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2873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室内机,其包括:机壳,机壳的底部设有出风口,出风口处设有导风板;机壳内设有隔板,隔板将机壳内的空间分隔成处于前侧的导流腔和处于后侧的换热送风腔,换热送风腔通过送风风道与出风口连通,机壳的前侧面板上开设有多个微孔,以允许导流腔通过微孔与机壳的外部空间相连通;且导流腔的底部设有导流板,导流板设置成受控地打开导流腔以允许导流腔与送风风道连通和/或受控地关闭导流腔以阻断导流腔与送风风道的连通。本申请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导流腔、导流板和微孔的结构设计不但保留了传统的大风量直吹的送风模式,而且还增加了舒缓的送风模式,以供用户选择,满足了用户的多种送风需求,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内机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所处环境的高要求也渐显强烈,例如,随着空调的普及,人们对送风的舒适性和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家用空调室内机在出风口的设计上几乎都是通过大导板以及摆叶将气流送出。因此,经常会有用户抱怨存在制冷制热直吹人的问题,在制冷时风口对人的直吹会让用户产生过冷的感觉,制热时则有一种非常干燥的感觉,而且强力或是高风等情况下,这样的送风尤其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满足用户多种送风需求的空调室内机。
[0004]本技术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降低空调室内机的运行噪音。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0006]机壳,所述机壳的底部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设有导风板;
[0007]所述机壳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机壳内的空间分隔成处于前侧的导流腔和处于后侧的换热送风腔,所述换热送风腔通过送风风道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机壳的前侧面板上开设有多个微孔,以允许所述导流腔通过所述微孔与所述机壳的外部空间相连通;且
[0008]所述导流腔的底部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成受控地打开所述导流腔以允许所述导流腔与所述送风风道连通和/或受控地关闭所述导流腔以阻断所述导流腔与所述送风风道的连通。
[0009]可选地,所述导流板与第一驱动装置相连,且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导流腔的底部;
[0010]所述导风板与第二驱动装置相连,且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其中
[0011]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相互独立。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位于所述隔板的底部,所述导流板的后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相连,以在所述导流板处于完全打开所述导流腔的状态下允许所述导流板贴靠于所述隔板的前侧表面。
[0013]可选地,所述机壳的前侧面板和所述隔板的在竖直方向上的中部均朝前凸出弯曲;
[0014]所述导流板与所述隔板的形状相匹配。
[0015]可选地,所述隔板包括隔热板体和设置在所述隔热板体前侧的泡沫保温层。
[0016]可选地,所述隔热板体包括竖向延伸的第一区段和由所述第一区段的底部向后延
伸的第二区段,所述第二区段形成所述送风风道的部分风道壁。
[0017]可选地,多个所述微孔在所述机壳的前侧面板上均匀分布。
[0018]可选地,所述机壳上还开设有与所述换热送风腔相连通的进风口,以允许所述空调室内机所处空间内的空气经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换热送风腔;
[0019]所述换热送风腔内设有换热器和风机,所述风机用于驱动所述换热送风腔内的空气沿由所述进风口朝所述送风风道的方向流动,所述换热器用于与流经其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0020]可选地,所述进风口形成在所述机壳的顶部,在所述换热送风腔内的气流流动方向上,所述换热器处于所述风机的上游。
[0021]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0022]摆叶,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内侧,以用于调节所述出风口在横向上的出风方向;以及
[0023]过滤网,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以用于对经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换热送风腔内的空气进行过滤。
[0024]本申请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其机壳内设置的一隔板形成了处于换热送风腔前侧的导流腔,并通过在机壳的前侧面板上开设多个微孔使得导流腔可通过微孔与外部空间相连通。特别地,导流腔的底部还设有用于开闭导流腔的导流板,当导流板打开时,导流腔与连接在出风口和换热送风腔之间的送风风道相连通,来自换热送风腔的换热气流可经送风风道流向导流腔,并通过微孔朝向机壳的前侧缓慢送出,从而形成了舒缓的送风模式;当导流板关闭时,导流腔与送风风道之间的连通被阻断,来自换热送风腔的换热气流不会流向导流腔,而是全部从出风口送出,这与传统的送风模式相同。也就是说,本申请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导流腔、导流板和微孔的结构设计不但保留了传统的大风量直吹的送风模式,而且还增加了舒缓的送风模式,以供用户选择,满足了用户的多种送风需求,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0025]进一步地,机壳的前侧面板和隔板均呈中部朝前凸出弯曲的形状,由此形成的导流腔也呈中部朝前凸出弯曲的形状。这种形状的导流腔能够舒缓气流流向的变化,使得由送风风道流入导流腔内的气流流动更加舒畅,大大减少涡流的形成,降低了空调室内机的运行噪音。
[0026]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0027]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0028]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
[0029]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剖视图;
[0030]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处于导流板打开、导风板关闭状态下的示意性剖视图;
[0031]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处于导流板关闭、导风板打开状态下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剖视图。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1包括机壳10,机壳10的底部设有出风口12,出风口12处设有导风板41。具体地,出风口12可位于机壳10的底部前侧,以便于朝向机壳10的前侧送风。出风口12可为沿横向延伸的条形出风口,相应地,导风板41为沿横向延伸的条形板体。导风板41可活动地设置在出风口12处,以用于开闭出风口12、以及调节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
[0033]特别地,机壳10内设有隔板50,隔板50将机壳10内的空间分隔成处于前侧的导流腔61和处于后侧的换热送风腔62,换热送风腔62通过送风风道63与出风口12连通。机壳10的前侧面板13上开设有多个微孔131,以允许导流腔61通过微孔131与机壳10的外部空间相连通。导流腔61的底部设有导流板42,导流板42设置成受控地打开导流腔61以允许导流腔61与送风风道63连通和/或受控地关闭导流腔61以阻断导流腔61与送风风道63的连通。
[0034]具体地,多个微孔131可在机壳10的前侧面板13上均匀分布,以提高通过微孔131送风的均匀性。当然,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多个微孔131也可以在前侧面板13上分布成若干个美观的图案,例如,多个微孔131可分布形成多个菱形、多个方形或者其他图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底部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设有导风板;所述机壳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机壳内的空间分隔成处于前侧的导流腔和处于后侧的换热送风腔,所述换热送风腔通过送风风道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机壳的前侧面板上开设有多个微孔,以允许所述导流腔通过所述微孔与所述机壳的外部空间相连通;且所述导流腔的底部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成受控地打开所述导流腔以允许所述导流腔与所述送风风道连通和/或受控地关闭所述导流腔以阻断所述导流腔与所述送风风道的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与第一驱动装置相连,且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导流腔的底部;所述导风板与第二驱动装置相连,且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相互独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位于所述隔板的底部,所述导流板的后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相连,以在所述导流板处于完全打开所述导流腔的状态下允许所述导流板贴靠于所述隔板的前侧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前侧面板和所述隔板的在竖直方向上的中部均朝前凸出弯曲;所述导流板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卫兵樊明敬矫立涛张均岩孙小峰尹义金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