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变形合金脚踏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1487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变形合金脚踏圈,其包括脚踏部和套筒,还包括开设于所述套筒筒壁的两组条形槽、设置于所述套筒内壁的橡胶垫、以及一对坐管夹,这两组条形槽分别向套筒的两端延伸并贯穿所述套筒;这对坐管夹分别套设于所述套筒两端,且所述脚踏部通过束紧件套接于所述套筒中部,以迫使所述橡胶垫与座椅中管紧密抵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条形槽为套筒两端的形变提供了空间,并通过束紧件和这对坐管夹对套筒进行多点接触,以迫使橡胶垫被压紧在座椅中管和套筒之间,整体受力均匀,在保证脚踏部与座椅中管稳固结合的同时,能提高脚踏圈的使用寿命。使用寿命。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变形合金脚踏圈


[0001]本技术涉及座椅配件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变形合金脚踏圈。

技术介绍

[0002]无论是居家或办公,座椅皆是不可或缺的用具,一般椅具考虑到使用者长时间乘坐所需,其椅垫部及椅背部依照人体工学设计成一定的弧度造型,让使用者可于长时间久坐后,身体不致有疼痛不舒适感。此外,在高度较高的座椅上,普遍皆会于座椅的中管上组设有由合金材料制成的脚踏圈,其不易变形,并能让使用者脚部舒适的靠置在该脚踏圈上。
[0003]现有的脚踏圈包括外圈、用于套接于座椅中管上的套筒、设置于套筒和外圈之间的多个连接杆。其中,外圈和连接杆用于形成供使用者脚部搭接的脚踏部,而套筒的径向设置有螺孔,以供一螺固件穿接于螺孔后抵迫于中管上,并使脚踏圈锁定于中管上。然而,仅利用螺固件以点接触抵迫于中管上锁定的脚踏圈,其受力不是很均匀,当脚踏圈承受较大的踩踏力时,脚踏圈与座椅中管之间连接不稳固,便容易产生脚踏圈歪斜、甚至滑落的情况,影响脚踏圈的使用寿命,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变形合金脚踏圈,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如何使脚踏圈与座椅中管稳固结合的问题。
[0005]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种防变形合金脚踏圈,其包括脚踏部和套筒,还包括开设于所述套筒筒壁的两组条形槽、设置于所述套筒内壁的橡胶垫、以及一对坐管夹,这两组条形槽分别向套筒的两端延伸并贯穿所述套筒;这对坐管夹分别套设于所述套筒两端,且所述脚踏部通过束紧件套接于所述套筒中部,以迫使所述橡胶垫与座椅中管紧密抵触。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安装时,预先将带有橡胶垫的套筒套设于座椅中管上,然后依次将其中一个坐管夹套设固定于套筒一端、将脚踏部通过束紧件套接固定套筒中部、将另一个坐管夹套设固定于套筒另一端,即可完成脚踏部在座椅中管上的安装;在此过程中,由于条形槽为套筒两端的形变提供了空间,并通过束紧件和这对坐管夹对套筒进行多点接触,以迫使橡胶垫被压紧在座椅中管和套筒之间,整体受力均匀,在保证脚踏部与座椅中管稳固结合的同时,能提高脚踏圈的使用寿命。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脚踏部包括环形管、内圈、设置于所述环形管和内圈之间的多个连接管、设置于所述环形管内的第一加强筋、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管内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端沿所述环形管周向延伸、并经过多次上下弯折后与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一端沿连接管的轴向延伸、并经过多次上下弯折成波浪形。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的波浪形结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分别与环形管和连接管进行多点接触,从而在脚踏部承受较大的踩踏力时,将这些踩踏力均匀分散至脚踏部各处,既能避免脚踏部被踩踏变形,又能使脚踏部与座椅中管的结合处均匀受力,进而能提高脚踏部的使用寿命。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脚踏部的外侧表面均匀涂覆有耐磨涂层。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延缓脚踏部表面的磨损,有利于提高脚踏部的使用寿命。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圈的内壁开设有环形槽,所述束紧件包括嵌设于所述环形槽内的锁定圈、设置于所述锁定圈内壁的柔性的锁定齿群、设置于所述套筒外壁的定位齿群,所述锁定齿群和定位齿群呈过盈配合的锯齿状。