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学实验室用废液分类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2967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液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学实验室用废液分类处理装置,包括底盘和连接柱,所述底盘的顶面中心位置固连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面固连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侧壁顶端均匀开设有多个弧形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转动连接柱,分流管的靠近限位块部分沿弧形槽转动,连接柱与限位块的距离增大,连接滚珠与限位块的压缩弹簧伸长,滚珠的外壁中间部分与连接管二的环形槽转动,滚珠的底端部分与连接管一分离,与限位块固连的压缩弹簧避免发生扭转弯曲,分液板防止废液在回收过程中滴溅到其他的分流管中,从而实现更换分流管的稳定转换,在废液排放源的位置方向都固定时,提升废液的分类与回收处理效率。提升废液的分类与回收处理效率。提升废液的分类与回收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学实验室用废液分类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废液回收
,具体涉及一种医学实验室用废液分类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医学实验室在对不同的组织切片或生物材料进行化验分析后会产生废液,这些废液在酸碱度、挥发性、毒理性和分解速率有很大区别,为了保证医学实验室的正常使用,需要对这些废液进行及时的分类回收并处理。
[0003]由于在实验过程中往往采用同一套实验系统,废液排放的位置和角度基本固定,收集瓶在实验台面需要调整与废液排放的距离并重新放置回原位,增加实验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学实验室用废液分类处理装置,通过转动连接柱,分流管的靠近限位块部分沿弧形槽转动,连接柱与限位块的距离增大,使得连接滚珠与限位块的压缩弹簧伸长,滚珠的外壁中间部分与连接管二的环形槽转动,滚珠的底端部分与连接管一分离,滚珠与连接管二组成球铰链结构转动,与限位块固连的压缩弹簧避免发生扭转弯曲,分液板防止废液在回收过程中滴溅到其他的分流管中,从而实现更换分流管的稳定转换,在废液排放源的位置方向都固定时,提升废液的分类与回收处理效率。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医学实验室用废液分类处理装置,包括底盘和连接柱,所述底盘的顶面中心位置固连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面固连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侧壁顶端均匀开设有多个弧形槽,所述限位块的顶面中心位置固连有连接管一的底端,所述连接管一的顶部设置有滚珠,所述滚珠的底部固连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底端固连于限位块顶面对应连接管一位置处,通过改变压缩弹簧的伸缩量,确定滚珠在连接管一顶部的高度;
[0007]所述底盘的顶部中心位置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中间位置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一,所述连接柱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外壁顶端活动嵌入于对应位置的通孔一内侧,所述分流管的外壁中间部分与弧形槽相贴靠,所述连接柱的顶面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侧壁底端滑动套接于连接柱的外柱面顶端,所述盖板对应通孔一位置处开设有通孔二,所述通孔二滑动套接于分流管的外侧,所述盖板的顶面位于多个通孔二之间固连有分液板,所述连接柱的底面中心位置固连有连接管二,所述连接管二的内侧壁靠近连接柱的一端开设有环形槽,所述滚珠的中间部分转动连接于环形槽,所述连接管二的内侧壁底端转动套接于连接管一的外柱面顶端,通过连接柱中间位置与分流管的活动嵌入、连接柱的顶端与盖板的滑动套接,多个分流管的顶端部分可以完成组装和拆卸,其中,从顶面多角度倒入分流管顶端管口的废液,通过转动连接柱调整分流管的位置,分液板防止废液在回收过程中滴溅到其他的分流管中,实现对单方向废液来源的分类处理。
[0008]进一步在于:所述底盘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收集瓶,所述收集瓶的顶端开设有瓶口,多个所述分流管的底端活动嵌入对应位置的瓶口,所述收集瓶的两侧壁分别贴靠于底盘的侧壁顶端和连接柱的外柱面对应位置,多个收集瓶绕支撑柱的转动角度与连接柱的转动角度相对应,通过分流管与瓶口的连接实现对废液的收集工作。
[0009]进一步在于:所述分流管的顶端管口处滑动卡接有折叠扣,所述折叠扣的一端固连有管口塞,折叠扣的侧壁与两个分液板的对应位置卡紧固定,通过管口塞堵塞分流管的管口,防止收集瓶中的废液从分流管挥发,污染医学实验室的环境。
