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气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2609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气囊,属于汽车被动安全领域。所述安全气囊包括气囊壳体、气囊袋、充气部件以及气囊罩盖。当车辆遭受撞击时,充气部件触发对气囊袋进行充气使气囊袋冲破气囊罩盖,以在人体和方向盘之间起到阻挡缓冲的作用,从而降低人体受伤的风险。气囊袋包括气囊主袋和多个气囊附袋,气囊附袋设于气囊主袋的前端面并且与气囊主袋连通,各气囊附袋之间设有间隙,当气囊袋充气膨胀后,人体面部撞击在气囊袋上时,人体面部的突出软骨会被挤入气囊附袋之间的间隙,从而进一步降低人体面部软骨受伤的风险。部软骨受伤的风险。部软骨受伤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气囊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被动安全领域,尤其是一种高安全气囊。

技术介绍

[0002]安全气囊是一种被动安全性的保护装置,与座椅安全带配合使用,可以为乘员提供有效的防撞保护。
[0003]但是目前的安全气囊在弹开时,人体由于惯性会撞击安全气囊上,在此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脸面部软骨受伤。例如鼻梁,在碰撞中鼻梁会首先碰击弹出的安全气囊,由于此时安全气囊内气压较足,鼻梁缓冲空间有限,因此极易受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气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安全气囊,包括一侧开口的气囊壳体、收容于气囊壳体内的气囊袋、用于气囊袋充气的充气部件以及盖于气囊壳体的开口处的气囊罩盖;气囊罩盖包括气囊顶盖以及与气囊顶盖固定连接的挡墙,所述挡墙与气囊壳体侧面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充气部件固定于气囊壳体内部;所述气囊袋存在折叠和膨胀两种状态,当充气部件未触发充气时,所述气囊袋折叠收容于气囊壳体内;当充气部件触发充气时,气囊袋膨胀并冲破气囊顶盖形成人体缓冲的弹性空间,此时,气囊袋包括气囊主袋以及若干设于气囊主袋前端面的气囊附袋,所述气囊附袋为环形结构,所述气囊附袋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气囊附袋和气囊主袋连通。
[000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气囊顶盖上开有H形结构的预分裂槽,当气囊袋膨胀时,气囊袋冲击气囊顶盖使气囊顶盖从预分裂槽处撕裂,气囊顶盖分为向上翻转的气囊上盖以及向下翻转的气囊下盖,气囊袋从气囊顶盖中间弹出;当气囊袋充气膨胀撞击气囊顶盖时,气囊顶盖从预分裂槽处撕裂,降低气囊冲破气囊顶盖的难度,从而使气囊袋快速弹出在人体和方向盘之间起到阻挡缓冲的作用,降低人体撞击受伤的风险。
[000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预分裂槽包括分裂横槽以及对称设于分裂横槽两侧的分裂侧槽,所述分裂横槽中间的厚度小于分裂横槽两侧的厚度,所述分裂侧槽中间的厚度小于两侧的厚度;气囊袋充气膨胀撞击气囊顶盖时能够使气囊顶盖从中间开设撕裂,从而使气囊上盖向上翻转,而气囊下盖向下翻转,进而使气囊袋从气囊顶盖的中间冲破气囊顶盖。
[000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预分裂槽的厚度为0.4

