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离子发生器中的放电体排布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4006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5: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等离子发生器中的放电体排布结构,包括绝缘板,绝缘板上设有上电极和下电极;绝缘板的上边缘设有上电极线,上电极线与上电极连接,绝缘板的下边缘设有下电极线,下电极线与下电极连接,上电极线与下电极线平行设置;上电极线垂直向下连接有第一上放电体和第二上放电体;下电极线垂直向上连接有第一下放电体和第二下放电体;绝缘板的中部开设有等离子发生孔,上放电体和下放电体于等离子发生孔的周围交错设置,且第二上放电体和第一下放电体在同一竖直方向上,通过这样的放电体排布使得等离子分布均匀,等离子产生量更大,且不会出现聚集放电产生臭氧的情况。且不会出现聚集放电产生臭氧的情况。且不会出现聚集放电产生臭氧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等离子发生器中的放电体排布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等离子发生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等离子发生器中的放电体排布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采用的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方法有通风换气式、过滤式、吸附式等,但在可处理污染物颗粒大小、处理效率、处理毒害气体及杀菌等方面,传统方法已无法满足要求。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等离子体在低温灭菌及污染治理等诸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开始蓬勃发展。
[0003]等离子发生器大多是通过放电体对介质放电以产生等离子体,放电体的排布方式直接影响了等离子体的产生质量,现有等离子发生器中的放电体排布方式容易导致等离子分布不均匀,等离子产生量小,出现聚集放电产生臭氧的情况。
[0004]因此,亟需一种等离子发生器中的放电体排布结构,能够解决现有等离子发生器的放电体排布结构单一,导致等离子分布不均匀,等离子产生量小,出现聚集放电产生臭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等离子发生器中的放电体排布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等离子发生器的放电体排布结构单一,导致等离子分布不均匀,等离子产生量小,出现聚集放电产生臭氧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等离子发生器中的放电体排布结构,包括绝缘板,所述绝缘板上设有上电极和下电极,所述上电极和所述下电极外界电源;
[0008]所述绝缘板的上边缘设有上电极线,所述上电极线与所述上电极连接,所述绝缘板的下边缘设有下电极线,所述下电极线与所述下电极连接,所述上电极线与所述下电极线平行设置;
[0009]所述上电极线垂直向下连接有第一上放电体和第二上放电体,所述第一上放电体长于所述第二上放电体,且二者的下端均悬空设置;所述下电极线垂直向上连接有第一下放电体和第二下放电体,所述第一下放电体短于所述第二下放电体,且二者的上端均悬空设置;
[0010]所述绝缘板的中部开设有等离子发生孔,所述第一上放电体、所述第二上放电体、所述第一下放电体和所述第二下放电体于所述等离子发生孔的周围交错设置,且所述第二上放电体和所述第一下放电体在同一竖直方向上。
[0011]优选地,所述绝缘体采用印刷电路板。
[0012]优选地,所述上电极线和所述下电极线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腐蚀得到。
[0013]优选地,所述上电极和所述下电极之间输入的电压为1300~1700VAC、频率为25~
45KHz。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上放电体的线径为0.02~0.08mm,线长为15~17mm,所述第二上放电体的线径为0.02~0.08mm,线长为6~8mm。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下放电体的线径为0.02~0.08mm,线长为6~8mm,所述第二下放电体的线径为0.02~0.08mm,线长为15~17mm。
[0016]优选地,所述等离子发生孔为
“”
形,孔宽为1.5~3mm。
[0017]优选地,所述等离子发生孔为“H”形,孔宽为1.5~3mm。
[0018]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等离子发生器中的放电体排布结构,包括绝缘板,绝缘板上设有上电极和下电极;绝缘板的上边缘设有上电极线,上电极线与上电极连接,绝缘板的下边缘设有下电极线,下电极线与下电极连接,上电极线与下电极线平行设置;上电极线垂直向下连接有第一上放电体和第二上放电体;下电极线垂直向上连接有第一下放电体和第二下放电体;绝缘板的中部开设有等离子发生孔,上放电体和下放电体于等离子发生孔的周围交错设置,且第二上放电体和第一下放电体在同一竖直方向上,通过这样的放电体排布使得等离子分布均匀,等离子产生量更大,且不会出现聚集放电产生臭氧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等离子发生器中的放电体排布结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等离子发生器中的放电体排布结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绝缘板、2:上电极、3:下电极、4:上电极线、5:下电极线、6:第一上放电体、7:第二上放电体、8:第一下放电体、9:第二下放电体、10:等离子发生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等离子发生器中的放电体排布结构,以解决现有等离子发生器的放电体排布结构单一,导致等离子分布不均匀,等离子产生量小,出现聚集放电产生臭氧的问题。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7]实施例1:
[002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等离子发生器中的放电体排布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绝缘板1,绝缘板1上设有上电极2和下电极3,上电极2和下电极3外界电源;绝缘板1的上边缘设有上
电极线4,上电极线4与上电极2连接,绝缘板1的下边缘设有下电极线5,下电极线5与下电极3连接,上电极线4与下电极线5平行设置;上电极线4垂直向下连接有第一上放电体6和第二上放电体7,第一上放电体6长于第二上放电体7,且二者的下端均悬空设置;下电极线5垂直向上连接有第一下放电体8和第二下放电体9,第一下放电体8短于第二下放电体9,且二者的上端均悬空设置;绝缘板1的中部开设有等离子发生孔10,第一上放电体6、第二上放电体7、第一下放电体8和第二下放电体9于等离子发生孔10的周围交错设置,且第二上放电体7和第一下放电体8在同一竖直方向上。
[0029]具体地,绝缘体1采用印刷电路板。
[0030]进一步地,上电极线4和下电极线5于印刷电路板上腐蚀得到。
[0031]进一步地,上电极2和下电极3之间输入的电压为1500VAC、频率为40KHz。
[0032]进一步地,第一上放电体6的线径为0.02mm,线长为16mm,第二上放电体7的线径为0.02mm,线长为7mm。
[0033]进一步地,第一下放电体8的线径为0.02mm,线长为7mm,第二下放电体9的线径为0.02mm,线长为16mm。
[0034]进一步地,等离子发生孔10为
“”
形,孔宽为2mm。
[0035]实施例2
[0036]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1提供的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离子发生器中的放电体排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板,所述绝缘板上设有上电极和下电极,所述上电极和所述下电极外界电源;所述绝缘板的上边缘设有上电极线,所述上电极线与所述上电极连接,所述绝缘板的下边缘设有下电极线,所述下电极线与所述下电极连接,所述上电极线与所述下电极线平行设置;所述上电极线垂直向下连接有第一上放电体和第二上放电体,所述第一上放电体长于所述第二上放电体,且二者的下端均悬空设置;所述下电极线垂直向上连接有第一下放电体和第二下放电体,所述第一下放电体短于所述第二下放电体,且二者的上端均悬空设置;所述绝缘板的中部开设有等离子发生孔,所述第一上放电体、所述第二上放电体、所述第一下放电体和所述第二下放电体于所述等离子发生孔的周围交错设置,且所述第二上放电体和所述第一下放电体在同一竖直方向上;所述上电极和所述下电极之间输入的电压为1300~1700VAC、频率为25~45KHz。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石湾祝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普瑞艾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