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散热的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4245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5: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及空压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一体式散热的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机头、电机、偏心轴、固定托、环形散热器、电机外壳和离心风扇;电机内设置偏心轴,偏心轴一端的偏心部连接压缩机机头,偏心轴另一端连接离心风扇;电机外侧设置电机外壳;电机外壳上设置通道,通道的末端衔接离心风扇;电机外壳与压缩机机头之间设置固定托;固定托的后端固定安装在电机外壳上,并在这一端设有与通道的进口连通的通孔;固定托的前端和后端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连接部的外周尺寸小于前端和后端,使固定托中部形成环状凹陷;环形散热器设置在固定托上。本专利采用一体式的布局,结构紧凑合理,环形散热器和电机共用一个离心风扇,冷风先对压缩机机头散热。头散热。头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式散热的压缩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压机
,尤其是一种一体式散热的压缩机。

技术介绍

[0002]空压机都包含一套散热系统,通常由一个散热器与冷却风扇组成,将风扇布置在电机的尾座处并由电机轴带动,其产生的冷却风首先冷却电机,然后在导流罩壳的引导下吹向并冷却压缩机的缸头。
[0003]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CN101737303B,公开日:20120808)公开了直联式空气压缩机曲轴箱冷却结构,包括有冷却风扇、罩壳、电机定子、电机转子、曲轴箱和气缸,电机定子及气缸与曲轴箱紧固连接;在曲轴箱与电机定子之间开设有进气风口和出气风口,所述冷却风扇产生的冷却风被强制从进气口进入并穿越电机定子与曲轴箱之间的区域的散热通道后从出气风口处吹出,在气缸与曲轴箱的连接处设置有隔热垫。本专利技术采用强制通风冷却结构,让冷却风横渡或侧渡或贯通或扫气回流或交叉穿越电机与曲轴箱之间的区域,实现将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产生的热量、以及已被曲轴箱吸收的部分热量有效从出风口处带出,在气缸与曲轴箱的连接处设置隔热垫,实现有效阻止气缸的热量向曲轴箱的传递,故能降低曲轴箱的温度。
[0004]上述结构存在以下问题:风扇布置在电机的尾座处,气流从电机尾部吹向压缩机机头,由于距离压缩机的缸头较远,因此对压缩机缸头的冷却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式散热的压缩机,在压缩机机头和电机之间设置一个环形散热器,在电机尾部设置离心风扇,环形散热器和电机共用一个离心风扇,使用时,空气中的冷风先经过环形散热器,对环形散热器内的油进行冷却,然后再经过电机,对电机进行散热,保证优先给压缩机机头散热,确保压缩机机头正常工作。
[0006]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施:一种一体式散热的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机头、电机、偏心轴、固定托、环形散热器、电机外壳和离心风扇;电机内设置偏心轴,偏心轴一端的偏心部连接压缩机机头,偏心轴另一端连接离心风扇;电机外侧设置电机外壳;电机外壳上设置通道,通道的末端衔接离心风扇,离心风扇用于将通道内的空气抽出;电机外壳与压缩机机头之间设置固定托;固定托设有横向贯穿的连接口,连接口用于偏心轴通过;固定托的前端固定设置在压缩机机头的尾部;固定托的后端固定安装在电机外壳上,并在这一端设有与通道的进口连通的通孔;固定托的前端和后端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连接部的外周尺寸小于前端和后端,使固定托中部形成环状的凹陷;环形散热器设置在固定托上,并通过固定托的前端支撑和定位,固定托的后端覆盖环形散热器的内侧,使得环形散热器与连接部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的腔室,腔室通过通孔与通道连通;环形散热器的外侧周向为进风口,环形散热器的内侧周向为出风口;环形散热器内设有若干散热片,散热片之间设置油道,油道的进油孔与压缩机机头的高压端
连通,油道的出油孔与压缩机机头的低压端连通。
[0007]作为优选,压缩机机头为涡旋式,压缩机机头包括机身、静盘和动盘;静盘固定安装在机身内;动盘配合设置在静盘一侧的涡旋部上,动盘和静盘之间形成压缩室;动盘的中心与偏心轴上的偏心端连接;机身内的下部设有油池;机身下部设有与油池连通的出油口以及用于冷却后的润滑油回流的回流管道;出油口与进油孔连通,将油池中的润滑油通入环形散热器中;回流管道包括回流进油口、第一回流出口和第二回流出口;回流进油口与出油孔连通,将冷却后的润滑油送回机身内;静盘上设有冷却油通道,冷却油通道进口与第一回流出口连通,冷却油通道出口与压缩室连通;第二回流出口衔接在机身中部的偏心轴连接孔内。
[0008]作为优选,通道为若干个,围绕外壳周向设置。
[0009]作为优选,通道内设置翅片。
[0010]作为优选,连接部为空心圆柱形。
[0011]作为优选,外壳的末端连接导风罩,导风罩罩在离心风扇的外部。
