厚度;所述板体内壁紧贴主管外壁布置,所述扁管外壁与板体内壁之间形成所述容纳腔。
[0009]优选地,所述板芯为铝制,板体为塑料材质,且板体侧壁设有防冻裂弹性板;由于容纳腔内灌装的是蓄能剂,而蓄能剂量的多少与恒温时间成正比,蓄能剂越多,保持恒温时间就越长;因此为了提高恒温时长,就需要灌装更多的蓄能剂,这里板体采用具有形变能力的塑料;但即使是塑料,也依然存在冻裂的可能。为了解决该问题,可以在板体侧壁设置弹性乳胶板,利用乳胶板的形变性质,为蓄能剂相变提供一定的容纳空间,从而起到防止板体涨裂的问题。
[0010]同时还涉及一种恒温箱,该恒温箱包括保温层、隔板层以及设在两者之间的蓄能板,所述保温层形成恒温箱的外箱,隔板层形成恒温箱的内箱,若干所述蓄能板位于外箱和内箱之间、且紧贴两者布置;各所述蓄能板的载能剂流道腔单体相连通形成流道腔体,所述外箱外壁设有充冷口,流道腔体的载能剂进口和出口位于所述充冷口内。
[0011]其中,外箱通过整体发泡技术形成;所述内箱为铝制;在恒温箱外还设有温度显示装置。
[0012]上述恒温箱的工作方法,包括:
[0013]充冷设备利用制冷机组对其内容装的载能剂进行预先制冷;
[0014]将流道腔体的载能剂进口与出口分别连接充冷设备的载能剂交换接口,工作泵将预先制冷的载能剂从流道腔体进口连续充入流道腔体,并由出口处回流至充冷设备;
[0015]流道腔体内的载能剂与容纳腔内的蓄能剂进行热交换,蓄能剂发生相变,使蓄能剂温度下降到预定温度。
[0016]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蓄能板,包括板芯和板体,其中板芯由两主管和至少两扁管组成,且内部形成供载能剂流通的流道腔单体,板体与板芯之间形成容装蓄能剂的容纳腔,板芯采用该形状可以有效增加载能剂与蓄能剂的换热面积,提高充冷速度。另外为了提高板芯与板体的结合稳定性,将主管设置为圆管,且圆管直径大于扁管的厚度,这样既能保证板芯与板体之间形成容纳腔,又能提高板体与主管的贴合度,使蓄能板结构更加紧凑和稳定。
[0017]本专利技术的板芯采用铝制,板体采用塑料材质,铝制板芯能够保证较高的热交换速率,缩短充冷时间,塑料材质板体有一定的形变能力,且制备精度高、工艺简单,使容纳腔中能够装灌更多的蓄能剂,从而提高蓄能板保持恒温的时间。
[0018]上述技术方案中还提供了一种利用蓄能板制成的恒温箱,该恒温箱是由保温层形成外箱,用于隔绝外界环境与箱体内部环境,隔板层形成内箱,用于防护;蓄能板固定在外箱与内箱之间,使箱体内部形成低温环境,用于储存产品;同时使多个蓄能板的载能剂流道腔单体相连通形成一个流道腔体,以便于载能剂在流道腔体内流通,形成快速冷却循环。
[0019]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恒温箱的工作方法,该工作方法采用充冷式方式,即先充冷,后放冷,实现无需电源连续制冷的效果;同时由于载能剂的温度较低,通过大面积的板芯持续与蓄能剂进行换热,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将蓄能剂的能量带走,使蓄能剂发生相
变,温度达到预定温度,达到快速充冷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板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蓄能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蓄能板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恒温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板芯;11.主管;12.扁管;13.进口;14.出口;2.板体;21.灌装口;3.弹性乳胶板;4.恒温箱;41.外箱;411.充冷口;42.内箱;43.箱盖;431.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能板,包括中空的板体以及设在板体内的板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板芯包括两平行布置的主管以及设在两主管之间、平行布置且至少两个的扁管,各所述扁管与两所述主管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内部相连通形成载能剂流道腔单体,所述板芯上设有供载能剂进出的进口和出口;板芯外壁以及板体内壁之间形成容纳蓄能剂的容纳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为圆管,且主管的直径大于扁管的厚度;所述板体内壁紧贴主管外壁布置,所述扁管外壁与板体内壁之间形成所述容纳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芯为铝制,板体为塑料材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侧壁设有防冻裂弹性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能剂为载冷剂或载热剂,所述蓄能剂为蓄冷剂或蓄热剂。6.一种恒温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层、隔板层以及设在两者之间、选自权利要求1~4中任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守江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冷云南京冷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