1.4mm。
[00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分裂横槽的厚度为0.4

0.9mm,所述分裂侧槽的厚度为0.9

1.4mm。
[001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分裂侧槽两侧的挡墙向内凹陷,并且挡墙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开有用于降低气囊顶盖翻难度的减弱槽;通过此设置能够减弱气囊上盖和气囊下盖翻转的强度,进而使气囊上盖和气囊下盖能够翻转到位,降低气囊上盖和气囊下盖对气囊
袋的阻力。
[0012]有益效果:本技术提出的安全气囊,包括气囊壳体、气囊袋、充气部件以及气囊罩盖。当车辆遭受撞击时,充气部件触发对气囊袋进行充气使气囊袋冲破气囊罩盖,以在人体和方向盘之间起到阻挡缓冲的作用,从而降低人体受伤的风险。气囊袋包括气囊主袋和多个气囊附袋,气囊附袋设于气囊主袋的前端面并且与气囊主袋连通,各气囊附袋之间设有间隙,当气囊袋充气膨胀后,人体面部撞击在气囊袋上时,人体面部的突出软骨会被挤入气囊附袋之间的间隙,从而进一步降低人体面部软骨受伤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安全气囊的分解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气囊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气囊罩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技术的气囊罩盖的横剖视图。
[0017]图5是本技术的气囊罩盖的竖剖视图。
[0018]图1至图5中的各标注为:气囊壳体10、气囊袋20、气囊主袋21、气囊附袋22、间隙23、充气部件30、气囊罩盖40、气囊顶盖41、预分裂槽411、分裂横槽4111、分裂侧槽4112、气囊上盖412、气囊下盖413、气囊挡墙42、减弱槽421、铁线50、螺栓60、方向盘70。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经研究发现,安全气囊是一种被动安全性的保护装置,与座椅安全带配合使用,可以为乘员提供有效的防撞保护。但是目前的安全气囊在弹开时,人体由于惯性会撞击安全气囊上,在此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脸面部突出的软骨受伤。例如鼻梁,在碰撞中鼻梁会首先碰击弹出的安全气囊,由于此时安全气囊内气压较足,鼻梁缓冲空间有限,因此极易受伤。
[002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安全气囊。该安全气囊包括气囊壳体10、气囊袋20、充气部件30以及气囊罩盖40。
[0022]具体的,结合图1和图2,气囊壳体10通过铁线50装配在方向盘70上,气囊壳体10远离方向盘70的一侧开口。充气部件30设于气囊壳体10内,该充气部件30通过螺栓60固定于壳体上。气囊罩盖40盖于气囊壳体10。气囊罩盖40包括气囊顶盖41以及与气囊顶盖41固定连接的气囊挡墙42。气囊挡墙42与气囊壳体10的侧面内壁固定连接。气囊袋20收容于壳体内,气囊袋20的进气端套设与充气部件30。气囊袋20存在折叠和膨胀两种状态。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充气部件30未触发充气,气囊折叠收容于气囊壳体10内;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充气部件30进行电信号触发点爆并喷出气体对气囊进行充气,气囊充气膨胀并冲破气囊顶盖41在人体和方向盘70之间形成人体缓冲的弹性空间,从而避免人体与方向盘70硬性撞击,降低人体受伤的风险。气囊袋20包括气囊主袋21以及若干设于气囊主袋21前端面的气囊附袋22。气囊附袋22为环形结构,并且气囊附袋22之间设有间隙23。气囊附袋22和气囊主袋21连通,在气囊主袋21充气膨胀时,气囊附袋22也充气膨胀。当气囊袋20充气膨胀后,人体面
部撞击在气囊袋20上时,人体面部的突出软骨会被挤入气囊附袋22之间的间隙23,从而进一步降低人体面部软骨受伤的风险。
[0023]结合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气囊顶盖41上开有H形结构的预分裂槽411。当气囊袋20膨胀时,气囊袋20冲击气囊顶盖41使气囊顶盖41从预分裂槽411处撕裂,气囊顶盖41分为向上翻转的气囊上盖412以及向下翻转的气囊下盖413,气囊袋20从气囊顶盖41中间弹出。由于预分裂槽411能够降低气囊顶盖41的结构强度,从而降低气囊冲破气囊顶盖41的难度。当气囊袋20充气膨胀撞击气囊顶盖41时,气囊顶盖41会从预分裂槽411处撕裂,从而使气囊袋20快速弹出在人体和方向盘70之间起到阻挡缓冲的作用,降低人体撞击受伤的风险。
[0024]而为了确保气囊顶盖41从中部开始撕裂,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预分裂槽411包括分别横槽以及两个分裂侧槽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侧开口的气囊壳体、收容于气囊壳体内的气囊袋、用于气囊袋充气的充气部件以及盖于气囊壳体的开口处的气囊罩盖;气囊罩盖包括气囊顶盖以及与气囊顶盖固定连接的挡墙,所述挡墙与气囊壳体侧面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充气部件固定于气囊壳体内部;所述气囊袋存在折叠和膨胀两种状态,当充气部件未触发充气时,所述气囊袋折叠收容于气囊壳体内;当充气部件触发充气时,气囊袋膨胀并冲破气囊顶盖形成人体缓冲的弹性空间,此时,气囊袋包括气囊主袋以及若干设于气囊主袋前端面的气囊附袋,所述气囊附袋为环形结构,所述气囊附袋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气囊附袋和气囊主袋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顶盖上开有H形结构的预分裂槽,当气囊袋膨胀时,气囊袋冲击气囊顶盖使气囊顶盖从预分裂槽处撕裂,气囊顶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伏腾飞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普罗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