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质灾害野外监测桩,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的两端面对称滑动卡接有收卷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玻璃板、框架、支柱、卡接板、卡接槽、第一移动槽、环形把手、第一定位柱、定位板、螺纹柱、扎针、底座、底板、防护栏、监测器、连接柱和监测探头,所述底板设在固定装置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螺纹柱底端面固定连接的扎针插接至地面将与定位板固定的底板固定在地面上,通过环形把手将第一定位柱与定位板螺纹连接对底板进行定位,实现了本装置的固定,固定装置内部固定连接的防护栏和收卷装置对监测器和监测探头进行防护,框架内部固定连接的玻璃板防止了雨水对本装置的侵蚀,实现了对本装置的保护。实现了对本装置的保护。实现了对本装置的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质灾害野外监测桩
[0001]本技术涉及监测设备
,具体为一种地质灾害野外监测桩。
技术介绍
[0002]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在野外需要设置监测桩可实时对地质灾害进得实时数据分析,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可预告灾害的发生,目前的地质灾害野外监测桩缺乏保护装置,容易被野外的动物破坏,维修起来十分的麻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因此需要一种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质灾害野外监测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质灾害野外监测桩,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的两端面对称滑动卡接有收卷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玻璃板、框架、支柱、卡接板、卡接槽、第一移动槽、环形把手、第一定位柱、定位板、螺纹柱、扎针、底座、底板、防护栏、监测器、连接柱和监测探头,所述底板设在固定装置的底部,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上端面,所述定位板对称固定连接在底板的四角,所述螺纹柱滑动连接在定位板的中部,所述扎针固定连接在螺纹柱的下端面,所述第一定位柱螺纹连接在螺纹柱的上端,所述环形把手固定连接在第一定位柱的上端面,所述支柱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上端面四角,所述卡接板对称固定连接在支柱的内端面,所述第一移动槽开设在卡接板的前端面,所述卡接槽对称开设在第一移动槽的内端面,所述框架固定连接在支柱的上端面,所述玻璃板固定连接在框架的上端面,所述防护栏对称固定连接在支柱的两侧面,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端面中部,所述监测器固定连接在连接柱的上端面,所述监测探头对称固定连接在监测器的两端面,所述收卷装置包括移动板、防护条、轴柱、把手、连接块、连接板、第二定位柱、弹簧、插接条和插接槽,所述移动板设在收卷装置的上部,所述防护条均匀等距交叉转动连接在移动板的下端,所述轴柱均转动连接在防护条的相交处,所述连接块对称固定连在移动板的前端面,所述第二定位柱对称固定连接在连接块的下端,所述插接槽开设在连接块的下端中部,所述插接条滑动连接在插接槽的内部,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插接条的一端面,所述弹簧对称固定连接在连接板的一端面,所述把手固定连接在移动板的前端面中部。
[0005]优选的,所述防护条为交叉分布通过轴柱在相交处转动连接,且所述防护条的头和尾与下一个交叉的防护条头和尾通过轴柱转动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移动板和防护条滑动连接在第一移动槽的内部,所述防护条两端转动连接的轴柱滑动卡接在卡接槽的内部。
[0007]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一端面上端固定连接在框架的表面,所述连接块的一端面