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定齿群和定位齿群形成的锯齿状结构,能促使脚踏部相对套筒沿预定方向移动,且不能反向移动,在便于脚踏部安装的同时,锯齿状结构件的过盈配合能限制脚踏部安装于套筒上后的位移,以提高脚踏部的安装稳定性。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定齿群包括锯齿边和布置于所述锯齿边下方的直齿边,这些锁定齿群内形成自上而下内径逐渐缩小的开口。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脚踏部安装完成后,锁定齿群和定位齿群能形成凸台型的锯齿状结构,从而进一步限制锁定齿群相对定位齿群上下移动,以提高脚踏部的安装稳定性。
[00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条形槽为套筒两端的形变提供了空间,并通过束紧件和这对坐管夹对套筒进行多点接触,以迫使橡胶垫被压紧在座椅中管和套筒之间,整体受力均匀,在保证脚踏部与座椅中管稳固结合的同时,能提高脚踏圈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防变形合金脚踏圈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脚踏部、束紧件和套筒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18]上述附图中:1、橡胶垫;2、套筒;21、条形槽;3、束紧件;31、锁定圈;32、锁定齿群;321、锯齿边;322、直齿边;33、定位齿群;4、脚踏部;41、环形管;42、内圈;421、环形槽;43、连接管;44、第一加强筋;45、第二加强筋;5、坐管夹;6、耐磨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防变形合金脚踏圈,包括自内而外顺次连接的橡胶垫1、套筒2、束紧件3和脚踏部4。其中,橡胶垫1设置于套筒2内壁,套筒2筒壁开设有两组上下并列布置的条形槽21,两组条形槽21分别向套筒2的两端延伸并贯穿套筒2。套筒2两端分别紧密套设有坐管夹5,且脚踏部4通过束紧件3套接于套筒2中部,通过这三处的挤压固定,能迫使橡胶垫1与座椅中管紧密抵触。
[0021]脚踏部4包括环形管41、内圈42、设置于环形管41和内圈42之间的多个连接管43、设置于环形管41内的第一加强筋44、以及设置于连接管43内的第二加强筋45。同时,脚踏部4的外侧表面均匀涂覆有由耐磨涂料组成的耐磨涂层6,以延缓脚踏部4表面的磨损。第一加强筋44的一端沿环形管41周向延伸、并经过多次上下弯折后与另一端相连接,第二加强筋45的一端沿连接管43的轴向延伸、并经过多次上下弯折成波浪形。由于第一加强筋44和第二加强筋45的波浪形结构,第一加强筋44和第二加强筋45分别与环形管41和连接管43进行
多点接触,从而在脚踏部4承受较大的踩踏力时,将这些踩踏力均匀分散至脚踏部4各处,既能避免脚踏部4被踩踏变形,又能使脚踏部4与座椅中管的结合处均匀受力,进而能提高脚踏圈的使用寿命。
[0022]如图2所示,内圈42的内壁开设有环形槽421,束紧件3包括嵌设于环形槽421内的锁定圈31、设置于锁定圈31内壁的柔性的锁定齿群32、设置于套筒2外壁的定位齿群33,锁定齿群32和定位齿群33呈过盈配合的锯齿状。具体的,锁定齿群32包括锯齿边321和布置于锯齿边321下方的直齿边322,这些锁定齿群32内形成自上而下内径逐渐缩小的开口。上述结构能促使脚踏部4相对套筒2沿预定方向移动,并使得锁定齿群32和定位齿群33啮合形成的锯齿状结构,既能限制锁定齿群32相对定位齿群33下移,又便于脚踏部4的安装。在脚踏部4安装完成后,锁定齿群32和定位齿群33能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变形合金脚踏圈,包括脚踏部(4)和套筒(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设于所述套筒(2)筒壁的两组条形槽(21)、设置于所述套筒(2)内壁的橡胶垫(1)、以及一对坐管夹(5),这两组条形槽(21)分别向套筒(2)的两端延伸并贯穿所述套筒(2);这对坐管夹(5)分别套设于所述套筒(2)两端,且所述脚踏部(4)通过束紧件(3)套接于所述套筒(2)中部,以迫使所述橡胶垫(1)与座椅中管紧密抵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变形合金脚踏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部(4)包括环形管(41)、内圈(42)、设置于所述环形管(41)和内圈(42)之间的多个连接管(43)、设置于所述环形管(41)内的第一加强筋(44)、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管(43)内的第二加强筋(45),所述第一加强筋(44)的一端沿所述环形管(41)周向延伸、并经过多次上下弯折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坤
申请(专利权)人:安吉嘉诚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