[0010]进一步在于:多个所述分流管的管口高度相等,且分流管的顶端与分液板的相邻两侧壁之间距离相等,连接柱转动后,分流管与废液来源的距离和角度稳定,便于废液的快速回收。
[0011]进一步在于:所述滚珠的直径与环形槽对应圆环直径均为8mm,所述连接管一的内侧壁直径为5mm、外柱面直径为7mm,所述连接管二的内侧壁直径为7mm、外柱面直径为10mm,分流管在限位块顶端转动时,分流管与限位块的距离增大,压缩弹簧缓慢拉伸,且滚珠的外侧壁顶端与连接管一的顶端活动套接,利用滚珠与环形槽的转动连接,避免压缩弹簧出现扭转运动,保证限位块的水平稳定。
[0012]进一步在于:两个所述弧形槽的靠近一端之间的间距小于分流管对应位置处的管体外径,分流管的靠近限位块部分与对应位置的弧形槽槽面平行,分流管转动至两个相邻弧形槽之间时,压缩弹簧的回复力使得分流管快速与下一个弧形槽的槽面贴合,避免分流管在转动过程中被卡住。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1、通过转动连接柱,分流管的靠近限位块部分沿弧形槽转动,连接柱与限位块的距离增大,使得连接滚珠与限位块的压缩弹簧伸长,滚珠的外壁中间部分与连接管二的环形槽转动,滚珠的底端部分与连接管一分离,滚珠与连接管二组成球铰链结构转动,在连接管二转动过程中,与限位块固连的压缩弹簧避免发生扭转弯曲,分液板防止废液在回收过程中滴溅到其他的分流管中,从而实现更换分流管的稳定转换,在废液排放源的位置方向都固定时,提升废液的分类与回收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中连接管一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中连接柱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中连接管二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中分流管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00、底盘;110、支撑柱;120、限位块;121、弧形槽;130、连接管一;131、滚珠;132、压缩弹簧;200、连接柱;201、通孔一;210、分流管; 211、折叠扣;212、管口塞;220、盖板;221、通孔二;222、分液板;230、连接管二;231、环形槽;300、收集瓶;310、瓶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5所示,一种医学实验室用废液分类处理装置,包括底盘100 和连接柱200,底盘100的顶面中心位置固连有支撑柱110,支撑柱110的顶面固连有限位块120,限位块120的侧壁顶端均匀开设有多个弧形槽121,限位块 120的顶面中心位置固连有连接管一130的底端,连接管一130的顶部设置有滚珠131,滚珠131的底部固连有压缩弹簧132,压缩弹簧132的底端固连于限位块120顶面对应连接管一130位置处,通过改变压缩弹簧132的伸缩量,确定滚珠131在连接管一130顶部的高度;
[0024]底盘100的顶部中心位置设置有连接柱200,连接柱200的中间位置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一201,连接柱200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分流管210,分流管210的外壁顶端活动嵌入于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学实验室用废液分类处理装置,包括底盘(100)和连接柱(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00)的顶面中心位置固连有支撑柱(110),所述支撑柱(110)的顶面固连有限位块(120),所述限位块(120)的侧壁顶端均匀开设有多个弧形槽(121),所述限位块(120)的顶面中心位置固连有连接管一(130)的底端,所述连接管一(130)的顶部设置有滚珠(131),所述滚珠(131)的底部固连有压缩弹簧(132),所述压缩弹簧(132)的底端固连于限位块(120)顶面对应连接管一(130)位置处;所述底盘(100)的顶部中心位置设置有连接柱(200),所述连接柱(200)的中间位置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一(201),所述连接柱(200)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分流管(210),所述分流管(210)的外壁顶端活动嵌入于对应位置的通孔一(201)内侧,所述分流管(210)的外壁中间部分与弧形槽(121)相贴靠,所述连接柱(200)的顶面设置有盖板(220),所述盖板(220)的侧壁底端滑动套接于连接柱(200)的外柱面顶端,所述盖板(220)对应通孔一(201)位置处开设有通孔二(221),所述通孔二(221)滑动套接于分流管(210)的外侧,所述盖板(220)的顶面位于多个通孔二(221)之间固连有分液板(222),所述连接柱(200)的底面中心位置固连有连接管二(230),所述连接管二(230)的内侧壁靠近连接柱(200)的一端开设有环形槽(231),所述滚珠(131)的中间部分转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娜贾连群宋囡隋国媛王群陈丝孟嘉伟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中医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