下端固定连接在移动板的前端面,所述移动板的上端开设有与插接条滑动卡接的槽。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柱的内部开设有与螺纹柱螺纹连接的螺纹槽,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和第二定位柱相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收卷装置对称滑动卡接在支柱前后两端面,所述防护栏对称固定连接在支柱左右两端面。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本技术通过螺纹柱底端面固定连接的扎针插接至地面将与定位板固定的底板固定在地面上,通过环形把手将第一定位柱与定位板螺纹连接对底板进行定位,实现了本装置的固定,固定装置内部固定连接的防护栏和收卷装置对监测器和监测探头进行防护,框架内部固定连接的玻璃板防止了雨水对本装置的侵蚀,实现了对本装置的保护,拉动连接板带动固定连接的第二定位柱位移,第二定位柱位移至不处于移动板前端面开设的槽内,拉动把手使防护条进行收卷,收卷完成后可以对本装置内部的监测器和监测探头进行维护和保养,完成后拉动把手使移动板回到原来位置。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固定装置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固定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的收卷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本技术的收卷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
‑
固定装置、2
‑
收卷装置、3
‑
玻璃板、4
‑
框架、5
‑
支柱、6
‑
卡接板、7
‑
卡接槽、8
‑
第一移动槽、9
‑
环形把手、10
‑
第一定位柱、11
‑
定位板、12
‑
螺纹柱、13
‑
扎针、14
‑
底座、15
‑
底板、16
‑
防护栏、17
‑
监测器、18
‑
连接柱、19
‑
监测探头、20
‑
移动板、21
‑
防护条、22
‑
轴柱、23
‑
把手、24
‑
连接块、25
‑
连接板、26
‑
第二定位柱、27
‑
弹簧、28
‑
插接条、29
‑
插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地质灾害野外监测桩,包括固定装置1,固定装置1的两端面对称滑动卡接有收卷装置2,固定装置1包括玻璃板3、框架4、支柱5、卡接板6、卡接槽7、第一移动槽8、环形把手9、第一定位柱10、定位板11、螺纹柱12、扎针13、底座14、底板15、防护栏16、监测器17、连接柱18和监测探头19,底板15设在固定装置1的底部,底座14固定连接在底板15的上端面,定位板11对称固定连接在底板15的四角,螺纹柱12滑动连接在定位板11的中部,扎针13固定连接在螺纹柱12的下端面,第一定位柱10螺纹连接在螺纹柱12的上端,环形把手9固定连接在第一定位柱10的上端面,支柱5固定连接在底座14的上端面四角,卡接板6对称固定连接在支柱5的内端面,第一移动槽8开设在卡接
板6的前端面,卡接槽7对称开设在第一移动槽8的内端面,框架4固定连接在支柱5的上端面,玻璃板3固定连接在框架4的上端面,防护栏16对称固定连接在支柱5的两侧面,连接柱18固定连接在底座14上端面中部,监测器17固定连接在连接柱18的上端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质灾害野外监测桩,包括固定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1)的两端面对称滑动卡接有收卷装置(2),所述固定装置(1)包括玻璃板(3)、框架(4)、支柱(5)、卡接板(6)、卡接槽(7)、第一移动槽(8)、环形把手(9)、第一定位柱(10)、定位板(11)、螺纹柱(12)、扎针(13)、底座(14)、底板(15)、防护栏(16)、监测器(17)、连接柱(18)和监测探头(19),所述底板(15)设在固定装置(1)的底部,所述底座(14)固定连接在底板(15)的上端面,所述定位板(11)对称固定连接在底板(15)的四角,所述螺纹柱(12)滑动连接在定位板(11)的中部,所述扎针(13)固定连接在螺纹柱(12)的下端面,所述第一定位柱(10)螺纹连接在螺纹柱(12)的上端,所述环形把手(9)固定连接在第一定位柱(10)的上端面,所述支柱(5)固定连接在底座(14)的上端面四角,所述卡接板(6)对称固定连接在支柱(5)的内端面,所述第一移动槽(8)开设在卡接板(6)的前端面,所述卡接槽(7)对称开设在第一移动槽(8)的内端面,所述框架(4)固定连接在支柱(5)的上端面,所述玻璃板(3)固定连接在框架(4)的上端面,所述防护栏(16)对称固定连接在支柱(5)的两侧面,所述连接柱(18)固定连接在底座(14)上端面中部,所述监测器(17)固定连接在连接柱(18)的上端面,所述监测探头(19)对称固定连接在监测器(17)的两端面,所述收卷装置(2)包括移动板(20)、防护条(21)、轴柱(22)、把手(23)、连接块(24)、连接板(25)、第二定位柱(26)、弹簧(27)、插接条(28)和插接槽(29),所述移动板(20)设在收卷装置(2)的上部,所述防护条(21)均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一纯,
申请(专利权)人:王一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