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集成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1791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静脉输液集成器,包括输液器主机壳体、贯穿所述输液器主机壳体的顶端至底端设置的输液管路组件。上述静脉输液集成器,其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空间布局清楚,且输液管路的集束管路性能更为优越,且输液主管路以及多根输液分支管路之间拆卸更为方便;同时还兼具监测数据显示功能,报警显示功能,液体泵入,药品识别功能和数据输出功能,提升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同时兼具其他装置也提升了静脉输液的智能化水平。静脉输液的智能化水平。静脉输液的智能化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静脉输液集成器


[0001]本技术涉及输液设备
,尤其涉及静脉输液集成器。

技术介绍

[0002]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操作技术。静脉输液护理具有:易将药物达致疗效浓度,并可持续维持疗效所需的恒定浓度;同时还具有可迅速地补充身体所丧失的液体等两大技术特点。
[0003]目前,针对少量输液需求的病人,医院普遍采用普通输液器进行输液,并逐渐顺序更换输液药瓶。但是在重症监护病房(重症监护病区)或者其他综合性监护病房使用普通输液器时,往往需要多个输液管同时进行输液,此时多条输液管路凌乱的挂载病床边,这就极易造成输液管路繁多混乱,不好管理,护理人员理清输液管路难,从而极大地影响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容易导致差错事故;举例说明:重症病人输液管路繁杂数量多(常需要近十条管路同时进行给药)不易整理,特别容易出现管路错乱或滑脱等问题;此时医务人员如果条理不清楚要处理的输液管路就容易出现误操作,例如:原本针对某个输液管路的加药或者调解泵速等操作误操作到其他输液管路上。
[0004]综上所述,如何克服传统技术中的上述缺陷仍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脉输液集成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静脉输液集成器,包括输液器主机壳体、贯穿所述输液器主机壳体的顶端至底端设置的输液管路组件;
[0007]其中,所述输液管路组件包括多根输液分支管路和一根输液主管路,多根输液分支管路顺序拼接形成一个梳齿形状整体,并通过梳齿形状整体中部位置处的一根输液分支管路汇总连通到所述输液主管路的顶端,任意相邻的两根输液分支管路之间可拆卸连接,且任意相邻的两根输液分支管路之间的管路上设置开关阀门;
[0008]且所述输液管路组件与所述输液器主机壳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
[0009]所述输液分支管路的顶端作为输液入口,所述输液主管路的底端作为输液出口。
[0010]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静脉输液集成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输液器主机壳体内部的输液管路监测装置、输液恒温装置以及控制面板;
[0011]其中,所述输液管路监测装置、所述输液恒温装置沿着所述输液主管路的上部到下部顺序安装在所述输液主管路上;所述输液管路监测装置用于对输液主管路的液体进行监测;所述输液恒温装置用于对输液主管路的液体进行恒温控制;
[0012]所述输液管路监测装置包括空气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针对所述输液主管路的液体总流量监测的总流量传感器;所述控制面板分别与所述空气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总流量传感器电连接;
[0013]所述输液恒温装置包括加热温控装置;所述加热温控装置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还与所述加热温控装置电连接。
[0014]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输液器主机壳体的正面还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控制面板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背面;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显示屏电连接。
[0015]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输液器主机壳体的正面还设置有操控按键,所述操控按键与所述控制面板电连接。
[0016]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多根输液分支管路的顶端平行排列;所述输液器主机壳体的正面还设置有多个触控显示屏,一个所述触控显示屏的位置与所述输液器主机壳体的内部的一根输液分支管路位置一一相对应。
[0017]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输液器主机壳体上还设置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由两条连接带构成,且两条连接带通过魔术贴粘接固定。
[0018]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每根所述输液分支管路的顶端位置均设置有一个流量调节阀;所述流量调节阀用于调节所属的输液分支管路的输液速度;所述输液主管路的底端位置处设置有开关阀。