[0012]作为优选,导风罩的出口设置风罩盖板。
[0013]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采用一体式的布局,结构更紧凑合理,环形散热器和电机共用一个离心风扇,不需要再给环形散热器单独配备风扇。同时,采用离心风扇使得空气中的冷风先经过环形散热器,对环形散热器内的油进行冷却,然后再经过电机,对电机进行散热,保证优先给压缩机机头散热,确保压缩机机头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隐藏的压缩机机头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电机和电机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隐藏的压缩机机头后尾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8]图5和图6为机身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7和图8为静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到4所示,一种一体式散热的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机头1、电机2、偏心轴3、固定托4、环形散热器5、电机外壳6和离心风扇7。电机2内设置偏心轴3,偏心轴3一端的偏心部连接压缩机机头1,偏心轴3另一端连接离心风扇7。电机2外侧设置电机外壳6。电机外壳6上设置若干个围绕电机外壳6周向设置的通道61,通道61内设置翅片611。通道61的末端衔接离心风扇7,离心风扇7用于将通道61内的空气抽出。外壳6的末端还连接有导风罩8,导风罩8罩在离心风扇4的外部,导风罩8的出口设置风罩盖板9。
[0021]如图2所示,电机外壳6与压缩机机头1之间设置固定托4。固定托4设有横向贯穿的连接口41,连接口41用于偏心轴3通过。固定托4的前端固定设置在压缩机机头1的尾部。固定托4的后端固定安装在电机外壳6上,并在这一端设有与通道61的进口连通的通孔42。固定托4的前端和后端之间通过连接部43连接,连接部43的外周尺寸小于前端和后端,使固定托4中部形成环状的凹陷。连接部43为空心圆柱形,便于固定托4的加工制造。环形散热器5
设置在固定托4上,并通过固定托4的前端支撑和定位,固定托4的后端覆盖环形散热器5的内侧,使得环形散热器5与连接部43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的腔室,腔室通过通孔42与通道61连通。环形散热器5的外侧周向为进风口,环形散热器5的内侧周向为出风口。环形散热器5内设有若干散热片,散热片之间设置油道,油道的进油孔51与压缩机机头1的高压端连通,油道的出油孔52与压缩机机头1的低压端连通。
[0022]如图5到图8所示,压缩机机头1为涡旋式,压缩机机头1包括机身11、静盘12和动盘。静盘12固定安装在机身内。动盘配合设置在静盘12一侧的涡旋部上,动盘和静盘12之间形成压缩室。动盘的中心与偏心轴3上的偏心端连接。机身11内的下部设有油池。机身11下部设有与油池连通的出油口111以及用于冷却后的润滑油回流的回流管道112。出油口111与进油孔51连通,将油池中的润滑油通入环形散热器5中。回流管道112包括回流进油口1121、第一回流出口1122和第二回流出口1123。回流进油口1121与出油孔52连通,将冷却后的润滑油送回机身11内。静盘12上设有冷却油通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散热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机头(1)、电机(2)、偏心轴(3)、固定托(4)、环形散热器(5)、电机外壳(6)和离心风扇(7);电机(2)内设置偏心轴(3),偏心轴(3)一端的偏心部连接压缩机机头(1),偏心轴(3)另一端连接离心风扇(7);电机(2)外侧设置电机外壳(6);电机外壳(6)上设置通道(61),通道(61)的末端衔接离心风扇(7),离心风扇(7)用于将通道(61)内的空气抽出;电机外壳(6)与压缩机机头(1)之间设置固定托(4);固定托(4)设有横向贯穿的连接口(41),连接口(41)用于偏心轴(3)通过;固定托(4)的前端固定设置在压缩机机头(1)的尾部;固定托(4)的后端固定安装在电机外壳(6)上,并在这一端设有与通道(61)的进口连通的通孔(42);固定托(4)的前端和后端之间通过连接部(43)连接,连接部(43)的外周尺寸小于前端和后端,使固定托(4)中部形成环状的凹陷;环形散热器(5)设置在固定托(4)上,并通过固定托(4)的前端支撑和定位,固定托(4)的后端覆盖环形散热器(5)的内侧,使得环形散热器(5)与连接部(43)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的腔室,腔室通过通孔(42)与通道(61)连通;环形散热器(5)的外侧周向为进风口,环形散热器(5)的内侧周向为出风口;环形散热器(5)内设有若干散热片,散热片之间设置油道,油道的进油孔(51)与压缩机机头(1)的高压端连通,油道的出油孔(52)与压缩机机头(1)的低压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散热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压缩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仁志袁军林晓健
申请(专利权)人:鑫磊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