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温准确的电热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1243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温准确的电热垫,包括设有发热电路的发热薄膜以及与发热电路电性连接的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上设有测温元件,所述发热薄膜的外表面设有金属油墨层,测温元件的感温面与金属油墨层接触感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发热薄膜的外表面设置金属油墨层,金属油墨层与发热薄膜紧密接触,并且测温元件的感温面与金属油墨层接触感温,发热薄膜工作时的热量能够通过金属油墨层传递到测温元件的感温面,中间热量损耗非常小,测温元件的感温非常准确,能够实现对电热垫的准确控温。确控温。确控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温准确的电热垫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热垫,具体是一种控温准确的电热垫。

技术介绍

[0002]电热垫是一种通电发热以为用户供暖的产品。
[0003]中国专利文献CN202940990U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暖桌垫,包括有发热垫体以及控制开关,发热垫体包括有底层、顶层以及夹设于底层与顶层之间的加热膜层,加热膜层内设有发热电路,发热电路具有接线端子,所述的加热膜层内布置有一个发热电路,所述控制开关为内部设有高低温档位选择电路的高低温控制开关,控制开关的高低温档位选择电路输出端与发热电路的接线端子电连接,控制开关的高低温档位选择电路输入端设置连接市电的插头。
[0004]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电热垫结构原理图,附图标记100是加热膜层(即发热薄膜),附图标记200是控制开关(即控制板),附图标记300是发热垫体 (即电热垫本体),常规的电热垫会在控制开关(即控制板)内设置感温元件201,用于对电热垫的控温,但是,加热膜层(即发热薄膜)加热产生的热量需要通过发热垫体、控制开关再传递到感温元件201上,测温准确度非常差,导致电热垫的控温不准确。
[0005]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控温准确的电热垫,本电热垫测温准确,可准确控温。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8]一种控温准确的电热垫,包括设有发热电路的发热薄膜以及与发热电路电性连接的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上设有测温元件,所述发热薄膜的外表面设有金属油墨层,测温元件的感温面与金属油墨层接触感温。
[0009]作为具体技术方案:
[0010]所述发热薄膜还包括呈上下叠置的第一绝缘薄膜和第二绝缘薄膜,所述发热电路设置在第一绝缘薄膜和第二绝缘薄膜之中,第一绝缘薄膜的上表面和第二绝缘薄膜的下表面构成发热薄膜的外表面。
[0011]所述金属油墨层一端向发热薄膜的中部延展或者向测温元件所在位置的相对另外一端延展,另外一端向测温元件所在位置延展。
[0012]所述测温元件的感温面设有测温线,所述测温线的测温端与金属油墨层接触感温。
[0013]所述测温元件的感温面压接在金属油墨层上接触感温。
[0014]所述电热垫包括包覆在发热薄膜表面的电热垫本体,所述电热垫本体上设有控制盒,控制板安装在控制盒内。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通过在发热薄膜的外表面设置金属油墨层,金属油墨层与发热薄膜紧密接触,并且测温元件的感温面与金属油墨层接触感温,发热薄膜工作时的热量能够通过金属油墨层传递到测温元件的感温面,中间热量损耗非常小,测温元件的感温非常准确,能够实现对电热垫的准确控温。
[0017]金属油墨层沿发热薄膜的外表面延展,延展面积越大、延展跨度越长,金属油墨层的温度更接近发热薄膜的整体平均发热温度,温度传递更准确,即测温元件的感温更准确,能够实现对电热垫更准确的控温。
[0018]电热垫控温准确后,安全程度更高,可有效避免电热垫处于过高温度下工作,避免烫伤人体或引发事故,安全系数更高,电热垫能够在更稳定的温度下持续工作,人的体感更舒适。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现有技术的电热垫结构原理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热垫结构原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测温线与金属油墨层接触感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3]第一实施例
[0024]参见图2,本实施例的控温准确的电热垫,包括设有发热电路11的发热薄膜1以及与发热电路11电性连接的控制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2 上设有测温元件21,所述发热薄膜1的外表面设有金属油墨层22,测温元件21的感温面与金属油墨层22接触感温。通过在发热薄膜1的外表面设置金属油墨层22,金属油墨层22与发热薄膜1紧密接触,并且测温元件21 的感温面与金属油墨层22接触感温,发热薄膜1工作时的热量能够通过金属油墨层22传递到测温元件21的感温面,中间热量损耗非常小,测温元件21的感温非常准确,能够实现对电热垫的准确控温。该技术方案几乎不会增加发热薄膜1的厚度,不会改变现有技术电热垫的厚度尺寸,通用性高。
[0025]进一步地,所述发热薄膜1还包括呈上下叠置的第一绝缘薄膜和第二绝缘薄膜,所述发热电路11设置在第一绝缘薄膜和第二绝缘薄膜之中,第一绝缘薄膜的上表面和第二绝缘薄膜的下表面构成发热薄膜1的外表面(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薄膜和第二绝缘薄膜在本实施例的附图中未标出,第一绝缘薄膜、第二绝缘薄膜和发热电路11的结构示意图,可参考第二实施例),发热薄膜1为常规结构,无需改变其结构,成本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0026]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油墨层22一端向发热薄膜1的中部延展或者向测温元件21所在位置的相对另外一端延展(本实施例优选了金属油墨层22一端向发热薄膜1的中部延展的技术方案),另外一端向测温元件21所在位置延展。导热金属22层沿发热薄膜1的外表面延展,延展面积越大、延展跨度越长,金属油墨层22的温度更接近发热薄膜1的整体平均发热温度,温度传递更准确,即测温元件21的感温更准确,能够实现对电热垫更准确的控温。
[0027]更具体地,本实施例的金属油墨层22,其用细小的金属薄片代替传统油墨中的颜料或染料配制而成的、具有独特金属闪亮效果的油墨。常说的金属油墨主要是指银墨和金墨。由于其内含金属薄片,而且电热垫内的空间较小 (发热薄膜1与电热垫本体3为紧密包覆,不存在太多空隙),使其同样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发热薄膜1工作产生的热量同样可以通过金属油墨层22 快速导致测温元件21的感温面,金属油墨层22可通过涂覆,印刷等常规方式设置在发热薄膜1上,制作工艺简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0028]进一步地,所述测温元件21的感温面压接在金属油墨层22上接触感温。
[0029]进一步地,所述电热垫包括包覆在发热薄膜1表面的电热垫本体3,所述电热垫本体3上设有控制盒,控制板2安装在控制盒内。具体地,可进一步在控制盒或者控制板2上设置弹性压接部件,另测温元件21的感温面能够更好地压接在金属油墨层22上接触感温。
[0030]第二实施例
[0031]参见图3,本实施例的控温准确的电热垫,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所述测温元件21的感温面设有测温线211,所述测温线211的测温端与金属油墨层22接触感温。
[0032]具体地,金属油墨层22可以形成一端子,测温线211与该端子通过焊接等方式接触感温。
[0033]上述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温准确的电热垫,包括设有发热电路(11)的发热薄膜(1)以及与发热电路(11)电性连接的控制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2)上设有测温元件(21),所述发热薄膜(1)的外表面设有金属油墨层(22),测温元件(21)的感温面与金属油墨层(22)接触感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温准确的电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薄膜(1)还包括呈上下叠置的第一绝缘薄膜(12)和第二绝缘薄膜(13),所述发热电路(11)设置在第一绝缘薄膜(12)和第二绝缘薄膜(13)之中,第一绝缘薄膜(12)的上表面和第二绝缘薄膜(13)的下表面构成发热薄膜(1)的外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温准确的电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振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镇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