[0019]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输液器主机壳体的内层设置有便于所述输液管路监测装置和所述输液恒温装置嵌入安装的安装腔,且所述安装腔的内部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输液管路监测装置和所述输液恒温装置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输液管路监测装置、所述输液恒温装置分别与所述安装腔的内部的螺纹孔相对应并通过螺丝实现连接;
[0020]且所述安装腔的内部设置有减缓所述输液管路监测装置和所述输液恒温装置与所述输液器主机壳体的内层摩擦的缓冲垫。
[0021]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控制面板还包括数据输出接口;所述数据输出接口与所述控制面板电连接;所述数据输出接口包括USB数据接口、蓝牙接口便于向PC输出监测数据。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的优点在于:
[002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静脉输液集成器,上述静脉输液集成器主要设计了输液器主机壳体、贯穿输液器主机壳体的顶端至底端设置的输液管路组件等结构;具体结构设计以及连接方式如下:其中,所述输液管路组件包括多根输液分支管路和一根输液主管路,多根输液分支管路顺序拼接形成一个梳齿形状整体,并通过梳齿形状整体中部位置处的一根输液分支管路汇总连通到所述输液主管路的顶端,任意相邻的两根输液分支管路之间可拆卸连接,且任意相邻的两根输液分支管路之间的管路上设置开关阀门;
[002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静脉输液集成器其具有将多根输液分支管路集束到一条输液主管路的作用,每根输液分支管路可以接入一种药物的管路,该静脉输液集成器可以对单一药物的管路进行接入操作,最终通过输液主管路的底端输液出口,连接到患者静脉输液端;当然静脉输液集成器可以对多种药物的管路进行接入操作;多根输液分支管路都汇总到一个输液主管路的内容,方便了输液管路梳理,避免了输液管路容易混淆的问题,提升了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0025]另外,本技术提供的静脉输液集成器并不是简单在将每根输液分支管路全部在一个点汇集再去连通一根较粗直径的输液主管路(因为这样输液主管路的直径将会较大),较粗直径的输液主管路的空间内也容易积存空气;对此本技术实施例实际上是将
多根输液分支管路顺序拼接形成一个梳齿形状整体,然后通过梳齿形状整体中部位置处的一根输液分支管路去连通到输液主管路,这样就保障输液主管路尺寸更合理,减少了输液时气泡产生。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静脉输液集成器的立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静脉输液集成器一视角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静脉输液集成器一视角下的局部结构透视示意图;
[003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静脉输液集成器另一视角下的局部变形结构透视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脉输液集成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液器主机壳体、贯穿所述输液器主机壳体的顶端至底端设置的输液管路组件;其中,所述输液管路组件包括多根输液分支管路和一根输液主管路,多根输液分支管路顺序拼接形成一个梳齿形状整体,并通过梳齿形状整体中部位置处的一根输液分支管路汇总连通到所述输液主管路的顶端,任意相邻的两根输液分支管路之间可拆卸连接,且任意相邻的两根输液分支管路之间的管路上设置开关阀门;且所述输液管路组件与所述输液器主机壳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所述输液分支管路的顶端作为输液入口,所述输液主管路的底端作为输液出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输液集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脉输液集成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输液器主机壳体内部的输液管路监测装置、输液恒温装置以及控制面板;其中,所述输液管路监测装置、所述输液恒温装置沿着所述输液主管路的上部到下部顺序安装在所述输液主管路上;所述输液管路监测装置用于对输液主管路的液体进行监测;所述输液恒温装置用于对输液主管路的液体进行恒温控制;所述输液管路监测装置包括空气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针对所述输液主管路的液体总流量监测的总流量传感器;所述控制面板分别与所述空气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总流量传感器电连接;所述输液恒温装置包括加热温控装置;所述加热温控装置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还与所述加热温控装置电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脉输液集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器主机壳体的正面还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控制面板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背面;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显示屏电连接。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彧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畅吸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