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低温型起动用铅酸蓄电池属于铅酸蓄电池技术领域,通过蓄电池零部件结构的改进,以解决铅酸蓄电池低温起动性能的不足,包括蓄电池槽、蓄电池盖、极群、汇流排、内极柱、偏极柱和极柱;所述所述蓄电池槽上端设有蓄电池盖;所述蓄电池槽内设有若干极群单格;所述极群单格中各设有一极群;所述极群上端设有汇流排;所述内极柱设置于汇流排上端;所述汇流排一端设有偏极柱;所述极柱连接于偏极柱上端;所述各极群通过偏极柱相互串联;所述蓄电池低温起动能力强、抗振动能力大、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温型起动用铅酸蓄电池
[0001]本技术属于铅酸蓄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低温型起动用铅酸蓄电池。
技术介绍
[0002]起动用铅酸蓄电池主要用于车辆或工程机械的起动、点火、照明和应急供电,为车辆电气系统的主要部件。在北方地区,由于冬季气温非常低,极端情况下甚至低于
‑
40℃,造成车辆起动过程十分困难,甚至无法起动,为车辆的正常使用造成了极大地不便,低温起动性能是蓄电池的关键技术指标。
[0003]CN2490708Y公开了一种抗寒起动蓄电池,其公开的技术措施为:组装前在蓄电池内壁粘附或喷涂一带状薄片型电热膜。蓄电池使用前,通入220V的市电对蓄电池加热,从而提高蓄电池的低温起动性能。由于该技术需要市电加热的条件,在许多车辆或工程机械使用过程难以保证,限制了该技术的使用范围。由于铅酸蓄电池内部都加入了35%以上硫酸含量的硫酸水溶液,由于硫酸的强腐蚀性能,对加热组件的耐酸腐蚀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难以大面积推广。
[0004]CN 109921101 A公开了一种具有优异低温起动性能的铅酸蓄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即在电解液中加入0.35%
‑
0.50%硫酸亚锡和0.25%
‑
0.40%柠檬酸,以延长蓄电池的低温放电时间,但未涉及提高蓄电池在
‑
41℃时低温起动性能的其它技术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温型起动用铅酸蓄电池,通过蓄电池零部件结构的改进,以解决铅酸蓄电池低温起动性能的不足。<br/>[0006]本技术所述低温是指
‑
41℃。
[0007]本技术的实现过程如下:
[0008]一种低温型起动用铅酸蓄电池,包括蓄电池槽、蓄电池盖、第一极群、第二极群、第三极群、第四极群、第五极群、第六极群和极柱;所述蓄电池槽内部设置有六个极群单格;所述极群单格内依次设置有第一极群、第二极群、第三极群、第四极群、第五极群和第六极群;所述第一极群和第六极群并排设在蓄电池槽右侧;所述第二极群和第五极群并排设在蓄电池槽中间;所述第三极群和第四极群并排设在蓄电池槽左侧;所述第一极群、第二极群、第三极群、第四极群、第五极群和第六极群左右两端各设有极耳;所述第一极群和第六极群上端各设有一个极柱。
[0009]进一步,所述蓄电池槽和蓄电池盖通过热封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极群单格两侧各设有若干内壁加强筋;所述蓄电池槽外壁设有若干外壁加强筋。
[0011]进一步,所述内壁加强筋宽度为极群单格内腔的宽度与极群在20kPa~30kPa压强下的厚度之差。
[0012]进一步,所述第一极群和第六极群右端各设有一个第一汇流排;所述第一极群和
第六极群左端各设有一个第二汇流排;所述第二极群和第五极群左右两端各设有一个第二汇流排;所述第三极群和第四极群右端各设有一个第二汇流排;所述第三极群和第四极群左端各设有一第三汇流排;所述第一汇流排、第二汇流排、第三汇流排分别通过焊接与极耳连接。
[0013]进一步,所述第一汇流排左端设有内极柱连接块;所述内极柱连接块上端设有内极柱;所述内极柱上端设有极柱;所述极柱采用堆焊成型。
[0014]进一步,所述内极柱连接块外形为等腰三角形;所述内极柱连接块的顶角的大小为85
°
~95
°
;所述内极柱连接块的底边长度不小于第一汇流排长度的三分之一。
[0015]进一步,所述第三汇流排右端设有偏极柱连接块;所述偏极柱连接块的侧线与偏极柱侧面的夹角大于55℃;所述偏极柱连接块的侧线与第三汇流排的中心线相交后,侧线从交点处继续延伸至外端面处结束。
[0016]进一步,所述第一极群左端的第二汇流排与第二极群右端的第二汇流排通过一组偏极柱连接;所述第二极群左端的第二汇流排与第三极群右端的第二汇流排通过一组偏极柱连接;所述第三极群左端的第三汇流排与第四极群左端的第三汇流排通过一组偏极柱连接;所述第四极群右端的第二汇流排与第五极群左端的第二汇流排通过一组偏极柱连接;所述第五极群右端的第二汇流排与第六极群左端的第二汇流排通过一组偏极柱连接。
[0017]进一步,所述第三汇流排通过偏极柱连接块与偏极柱连接;所述偏极柱的长度不小于第一汇流排长度的三分之一;所述第一汇流排、第二汇流排和第三汇流排的厚度为7mm~10mm;所述第一汇流排、第二汇流排和第三汇流排的长度与蓄电池槽内极群单格内腔的宽度一致;所述第一汇流排、第二汇流排和第三汇流排的宽度均超出极耳的宽度3mm~5mm。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1)具有加强筋结构的蓄电池槽,能够抵抗车辆颠簸过程引起的变形,防止蓄电池内部零部件的破坏。内壁加强筋增加了蓄电池的装配压力,防止了铅膏的脱落,提高了蓄电池的寿命;
