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充电蓄能电池组的电源车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车装置,尤其是一种基于充电蓄能电池组的电源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源车作为应急装备车辆,小到突发事件,大到自然灾害的发生,电源车都发挥了它的特殊功能,车辆随时可以奔赴现场并立即投入作业,因此电源车装置是一种重要的保障装置,在现有的电源车装置中,还都是使用柴油或汽油发电机作为发电部件,由于柴油或汽油发电机会产生空气和噪音污染,现在还没有一种基于充电蓄能电池组的电源车装置,从而满足在无空气污染和静音状态下进行供电作业。
[0003]基于申请人的技术交底书和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专利技术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客体是一种基于充电蓄能电池组的电源车装置。
[0005]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充电蓄能电池组的电源车装置,因此满足在无空气污染和静音状态下进行供电作业。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具有箱体的厢式车本体、设置在箱体中的电池组、设置在箱体中并且用于对箱体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
[0007]由于设计了厢式车本体、电池组和充电装置,通过厢式车本体,实现了对电池组和充电装置的周转运输,通过电池组和充电装置,实现了对直流电能的储存,因此满足在无空气污染和静音状态下进行供电作业。
[0008]本技术设计了,按照对直流电能的储存的方式把厢式车本体、电池组和充电装置相互联接。
[0009]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充电蓄能电池组的电源车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具有箱体(10)的厢式车本体、设置在箱体(10)中的电池组(18)、设置在箱体(10)中并且用于对箱体(10)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按照对直流电能的储存的方式把厢式车本体、电池组(18)和充电装置相互联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充电蓄能电池组的电源车装置,其特征是:厢式车本体设置为还包含有底盘(1)、裙箱(8)和护板(9),或,充电装置设置为包含有PCS柜(14)和汇流柜(16),或,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电池组(18)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BMS柜(15)和配电柜(21),或,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一附件装置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电缆绞盘(13),或,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厢式车本体中,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消防灭火装置(19),或,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厢式车本体上,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照明灯(2),或,还包含有第五附件装置并且第五附件装置设置在厢式车本体上,第五附件装置设置为空调装置(3),或,还包含有第六附件装置并且第六附件装置设置在厢式车本体上,第六附件装置设置为登顶梯(23),或,还包含有第七附件装置并且第七附件装置设置在厢式车本体上,第七附件装置设置为支腿(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充电蓄能电池组的电源车装置,其特征是:在底盘(1)上分别设置有照明灯(2)、箱体(10)、裙箱(8)、护板(9)和支腿(12),在箱体(10)上分别设置有空调装置(3)和登顶梯(23)并且在箱体(10)中分别设置有电缆绞盘(13)、PCS柜(14)、BMS柜(15)、汇流柜(16)、配电柜(21)、电池组(18)和消防灭火装置(1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充电蓄能电池组的电源车装置,其特征是:电池组(18)设置为磷酸铁锂电池组并且电池组(18)设置为与箱体(10)联接,电池组(18)的输入电极分别设置为与PCS柜(14)和汇流柜(16)联接并且电池组(18)的输出电极设置为与BMS柜(15)联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充电蓄能电池组的电源车装置,其特征是:底盘(1)设置为汽车底盘并且底盘(1)的驾驶室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照明灯(2)联接,底盘(1)的车架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箱体(10)联接并且底盘(1)的车架的后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支腿(12)联接,底盘(1)的车架的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裙箱(8)和护板(9)联接,或,照明灯(2)设置为升降照明灯并且照明灯(2)的底座设置为与底盘(1)联接,或,裙箱(8)设置为矩形盒状体并且裙箱(8)设置为与底盘(1)联接,裙箱(8)设置为沿底盘(1)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或,护板(9)设置为栅栏架并且护板(9)设置为与底盘(1)联接,护板(9)设置为沿底盘(1)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或,支腿(12)设置为液压支腿并且支腿(12)设置为与底盘(1)联接,支腿(12)的伸缩缸
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底盘(1)的液压装置联接。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充电蓄能电池组的电源车装置,其特征是:箱体(10)设置为包含有箱部(101)、百叶窗部(4)、顶盖部(5)、车门部(6)、检修门部(7)、后门部(22)、隔离板部(17)和窗扇部(24)并且箱部(101)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百叶窗部(4)、顶盖部(5)和空调装置(3)联接,箱部(101)的其中一个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车门部(6)和检修门部(7)联接并且箱部(101)的其中另一个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窗扇部(24)联接,在箱部(101)的后端端面部设置有后门部(22)并且在箱部(101)中设置有用于把箱部(101)分隔成前区间体(102)和后区间体(103)的隔离板部(17),在隔离板部(17)中设置有开闭门体并且箱部(10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底盘(1)联接,箱部(101)的前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登顶梯(23)联接并且箱部(101)设置为与消防灭火装置(19)容纳式联接,箱部(101)的前区间体(102)设置为与电池组(18)容纳式联接并且箱部(101)的后区间体(103)设置为与电缆绞盘(13)、PCS柜(14)、BMS柜(15)、汇流柜(16)和配电柜(21)容纳式联接,箱部(101)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国祥,张连振,李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泰开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