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无线电能传输的立体车库的充电防护装置与立体车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4116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5:0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采用无线电能传输的立体车库的充电防护装置与立体车库。该装置包括发射线圈;接收线圈;感应器,安装在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用于检测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是否存在异物。本方案中,由于在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设置了感应器,感应器可以检测出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是否存在异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检测出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是否存在异物的问题。现有的立体车库有线充电系统极易产生绕线,充电线极易摩擦,破损,引起安全问题,本方案的无线充电方式弥补了有线充电的不足。充电的不足。充电的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无线电能传输的立体车库的充电防护装置与立体车库


[0001]本申请涉及电动汽车充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采用无线电能传输的立体车库的充电防护装置与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0002]针对立体车库的电动汽车充电,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
[0003]第一种:采用触滑线模式,但是该模式功率不能太大,且触滑接触装置比较危险,会带来安全风险。
[0004]第二种:采用无线充电方式,如图1所示,在立体车库的固定框架80上安装发射线圈,在载车板90上安装接收线圈,然后将接收线圈的电能转化为电动汽车充电能量。
[0005]但是,目前的无线充电方式中,由于无线发射线圈和无线接收线圈之间有一定距离,在启动充电的时候,如果在发射线圈与充电线圈之间有异物,比如金属材料等,将会在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形成涡流,会损毁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甚至会导致系统损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无线电能传输的立体车库的充电防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检测出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是否有异物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采用无线电能传输的立体车库的充电防护装置,包括:发射线圈;接收线圈;感应器,安装在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之间,用于检测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之间是否存在异物。
[0008]进一步地,所述感应器为红外光栅。
[0009]进一步地,所述充电防护装置还包括:高频发射组件,与所述发射线圈通信;无线信号传输模块,与所述接收线圈通信;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高频发射组件、所述无线信号传输模块和所述感应器通信。
[0010]进一步地,所述充电防护装置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充电防护装置还包括变压器、低压配电系统和配电柜,所述变压器与所述低压配电系统通信,所述低压配电系统与所述配电柜通信,所述配电柜与所述高频发射组件电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充电防护装置还包括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与所述控制器通信。
[0013]进一步地,在进行无线充电之前,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并进行身份识别和验证。
[0014]进一步地,在进行无线充电之前,建立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之间的充电逻辑。
[0015]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根据待充电车辆的性能,调整充电策略。
[0016]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立体车库,包括任意一种所述的采用无线电能传输的立体车库的充电防护装置。
[0017]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由于在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设置了感应器,感应器可以检测出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是否存在异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检测出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是否存在异物的问题。现有的立体车库有线充电系统极易产生绕线,充电线极易摩擦,破损,引起安全问题,本方案的无线充电方式弥补了有线充电的不足。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一种采用无线电能传输的立体车库的充电防护装置示意图;
[0020]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另一种采用无线电能传输的立体车库的充电防护装置示意图。
[0021]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2]10、发射线圈;20、接收线圈;30、感应器;40、控制器;50、高频发射组件;60、无线信号传输模块;70、电源;80、固定框架;90、载车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4]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25]应该理解的是,当元件(诸如层、膜、区域、或衬底)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直接在该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存在中间元件。而且,在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当描述有元件“连接”至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直接连接”至该另一元件,或者通过第三元件“连接”至该另一元件。
[0026]为了便于描述,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部分名词或术语进行说明:
[0027]红外光栅:(又称电子光栅和红外栅栏)是主动红外对射的一种,采用多种红外光对射,发射器向接收器以“低频发射、时分检测”方式发出红外光,一但有人员或物体挡住了发射器发出的任何相邻两束以上光线超过30ms时,接收器立即输出报警信号。
[0028]正如
技术介绍
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无法检测出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是否有异物,为了解决如上无法检测出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是否有异物,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采用无线电能传输的立体车库的充电防护装置。
[0029]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一种采用无线电能传输的立体车库的充电防护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充电防护装置包括:
[0030]发射线圈10;
[0031]接收线圈20;
[0032]感应器30,安装在上述发射线圈10和上述接收线圈20之间,用于检测上述发射线圈10和上述接收线圈20之间是否存在异物。
[0033]上述方案中,由于在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设置了感应器,感应器可以检测出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是否存在异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检测出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是否存在异物的问题。现有的立体车库有线充电系统极易产生绕线,充电线极易摩擦,破损,引起安全问题,本方案的无线充电方式弥补了有线充电的不足。
[0034]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上述感应器为红外光栅。由于异物的存在会挡住红外光栅的发射器发出的光线,实现了对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是否存在异物的检测。
[0035]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如图2所示,上述充电防护装置还包括:高频发射组件50,与上述发射线圈10通信;无线信号传输模块60,与上述接收线圈20通信;控制器40,分别与上述高频发射组件50、上述无线信号传输模块60和上述感应器30通信。在发射线圈10和接收线圈20之间存在异物的情况下,控制器40接收到红外光栅的报警信号(即有异物时报警),控制高频发射组件50停止为上述发射线圈10供电,使得发射线圈10无法为接收线圈20发射能量,此时不会在发射线圈10和接收线圈20之间形成涡流,也就是说实现了对发射线圈10和接收线圈20的保护,进一步地保证了无线充电立体车库的安全。即有异物时,控制器40实时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无线电能传输的立体车库的充电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线圈;接收线圈;感应器,安装在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之间,用于检测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之间是否存在异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为红外光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防护装置还包括:高频发射组件,与所述发射线圈通信;无线信号传输模块,与所述接收线圈通信;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高频发射组件、所述无线信号传输模块和所述感应器通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防护装置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防护装置还包括变压器、低压配电系统和配电柜,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贤段大鹏李香龙潘鸣宇孙舟张振德迟忠君李卓群陈振赵宇彤袁小溪刘祥璐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