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电池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1006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底座;连接器,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连接器被配置为能够与电池电连接;至少一个杆状件,所述杆状件的第一端设置有防松部件,所述杆状件依次穿过所述连接器和所述底座并与所述防松部件连接;所述杆状件被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杆状件能够沿着其径向和/或轴向相对于所述底座移动,并带动所述连接器一起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电连接器的电池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利于连接器相对于底座实现前后左右的浮动,对电池或电池组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外力作用而产生的震动能够起到很好的抵制作用,以保证电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也抑制了刚性连接装置的碰撞行为,延长了连接器的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及电池仓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以及使用电连接器的电池仓。

技术介绍

[0002]当前电池正向着高能量密度的方向发展,电池的体积和重量越来越小,使得以更换电池来延续续航里程变得越来越容易。目前,电池组充放电连接装置主要包括带有连接器公母端的硬连接装置。电池组硬连接装置通常是刚性连接,它是将带有母端连接器的电池组直接插到带有公端的充电装置上进行充电和放电,由于取放电池组操作步骤简单,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0003]这种硬连接装置在进行对接时,插拔力来自于公端连接区域的边缘侧壁的延伸壁与连接壳体之间的贴合摩擦力和电源及信号插针与另一个连接器的电源及信号插接孔之间的摩擦力连接,且未有限位或固定装置。当配备此连接器的装置发生震动、碰撞或共振等行为时,引起两连接器之间发生轻微的位置移动,从而会导致充电或通讯失败。另外,此种连接方式属于刚性连接,严重影响使用寿命。
[0004]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电连接器,能够使得电池组在充电或者在电池仓放电过程中受到震动而发生少量位移时,始终保持充电和通信的连接通顺,改善电连接器连接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0006]底座;
[0007]连接器,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连接器被配置为能够与电池电连接;
[0008]至少一个杆状件,所述杆状件的第一端设置有防松部件,所述杆状件依次穿过所述连接器和所述底座并与所述防松部件连接;r/>[0009]所述杆状件被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杆状件能够沿着其径向和/或轴向相对于所述底座移动,使得所述连接器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座移动。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杆状件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间隙,和/或所述杆状件的长度大于所述底座的厚度。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杆状件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杆状件包括靠近所述底座的第一端和远离所述底座的第二端,所述杆状件的所述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其中,所述杆状件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连接器上设置有与所述杆状件对应的沉头通孔,所述沉头通孔包括依次设置的沉头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沉头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杆状件的第二端设置有头部,所述头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且小于所述沉头孔的直径,所述杆状件的第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沉头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防松部件配合。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还包括筒状部件,所述筒状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杆状件的所述第一端穿过所述筒状部件。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筒状部件的两端的开口处均设置有倒角。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防松部件和所述底座之间。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弹性件为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套设在所述杆状件上,所述螺旋弹簧被配置为当撤销施加在所述杆状件上的作用力时,使得所述杆状件恢复至不受外力的初始位置。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防松部件为螺母,所述杆状件的第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螺母配合的螺纹部。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池仓,包括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该电池仓可以设置在换电柜内,以容纳电池,并使电池连接至所述电连接器,完成对电池的充放电。
[0018]本技术提供的电连接器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19]1、通过杆状件与底座的活动连接,有利于连接器相对于底座实现沿杆状件径向和轴向的浮动,对电池或电池组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外力作用而产生的震动能够起到很好的抵制作用,以保证电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也抑制了刚性连接装置的碰撞行为,延长了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0020]2、通过设置筒状部件,进一步减小了杆状件运动的摩擦力,降低了损耗程度,有利于连接器的浮动,对连接器起到抗震防松的作用;此外,在筒状部件的两端的开口处设置倒角,可以防止筒状部件的边缘上产生影响杆状件运动的倒刺。
[0021]3、通过设置弹性件,可以使连接器恢复至初始位置,且能够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刚性碰撞带来的损坏。
[0022]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的电连接器正面视角图;
[0024]图2是图1的背面视角图;
[0025]图3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
[0026]图4是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杆状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筒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是底座的正面示意图;
[0030]图8是法兰螺母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其中,10

电连接器,100

底座,101

第一通孔,102

凹槽,200

连接器,201

信号连接部件,202

电源连接部件,203

沉头通孔,204

第二通孔,205

沉头孔,300

连接组件,310

杆状件,311

螺纹部,312

头部,320

筒状部件,321

第三通孔,322

倒角,330

弹性件,340

防松部件,350

垫片,360

法兰螺母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3]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34]为了阐释的目的而描述了本技术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可通过附图中没有具体示出的其他方式来实现。
[0035]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10,可以使用在充电设备上或者电池仓内,电池或电池组连接至电连接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连接器,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连接器被配置为能够与电池电连接;至少一个杆状件,所述杆状件的第一端设置有防松部件,所述杆状件依次穿过所述连接器和所述底座并与所述防松部件连接;所述杆状件被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杆状件能够沿着其径向和/或轴向相对于所述底座移动,使得所述连接器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座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件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间隙,和/或所述杆状件的长度大于所述底座的厚度和连接器的厚度之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杆状件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杆状件包括靠近所述底座的第一端和远离所述底座的第二端,所述杆状件的所述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其中,所述杆状件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上设置有与所述杆状件对应的沉头通孔,所述沉头通孔包括依次设置的沉头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沉头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杆状件的第二端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磊李想钟洪亮王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