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1196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上料机构,其包括上料组件,上料组件包括上料承载架、变距驱动件、变距件及多个上料件,变距驱动件设于上料承载架;变距驱动件驱动变距件线性移动,沿着垂直于变距件线性移动的方向,多个上料件依次滑接于上料承载架上,且多个上料件分别与变距件活动连接,变距驱动件驱动变距件线性移动,变距件带动多个上料件移动,并使得相邻两个上料件之间的间隔改变。本申请通过上料承载架、变距驱动件、变距件及多个上料件的配合,在变距驱动件驱动下,变距件使得多个上料件中相邻两个上料件之间的间隔改变,如此使得上料机构能够适配到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批量化上料。适配到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批量化上料。适配到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批量化上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料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动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上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上料机构是自动设备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机构,其能够提升自动设备的上料效率;而为了进一步提升上料效率,上料机构往往需要一次性上料多个产品,实现批量化的自动上料。同一规格的产品在批量上料时,相邻两个产品的间隔是相同的,然而若待上料产品的大小改变或相邻两个产品的间隔改变时,现有的上料机构往往无法进行适配改变,导致上料机构无法适配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批量化上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上料机构。
[0004]本技术公开的一种上料机构,其包括:
[0005]上料组件,其包括上料承载架、变距驱动件、变距件以及多个上料件;变距驱动件设于上料承载架;变距驱动件的驱动端与变距件连接,其驱动变距件线性移动;沿着垂直于变距件线性移动的方向,多个上料件依次滑接于上料承载架上,且多个上料件分别与变距件活动连接;变距驱动件驱动变距件线性移动,变距件带动多个上料件移动,并使得相邻两个上料件之间的间隔改变。
[0006]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变距件包括变距板以及多个滚针轴承;变距驱动件的驱动端与变距板的一端连接,变距板开设有多个滚动槽,多个滚动槽靠近于变距驱动件的一端为第一端,多个滚动槽远离变距驱动件的一端为第二端;相邻两个第一端的间距相同,相邻两个第二端的间距相同,且相邻两个第一端的间距大于相邻两个第二端的间距;多个滚针轴承的一端分别活动设于多个滚动槽,多个滚针轴承的另一端分别与多个上料件连接。
[0007]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滚动槽为线性槽,且多个滚动槽中心点的顺次连线为直线。
[0008]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上料件包括上料驱动板、上料驱动器以及吸附部;上料驱动板与变距件活动连接,并与上料承载架滑接;上料驱动器设于上料驱动板,其驱动端与吸附部连接,其驱动吸附部线性移动。
[0009]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吸附部还包括吸附固定块以及吸笔;吸附固定块与上料驱动器的驱动端连接;吸笔设于吸附固定块。
[0010]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上料组件还包括调整件;调整件包括调整驱动件以及调整板;调整驱动件设于上料承载架,调整驱动件的驱动端与调整板连接;调整板上开设有多个调整位;多个调整位分别与多个上料件的上料端相邻,调整驱动件驱动调整板,使得多个调整位分别作用于多个上料件的产品上,以对多个产品进行位置和姿态的调整。
[0011]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上料驱动组件;上料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与
上料承载架连接。
[0012]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供料组件;供料组件设于上料承载架的移动路径上;供料组件包括供料架、供料驱动件、供料滑台件以及供料承接件;供料驱动件设于供料架上,供料滑台件与供料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供料承接件设于供料滑台件;供料承接件用于产品的承接。
[0013]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供料组件还包括供料稳固件;供料稳固件设于供料滑台件上;供料稳固件的稳固端透过供料承接件作用于供料承接件承接的产品上。
[0014]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上料料仓组件以及料仓转移组件;所述上料料仓组件位于所述供料组件的一侧,所述料仓转移组件分别与所述供料组件以及所述上料料仓组件相邻;所述料仓转移组件将所述上料料仓组件存储的产品转移至所述供料组件。
[0015]本申请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上料承载架、变距驱动件、变距件以及多个上料件的配合,在变距驱动件驱动下,变距件使得多个上料件中相邻两个上料件之间的间隔改变,如此使得上料机构能够适配到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批量化上料。
附图说明
[00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实施例中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施例中上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施例中上料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实施例中变距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实施例中图1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23]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4]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5]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列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26]参照图1至图3,图1为本实施例中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上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上料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上料机构包括上料驱动组件1以及上料组件2。上料组件2包括上料承载架21、变距驱动件22、变距件23以及多个上料件24。上料承载架21与上料驱动组件1的驱动端连接;变距驱动件22设于上料承载架21;变距驱动件22的驱动端与变距件23连接,其驱动变距件23线性移动。沿着垂直于变距件23线性移动的方向,多个上料件24依次滑接于上料承载架21上,且多个上料件24分别与变距件23活动连接。变距驱动件22驱动变距件23线性移动,变距件23带动多个上料件24移动,并使得相邻两个上料件24之间的间隔改变;上料驱动组件1驱动上料承载架21移动。
[0027]通过上料承载架21、变距驱动件22、变距件23以及多个上料件24的配合,在变距驱动件22驱动下,变距件23使得多个上料件24中相邻两个上料件24之间的间隔改变,如此使得上料机构能够适配到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批量化上料。
[0028]复参照图1,进一步,上料驱动组件1包括上料架11、第一上料驱动件12以及第二上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组件(2),其包括上料承载架(21)、变距驱动件(22)、变距件(23)以及多个上料件(24);所述变距驱动件(22)设于所述上料承载架(21);所述变距驱动件(22)的驱动端与所述变距件(23)连接,其驱动所述变距件(23)线性移动;沿着垂直于所述变距件(23)线性移动的方向,多个所述上料件(24)依次滑接于所述上料承载架(21)上,且多个所述上料件(24)分别与所述变距件(23)活动连接;所述变距驱动件(22)驱动所述变距件(23)线性移动,所述变距件(23)带动多个所述上料件(24)移动,并使得相邻两个所述上料件(24)之间的间隔改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件(23)包括变距板(231)以及多个滚针轴承(232);所述变距驱动件(22)的驱动端与所述变距板(231)的一端连接,所述变距板(231)开设有多个滚动槽(2311),多个所述滚动槽(2311)靠近于所述变距驱动件(22)的一端为第一端(23111),多个所述滚动槽(2311)远离所述变距驱动件(22)的一端为第二端(23112);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端(23111)的间距相同,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端(23112)的间距相同,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端(23111)的间距大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端(23112)的间距;多个所述滚针轴承(232)的一端分别活动设于多个所述滚动槽(2311),多个所述滚针轴承(232)的另一端分别与多个所述上料件(2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槽(2311)为线性槽,且多个所述滚动槽(2311) 的中心点顺次连线为直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件(24)包括上料驱动板(241)、上料驱动器(242)以及吸附部(243);所述上料驱动板(241)与所述变距件(23)活动连接,并与所述上料承载架(21)滑接;所述上料驱动器(242)设于所述上料驱动板(241),其驱动端与所述吸附部(243)连接,其驱动所述吸附部(243)线性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部(243)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岱璟杨正河西村卫徐巍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德赛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