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塔柱监测系统及方法,所述塔柱包括下塔、中塔及上塔,所述下塔设置在地基上,所述中塔设置在所述下塔上,所述上塔设置在所述中塔上;所述下塔外壁上设有第一爬模架,所述第一爬模架上设有第一监测组件;所述中塔外壁上设有第二爬模架,所述第二爬模架上设有第二监测组件;所述下塔外壁上设有第三爬模架,所述第三爬模架上设有第三监测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对所述塔柱的上、中、下层实时监测,从而对成桥目标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桥梁在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和施工安全,修正在施工过程中各种影响目标的参数误差对成桥目标的影响,确保成桥后所述塔柱结构内力和线型满足设计要求。型满足设计要求。型满足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塔柱监测系统以及塔柱监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塔柱监测系统以及一种塔 柱监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悬索桥,又名吊桥,以通过索塔悬挂并锚固于两岸(或桥两端)的缆索 (或钢链)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其缆索几何形状由力的平衡 条件决定,一般接近抛物线。从缆索垂下许多吊杆,把桥面吊住,在桥面和 吊杆之间常设置加劲梁,同缆索形成组合体系,以减小荷载所引起的挠度变 形。
[0003]悬索桥中最大的力是悬索中的张力和塔架中的压力。由于塔架基本上不 受侧向的力,它的结构可以做得相当纤细,此外悬索对塔架还有一定的稳定 作用。假如在计算时忽视悬索的重量的话,那么悬索形成一个抛物线。这样 计算悬索桥的过程就变得非常简单了。老的悬索桥的悬索一般是铁链或联在 一起的铁棍。现代的悬索一般是多股的高强钢丝。
[0004]塔架由下塔塔柱、中塔塔柱及上塔塔柱三部分组成,在建设吊桥的施工 过程中,由于吊桥的施工周期很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遭受大暴雨等恶劣 天气影响、地质结构、施工操作不当等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会导致桥梁变形 超过有关标准,从而造成结构破坏,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塔柱监测系统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 中桥梁施工中桥梁变形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塔柱监测系统,所述塔柱监测系统包括:
[0007]塔柱,所述塔柱包括下塔、中塔及上塔,所述下塔设置在地基上,所述 中塔设置在所述下塔上,所述上塔设置在所述中塔上;
[0008]所述下塔外壁上设有第一爬模架,所述第一爬模架上设有第一监测组件;
[0009]所述中塔外壁上设有第二爬模架,所述第二爬模架上设有第二监测组件;
[0010]所述下塔外壁上设有第三爬模架,所述第三爬模架上设有第三监测组件。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爬模架沿水平方向上的截面呈矩形设置,所述第一监 测组件包括若干第一全站仪;
[0012]其中,所述第一爬模架的四周顶点上各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全站仪;
[0013]所述第一爬模架的四周侧壁的中间位置处各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全站仪;
[0014]所述第一爬模架上每个顶点与相邻侧壁之间的中间位置处各设有一个所 述全站仪。
[0015]可选地,所述第二爬模架沿水平方向上的截面呈矩形设置,所述第二监 测组件包括若干第二全站仪,其中,所述第二爬模架的四周侧壁的中间位置 处各设有一个所述第二
全站仪。
[0016]可选地,所述第三爬模架的一侧侧壁上设有凹槽,所述第三爬模架沿水 平方向上的截面呈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三监测组件包括若干第三全站仪;
[0017]其中,所述第三爬模架的四周顶点上各设有一个所述第三全站仪;
[0018]所述第三爬模架的四周侧壁的中间位置处各设有一个所述第三全站仪, 所述凹槽的槽底的中间位置与所述凹槽相对一侧侧壁的中间位置位于同一条 对称轴上。
[0019]可选地,所述塔柱还包括上横梁、中横梁以及下横梁,所述上横梁设置 在所述下塔上,所述中横梁设置在所述中塔上,所述下横梁设置在所述上塔 上;
[0020]所述上横梁上设有第四监测组件,所述中横梁上设有第五监测组件,所 述下横梁上设有第六监测组件。
[0021]可选地,所述下横梁沿水平方向的截面呈矩形设置,所述第四监测组件 包括若干第四全站仪,所述下横梁的四周顶点上各设有一个所述第四全站仪, 所述下横梁与横桥向平行的侧壁的中间位置处各设有一个所述第四全站仪。
[0022]可选地,所述中横梁上设有第一安装台,所述第一安装台沿水平方向上 的截面呈矩形设置,所述第五监测组件包括若干第五全站仪,所述第一安装 台的四周顶点个设有一个所述第五全站仪,所述第一安装台的四周侧壁的中 间位置处各设有一个所述第五全站仪。
[0023]可选地,所述上横梁上设有第二安装台,所述第二安装台沿水平方向上 的截面呈矩形设置,所述第六监测组件包括若干第六全站仪,所述第二安装 台的四周侧壁的中间位置处各设有一个所述第六全站仪。
[0024]可选地,所述塔柱监测系统还包括若干温度传感器,所述下塔、所述中 塔及所述上塔上各设有所述温度传感器。
[0025]此外,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塔柱监测方法,所述塔柱监 测方法应用在如上所述的塔柱监测系统,所述塔柱监测方法包括:
[0026]监测下塔、中塔及上塔的空间参数信息;
[0027]根据所述参数信息计算所述下塔、所述中塔及所述上塔的空间参数误差;
[0028]判断所述参数误差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误差,获得对应的判断结果;
[0029]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进行警报提示。
[0030]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对所述塔柱的上、中、下层实时监测,从而对成桥 目标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桥梁在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和施工安全,修正在 施工过程中各种影响目标的参数误差对成桥目标的影响,确保成桥后所述塔 柱结构内力和线型满足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 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 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 附图。
[0032]图1为本塔柱监测系统中第一爬模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塔柱监测系统中第二爬模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3为本塔柱监测系统中第三爬模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4为本塔柱监测系统中下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5为本塔柱监测系统中中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6为本塔柱监测系统中上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7为本塔柱监测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39]附图标号说明:
[0040]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1第一爬模架12第一全站仪21第二爬模架22第二全站仪31第三爬模架32第三全站仪33凹槽41下横梁42第四全站仪51中横梁52第五全站仪53第一安装台61上横梁62第六全站仪63第二安装台
ꢀꢀ
[0041]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 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 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3]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 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塔柱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柱监测系统包括:塔柱,所述塔柱包括下塔、中塔及上塔,所述下塔设置在地基上,所述中塔设置在所述下塔上,所述上塔设置在所述中塔上;所述下塔外壁上设有第一爬模架,所述第一爬模架上设有第一监测组件;所述中塔外壁上设有第二爬模架,所述第二爬模架上设有第二监测组件;所述下塔外壁上设有第三爬模架,所述第三爬模架上设有第三监测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柱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爬模架沿水平方向上的截面呈矩形设置,所述第一监测组件包括若干第一全站仪;其中,所述第一爬模架的四周顶点上各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全站仪;所述第一爬模架的四周侧壁的中间位置处各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全站仪;所述第一爬模架上每个顶点与相邻侧壁之间的中间位置处各设有一个所述全站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柱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爬模架沿水平方向上的截面呈矩形设置,所述第二监测组件包括若干第二全站仪,其中,所述第二爬模架的四周侧壁的中间位置处各设有一个所述第二全站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塔柱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爬模架的一侧侧壁上设有凹槽,所述第三爬模架沿水平方向上的截面呈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三监测组件包括若干第三全站仪;其中,所述第三爬模架的四周顶点上各设有一个所述第三全站仪;所述第三爬模架的四周侧壁的中间位置处各设有一个所述第三全站仪,所述凹槽的槽底的中间位置与所述凹槽相对一侧侧壁的中间位置位于同一条对称轴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柱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柱还包括上横梁、中横梁以及下横梁,所述上横梁设置在所述下塔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高峰,朱清利,陈国庆,李栋,雷建明,王维军,曹斌,刘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