[0020](2)本技术的汇流排和偏极柱结构,降低了蓄电池的内阻,提高了低温起动能力。特别是第三组和第四组极群中偏极柱连接块结构,降低了汇流排的电阻,克服了大电流放电过程各极板放电量的不均衡的问题,使所有极板都参与到放电的过程,提高低温起动放电的时间;
[0021](3)蓄电池低温起动能力强、抗振动能力大、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蓄电池主视图;
[0023]图2为蓄电池右视图;
[0024]图3为蓄电池槽俯视图;
[0025]图4为蓄电池俯视剖视示意图;
[0026]图5为第一极群剖视示意图;
[0027]图6为第一回汇流排示意图;
[0028]图7为第二汇流排示意图;
[0029]图8为第三汇流排示意图;
[0030]图9为蓄电池的放电曲线图;
[0031]1蓄电池槽,11极群单格,111内壁加强筋,112外壁加强筋,2蓄电池盖,31第一极群,32第二极群,33第三极群,34第四极群,35第五极群,36第六极群,37极耳,41第一汇流排,411内极柱连接块,42第二汇流排,43第三汇流排,431偏极柱连接块,432侧线,433偏极柱侧面,434外端面,5内极柱,6偏极柱,7极柱,81正极板,82PE复合玻璃纤维隔板,83负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3]实施例1
[0034]一种低温型起动用铅酸蓄电池,见图1至图8,包括蓄电池槽1、蓄电池盖2、第一极群31、第二极群32、第三极群33、第四极群34、第五极群35、第六极群36和极柱7;所述蓄电池槽1上端设有蓄电池盖2;所述蓄电池槽1和蓄电池盖2通过热封连接;所述蓄电池槽1内部设置有六个极群单格11;所述极群单格11两侧各设有若干内壁加强筋111;所述内壁加强筋111宽度为极群单格11内腔的宽度与极群在20kPa~30kPa压强下的厚度之差;所述蓄电池槽1外壁设有若干外壁加强筋112。所述极群单格11内依次设置有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型起动用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电池槽(1)、蓄电池盖(2)、第一极群(31)、第二极群(32)、第三极群(33)、第四极群(34)、第五极群(35)、第六极群(36)和极柱(7);所述蓄电池槽(1)内部设置有六个极群单格(11);所述极群单格(11)内依次设置有第一极群(31)、第二极群(32)、第三极群(33)、第四极群(34)、第五极群(35)和第六极群(36);所述第一极群(31)和第六极群(36)并排设在蓄电池槽(1)右侧;所述第二极群(32)和第五极群(35)并排设在蓄电池槽(1)中间;所述第三极群(33)和第四极群(34)并排设在蓄电池槽(1)左侧;所述第一极群(31)、第二极群(32)、第三极群(33)、第四极群(34)、第五极群(35)和第六极群(36)左右两端各设有极耳(37);所述第一极群(31)和第六极群(36)上端各设有一个极柱(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温型起动用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槽(1)和蓄电池盖(2)通过热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温型起动用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群单格(11)两侧各设有若干内壁加强筋(111);所述蓄电池槽(1)外壁设有若干外壁加强筋(1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低温型起动用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加强筋(111)宽度为极群单格(11)内腔的宽度与极群在20kPa~30kPa压强下的厚度之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温型起动用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群(31)和第六极群(36)右端各设有一个第一汇流排(41);所述第一极群(31)和第六极群(36)左端各设有一个第二汇流排(42);所述第二极群(32)和第五极群(35)左右两端各设有一个第二汇流排(42);所述第三极群(33)和第四极群(34)右端各设有一个第二汇流排(42);所述第三极群(33)和第四极群(34)左端各设有一第三汇流排(43);所述第一汇流排(41)、第二汇流排(42)、第三汇流排(43)分别通过焊接与极耳(37)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低温型起动用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排(41)左端设有内极柱连接块(411);所述内极柱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言行,李晨旗,邓亮,杨巨鹏,赵杰,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凌云蓄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