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1385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隧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隧道仰拱上方的部分采用双侧壁导坑施工法进行开挖施工;隧道仰拱上方部分开挖至设定安全距离后,开始对临时支护进行拆除;临时支护拆除设定距离后,开始对隧道仰拱部分进行施工;隧道仰拱上方部分开挖施工、临时支护拆除及仰拱部分同步施工,直至隧道施工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不需设置横向支撑,增加了作业空间,而且临时支护不易产生断裂,保证了施工的安全,安全性较传统方法好。安全性较传统方法好。安全性较传统方法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开挖
,具体涉及一种隧道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0003]隧道开挖的方法有很多,如CD法,双侧壁导坑法等等,其中双侧壁导坑法是隧道开挖中一种常用的施工方法,其主要优点是适用条件广,且在开挖过程中能充分围岩的自承能力,控制围岩变形。
[0004]目前,城市隧道的建设随规模随着人们对其功能需求的变化而变的越来越大,隧道的规模也在逐步向多、大、长的方向发展,大断面隧道也已经慢慢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专利技术人发现,在隧道围岩条件一样的条件下,随着开挖面面积的增大,拱顶下沉不易控制,临时支护容易发生断裂现象,施工风险发生的概率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隧道施工方法,适用于大断面隧道的施工,降低了临时支护断裂的风险,保证了施工的安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对隧道仰拱上方的部分采用双侧壁导坑施工法进行开挖施工;
[0009]隧道仰拱上方部分开挖至设定安全距离后,开始对临时支护进行拆除;
[0010]临时支护拆除至设定距离后,开始对隧道仰拱部分进行施工;
[0011]隧道仰拱上方部分开挖施工、临时支护拆除及仰拱部分同步施工,直至隧道施工完成。
[0012]可选的,所述仰拱的施工方法为:仰拱开挖至设定仰拱距离后,对二次衬砌进行施工,二次衬砌养护达到设定强度后,进行混凝土填充施工。
[0013]可选的,所述仰拱施工时的单次开挖长度不大于6m。
[0014]可选的,单次仰拱施工完成后,对仰拱对应位置的拱墙衬砌进行施工。
[0015]可选的,对临时支护拆除前,对拱顶的下沉量进行监测,当检测得到的拱顶下沉量小于设定值时,开始对临时支护进行拆除。
[0016]可选的,临时支护拆除时,首先对临时支护中间隔设定数量钢架的钢架进行拆除,待检测到拱顶变形稳定后,再拆除剩余的钢架。
[0017]可选的,所述临时支护单次拆除的长度不大于6m。
[0018]可选的,钢架拆除的步骤为:首选凿除待拆除钢架周围的混凝土,然后拆除钢架。
[0019]可选的,所述双侧壁导坑施工法施工过程中,每个侧部的导坑开挖完成后,施工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所述初期支护用于设置在隧道的边墙,临时支护设置在侧部导坑与中部导坑交界位置。
[0020]可选的,所述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的施工方法为:导坑每开挖步进距离后,对掌子面和导坑的侧部坑壁喷射混凝土,然后架设钢筋网,钢筋网架设完成后架立钢架,在钢架拱脚处两侧打设锁脚锚管,锁脚锚管与钢架两侧贴合,复喷混凝土至设定厚度,然后在初支侧和临时支护侧钻入锚杆。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2]1.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时,无需对仰拱部分进行开挖和施工,因此临时支护底端延伸至仰拱部分的上表面,当对大断面隧道进行开挖时,与传统的双侧壁导坑法相比,减少了临时支护的长度,使临时支撑的受力更加合理,不易发生断裂的现象,保证了施工的安全,适用于大断面隧道的施工需要。
[0023]2.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临时支护拆除时,采用将间隔设定一定数量的钢架首先拆除,而不是一次性拆除,然后待拱顶的沉降稳定时再拆除剩余钢架,减少了隧道拱顶的下沉量,降低了施工风险。
附图说明
[0024]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导坑分布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临时支护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初期支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实施例1
[0029]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隧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步骤1:在隧道起始端开始,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对隧道仰拱上方的部分进行施工。
[0031]如图1所示,所述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的具体步骤为:
[0032]步骤a:对隧道左侧上部的导坑1进行开挖,形成左上台阶,开挖完成后施工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
[0033]具体的,导坑1的开挖采用多步进行开挖,每步开挖距离控制在1

