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吸能结构的无A柱防滚翻防落物驾驶室及矿用自卸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4273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5: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具有吸能结构的无A柱防滚翻防落物驾驶室及矿用自卸车,主要由驾驶室骨架总成、蒙皮总成、内饰总成和车门构成;所述驶室骨架总成采用无A柱结构形式,主要由顶部框架,底部框架,左右对称布置的两个前立柱、两个中立柱以及两个后立柱构成;在所述顶部框架中的左、右纵梁外侧分别设有吸能结构。驾驶室结构简单,视野开阔,具有防滚翻防落物功能,在车辆遇到滚翻和落物情况下可以充分保证驾驶员的人身安全。人身安全。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吸能结构的无A柱防滚翻防落物驾驶室及矿用自卸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吸能结构的无A柱防滚翻防落物驾驶室,属于工程车辆驾驶室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矿用自卸车主要应用于路况较差的露天矿山,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强度大,驾驶员对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驾驶室骨架强度和有效的前方视野是保证驾驶员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了保证驾驶员的安全性,国外已明确要求矿用自卸车驾驶室必须满足防滚翻防落物性能要求,国内也逐步加强对安全性的要求。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设计一款具有吸能结构的无A柱防滚翻防落物矿用自卸车驾驶室是目前矿用自卸车对驾驶室的主要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吸能结构的无A柱防滚翻防落物驾驶室,能有效的满足驾驶员对安全性的要求。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具有吸能结构的无A柱防滚翻防落物驾驶室,主要由驾驶室骨架总成、蒙皮总成、内饰总成和车门构成;所述驾驶室骨架总成采用无A柱结构形式,主要由顶部框架,底部框架,左右对称布置的两个前立柱、两个中立柱以及两个后立柱构成;在所述顶部框架中的左、右纵梁外侧分别设有吸能结构。
[0005]优选的方案:所述吸能结构整体为U型板结构,且该U型板结构强度低于驾驶室骨架总成使用的板材强度。
[0006]进一步优选的方案:在所述U型板结构中设有多个隔板结构,且该隔板结构强度低于驾驶室骨架总成使用的板材强度。
[0007]优选的方案:所述顶部框架主要由前横梁、中横梁、后横梁、左纵梁和右纵梁构成。
[0008]优选的方案:所述底部框架主要由下中横梁、下后横梁、左安装底板和右安装底板构成。
[0009]优选的方案:左右两侧的前立柱、中立柱和后立柱分别与左安装底板和右安装底板连接;所述左安装底板和右安装底板上均设有多个安装孔,通过多个螺栓与车架结构刚性连接。
[0010]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两个后立柱与下后横梁之间均连接有斜加强梁,该斜加强梁与后立柱、下后横梁构成三角结构。
[0011]进一步优选的方案:左右两侧的前立柱上焊接有用于前玻璃和仪表台安装的前半圈梁。
[0012]优选的方案:所述蒙皮总成设置在驾驶室骨架总成的外部;所述蒙皮总成前部安装前挡风玻璃、左前玻璃和右前玻璃,所述蒙皮总成左侧安装有左车门,蒙皮总成右侧安装有右车门,蒙皮总成后部安装后挡风玻璃。
[0013]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驶室骨架总成底部焊接有底护板总成。
[0014]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矿用自卸车, 安装有上述的具有吸能结构的无A柱防滚翻防落物驾驶室。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驾驶室结构简单,视野开阔,具有防滚翻防落物功能,在车辆遇到滚翻和落物情况下可以充分保证驾驶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0016]附图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0017]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驾驶室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驾驶室骨架总成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顶部框架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吸能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1驾驶室骨架总成, 2蒙皮总成, 3底护板总成, 4内饰总成,5右车门,6前立柱,7中立柱,8后立柱,9顶部框架,10前横梁,11中横梁,12后横梁,13左纵梁,14底部框架,15下中横梁,16下后横梁,17右安装底板,18角加强筋,19斜加强梁,20吸能结构,21螺栓,22前半圈梁,23前挡风玻璃,24右前玻璃,25后挡风玻璃,26隔板结构。
[0018]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
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具有吸能结构的无A柱防滚翻防落物驾驶室, 主要由驾驶室骨架总成1、蒙皮总成2、内饰总成4和车门构成;驶室骨架总成1采用无A柱结构形式,主要由顶部框架9,底部框架14,左右对称布置的两个前立柱6、两个中立柱7以及两个后立柱8
构成;在顶部框架9中的左、右纵梁外侧分别设有吸能结构20。
[0023]继续参照图2、图4所示,吸能结构20整体为U型板结构,且该U型板结构强度低于驾驶室骨架总成1使用的板材强度。在U型板结构中设有多个隔板结构26,且该隔板结构26强度低于驾驶室骨架总成1使用的板材强度。吸能结构20保证在车辆发生侧翻时,吸能结构优先发生变形,从而减少主体骨架的变形量,保证驾驶室结构不会侵入驾驶员体内。
[0024]继续参照图2、图3所示,顶部框架9主要由前横梁10、中横梁11、后横梁12、左纵梁13和右纵梁构成。底部框架14主要由下中横梁15、下后横梁16、左安装底板和右安装底板17构成。左右两侧的前立柱6、中立柱7和后立柱8分别与左安装底板和右安装底板17连接;左安装底板和右安装底板17上均设有多个安装孔,通过十六个M33型螺栓21与车架结构刚性连接。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化方案:两个后立柱8与下后横梁16之间均连接有斜加强梁19,该斜加强梁19与后立柱8、下后横梁16构成三角结构,进一步提高驾驶室稳定性。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化方案:前立柱6、中立柱7和后立柱8与顶部框架9,底部框架14的连接点处均设有角加强筋18,保证连接强度,避免焊缝开裂。
[0027]继续参照图2所示,左右两侧的前立柱6上焊接有前半圈梁22,用于前玻璃和仪表台的安装固定,同时又为前部电气件的安装提供充足空间。
[0028]继续参照图1所示,蒙皮总成2设置在驾驶室骨架总成1的外部;蒙皮总成2前部安装前挡风玻璃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具有吸能结构的无A柱防滚翻防落物驾驶室, 主要由驾驶室骨架总成(1)、蒙皮总成(2)、内饰总成(4)和车门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驶室骨架总成(1)采用无A柱结构形式,主要由顶部框架(9),底部框架(14),左右对称布置的两个前立柱(6)、两个中立柱(7)以及两个后立柱(8)构成;在所述顶部框架(9)中的左、右纵梁外侧分别设有吸能结构(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吸能结构的无A柱防滚翻防落物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结构(20)整体为U型板结构,且该U型板结构强度低于驾驶室骨架总成(1)使用的板材强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吸能结构的无A柱防滚翻防落物驾驶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U型板结构中设有多个隔板结构(26),且该隔板结构(26)强度低于驾驶室骨架总成(1)使用的板材强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吸能结构的无A柱防滚翻防落物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框架(9)主要由前横梁(10)、中横梁(11)、后横梁(12)、左纵梁(13)和右纵梁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吸能结构的无A柱防滚翻防落物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框架(14)主要由下中横梁(15)、下后横梁(16)、左安装底板和右安装底板(17)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吸能结构的无A柱防滚翻防落物驾驶室,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宗张超李国娟谢和平任立圣杨旭辉王志行胡育青孙磊佟文豪李海冯琳琳张秀梅王健张端燎弓丁丁戴振环顾程鹏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徐工矿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