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薄零件的氮碳共渗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3701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极薄零件的氮碳共渗工艺,S1、装炉:S2、清洗:通过碱性清洗去除表面油脂;S3、预热:温度为350℃,保持30min;S4、盐浴氮碳共渗,温度580℃,保持60min;在表面获得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薄零件的氮碳共渗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极薄零件的氮碳共渗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在电气开关中,很多金属构件都采用低碳冷轧钢板冲压成型,加工成本相对低廉。低碳冷轧钢板虽然易成型,但其强度不高,不耐磨、不耐腐蚀,因此,通常需要进行相应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来达到其最终的使用性能;
[0003]常用的热处理是渗碳或碳氮共渗,由于处理温度较高,通常在850℃以上,因此,对于开关复杂,而且板厚极薄的低碳冷轧钢板而言(厚度通常不足1.0mm),热处理难度相应高,且变形比例高,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在热处理后的校直上。同时,极薄件的零件只能允许极浅的渗碳硬化层,否则材料会由于渗层过深(如渗透或接近渗透)产生明显的脆性,这对热处理控制难度极高,且废品率也相当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极薄零件的氮碳共渗工艺。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极薄零件的氮碳共渗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装炉:
[0007]S2、清洗:通过碱性清洗去除表面油脂;
[0008]S3、预热:温度为350℃,保持30min;
[0009]S4、盐浴氮碳共渗,温度580℃,保持60min;在表面获得ε

Fe2

3N的化合物层,表面硬度达到450~650HV;
[0010]S5、通过水冷进行冷却;
[0011]S6、后清洗;
[0012]S7、通过震动研磨进行后处理;将产品在氮化过程表面产生的灰垢去除,露出光亮、均质、清洁的表面,同时去除冲压的毛刺;
[0013]S8、防锈:产品防护。
[0014]进一步的,所述S1将产品与热处理工装组合,使产品之间有间隔。
[0015]进一步的,所述S6采用流动水清洗去除产品表面残留的盐迹。
[0016]进一步的,所述S4ε

Fe2

3N的化合物层厚度约10μm。
[0017]进一步的,所述S4会达到深度约0.2~0.3mm深的扩散层。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一种极薄零件的氮碳共渗工艺的有益效果是:盐浴氮碳共渗工艺替代浅层渗碳淬火或碳氮共渗工艺的应用,解决性能要求的同时,还解决热处理变形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SPCC盐浴氮碳共渗获得的化合物层,厚度12~14μm。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一种极薄零件的氮碳共渗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1]S1、装炉:将产品与热处理工装组合,使产品之间有间隔,不相互挤压,既可以防止热处理过程中受挤压变形,也保证热处理过程获得均匀的渗层;
[0022]S2、清洗:通过碱性清洗去除表面油脂;
[0023]S3、预热,温度为350℃,保持30min;烘干水份,同时在表面形成氧化膜,渗氮过程具有一定的促渗作用;同时为了减小盐浴加热的热应力,减小热冲击变形;
[0024]S4、盐浴氮碳共渗,温度580℃,保持60min;在表面获得约10μm厚度的ε

Fe2

3N的化合物层,表面硬度达到450~650HV,同时会达到深度约0.2~0.3mm深的扩散层;
[0025]S5、通过水冷进行冷却:快速冷却,使扩散层中的氮固溶于α

Fe中,起到固溶强化的作用,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耐疲劳性能;
[0026]S6、后清洗:采用流动水清洗去除产品表面残留的盐迹;
[0027]S7、通过震动研磨进行后处理:通过震动研磨将产品在氮化过程表面产生的灰垢去除,露出光亮、均质、清洁的表面,同时也可以去除冲压的毛刺,提高产品的使用性能;
[0028]S8、防锈:产品防护。
[0029]本专利技术采用盐浴氮碳共渗技术,在表面获得约10μm厚度的ε

Fe2

3N的化合物层,参见图1,表面硬度达到450~650HV,同时会达到深度约0.2~0.3mm深的扩散层;
[0030]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31]1)本方法的应用,热处理后产品可以免于校正的工序,且良品率可达到99.9%;
[0032]2)盐浴氮碳共渗后的复合性能:硬度强度耐磨性的提升以及耐腐蚀能力提升,使该产品热处理后免于表面处理,如电镀等工序,极大地缩短产品加工成本;
[0033]3)本工艺加工的产品,脆性风险极低。
[003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35]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薄零件的氮碳共渗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装炉:S2、清洗:通过碱性清洗去除表面油脂;S3、预热:温度为350℃,保持30min;S4、盐浴氮碳共渗,温度580℃,保持60min;在表面获得ε

Fe2

3N的化合物层,表面硬度达到450~650HV;S5、通过水冷进行冷却;S6、后清洗;S7、通过震动研磨进行后处理;将产品在氮化过程表面产生的灰垢去除,露出光亮、均质、清洁的表面,同时去除冲压的毛刺;S8、防锈:产品防护。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才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三民涂赖电子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