2榀钢架的距离,本实施例中,每步开挖的距离控制在1.5m左右,开挖完成后,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的施工方法为:对掌子面和导坑的侧壁初喷混凝土,本实施例中,导坑1中,位于隧道侧墙一侧的坑壁为初支侧,另一侧为临时支护侧,初喷混凝土的厚度为3cm

5cm,本实施例中,初喷混凝土的厚度为4cm。
[0034]初喷混凝土完成后,在导坑1的初支侧和临时支护侧挂钢筋网,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筋网采用直径8mm,间距15cmX15cm的钢筋网,钢筋网施工完成后,架设多个钢架,所述钢架采用钢拱架,钢拱架在安装时,分节连接部位采用高强螺栓加固到位,每个钢架拱脚处打设直径为42mm,长为4m的锁脚锚管并使用U型筋固定,锁脚锚管与钢架的前后两侧贴合,锁脚锚管向下倾角45
°
打设,然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0035]最后在初支侧的混凝土钻设直径25mm,长5m的中空锚杆,锚杆沿隧道环向的间距1m,沿隧道的纵向间距以设计值为准,呈梅花状布置,形成初期支护。
[0036]在临时支护侧钻设直径22mm,长2.5m的砂浆锚杆,沿隧道环向的间距为1m,沿隧道纵向的间距以设计值为准,呈梅花状布置,形成临时支护。
[0037]步骤b:对隧道右侧上部的导坑2进行开挖施工,形成右上台阶,导坑2的开挖方法及初期支护、临时支护的施工方法与步骤a中导坑1的施工方法相同,在此不进行重复叙述。导坑2开挖的同时,导坑1也同步继续进行开挖施工。
[0038]步骤c:待导坑2开挖10

15m后,对导坑1下方的导坑3开始开挖,并施工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形成中台阶左边墙,开挖方法及初期支护、临时支护的施工方法与导坑1及导坑2的施工方法相同,在此不进行重复叙述,导坑3开挖后,导坑1、导坑2同步进行开挖施工。
[0039]步骤d:当导坑3开挖5

10m后,开始对导坑2下方的导坑4进行开挖,并施工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形成中台阶右边墙,施工方法与导坑1、2、3的施工方法相同,在此不进行重复叙述。导坑4施工后,导坑1、2、3同步进行施工。
[0040]步骤e:当导坑4开挖5

10m后,导坑3下方的导坑5开始开挖,并施工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形成中台阶左边墙下导坑,施工方法与其他已施工的导坑的施工方法相同,在此不进行详细叙述。导坑5开始施工后,其他已施工的导坑同步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对隧道仰拱上方的部分采用双侧壁导坑施工法进行开挖施工;隧道仰拱上方部分开挖至设定安全距离后,开始对临时支护进行拆除;临时支护拆除至设定距离后,开始对隧道仰拱部分进行施工;隧道仰拱上方部分开挖施工、临时支护拆除及仰拱部分同步施工,直至隧道施工完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仰拱的施工方法为:仰拱开挖至设定仰拱距离后,对二次衬砌进行施工,二次衬砌养护达到设定强度后,进行混凝土填充施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仰拱施工时的单次开挖长度不大于6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单次仰拱施工完成后,对仰拱对应位置的拱墙衬砌进行施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临时支护拆除前,对拱顶的下沉量进行监测,当检测得到的拱顶下沉量小于设定值时,开始对临时支护进行拆除。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祺王键潘卢心吴文俊舒金会曹梦洁李鹏程张国柱李树忱冯现大袁超邢科航卢彬鲁瑞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路桥工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山东大学济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